張麗紅
關于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
張麗紅
近年來,隨著內部控制相關理論的發展以及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日益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政策法規的貫徹者以及執行者,規范化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也必須要引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以及相關管理者的深刻思考。本文就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展開詳細論述。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策略
從某種程度上講,內部控制的實施者包括決策層、管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內部控制的科學實施可以為行政事業單位運營效率的提升、財務報告所具有的可靠性以及法令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屬于現代管理理論中的組成部分,并在實踐中逐步發展以及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更加強調預防為主,根本目的在于憑借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規范化程序來防止錯誤與舞弊的發生,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一)內部控制理念相對淡薄
目前,較強的內部控制意識屬于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設計以及運行的重要前提。然而,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以及單位領導層等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能夠充分認識,而且內控意識也相對較弱,重視發展而輕視控制,往往對內部控制的相關專業知識缺乏全面了解。此外,一些管理人員錯誤地認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是不搞經營的,所以內部控制難以發揮作用,即便是加強內部控制,也只是局限在對資金的控制上,將內部控制目標鎖定在增收節支上,把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看成單純性的財務管理工作。在這種錯誤理念指導下,內部控制就會轉變為內部會計控制,弱化成單一性的費用控制。
(二)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當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健全以及控制意識淡薄的時候,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在自身內部控制方面的管理制度就會失去相應的根本性指導,進而造成內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建設漏洞百出,存在較多誤區或者是盲區。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部分崗位責任相對來說不明確,且工作程序也存在欠規范性,業務流程模糊,控制措施也欠科學。即便是可以制定一系列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也僅僅是一般性的財務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會計核算制度以及費用支出制度等,在內部控制設計、控制運行以及控制監督等方面沒有系統性,也不能夠進行深層次思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對于單位的一些重要事項決策過程、實施過程以及實施結果不是很了解,很難對單位的業務部門進行科學化的財務控制以及財務監督。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的外部監督力量包括財政以及審計等部門,大部分都是偏重于財政資金的合法運用,很少關注和監督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規范。沒有健全的外部監督,從而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喪失了外部推動力以及約束機制。
(三)相關內部控制的人員素質水平低
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情況而言,內部控制主要是由內部的會計控制逐漸演變過來的。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當中,可以接觸以及了解到單位內部控制專業理論與操作實務的工作人員多集中于財務工作人員中。與此同時,因財務會計工作是比較簡單的,所以財務人員在綜合素質水平上也往往低于企業。通常情況下,初級與中級會計資格考試的關鍵內容在于會計核算知識,而很少涉及到內部控制,再加上單位財務人員職稱申報評定過程中一般都會受到事業單位的性質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人數限制,從而打壓了相關財務人員技能提升的積極性,最終造成內部控制專業理論知識很難得到單位財務人員的廣泛關注與落實。在此情況下,單位的內部控制就會受到嚴重限制,造成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難以適應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
要想實現內部控制的科學化,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首先,增強內部控制意識,借助制度宣傳以及學習等,讓行政事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都認識到單位實行內部控制的意義。其次,提升干事素養,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以及黨性知識的學習,不斷培養高素質的工作人員,通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培訓,促進干部職工執行能力的提升,增強干事的責任感。再次,調整組織結構,不斷精簡部門。憑借不同部門的有效重組,日益增強部門間的協調性以及合作能力,確保不同部門可以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合作。最后,明確部門以及干事的不同職權,把相對具體的控制責任科學落實到部門以及個人身上,保證執行者可以做好分內事,不能夠越職,也不能夠越權,確保控制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二)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
現階段,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離不開科學化的風險評估記錄,行政事業單位應借助之前的風險記錄,根據當前單位所面臨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把風險進行分類和分級,做好行政事業單位風險的趨勢預測,比如可以在信息化處理的基礎上,把風險進行量化以及動態化。實質上,風險評估不僅可以看作是單位業務實施前的工作,還應該將其真正落實到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全過程,針對風險類別以及風險等級做出合理化處理。
(三)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業務層面控制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業務控制主要是指綜合運用不同控制手段以及控制方法,然后針對具體業務以及事項進行有效控制。從某種程度上講,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工作職能、業務范圍以及管理權限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種情況下也就決定了業務層面控制上的差異性,然而兩者之間也是存在共性的。業務控制的共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會計系統控制、預算編制情況、執行情況、財政收支情況、財務收支上的真實性情況、合法性情況以及效益情況等。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需針對上述重點,然后從自身業務的實際出發,制定出規范化的控制管理制度,重點突出業務上的內部控制。
(四)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的素質水平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應重視干部職工綜合素質的提升。其一,將內部控制的基礎性理論納入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學習以及技術人員與國家公務員教育的范疇當中,從而使其在熟練掌握內部控制知識的前提下,加深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綜合認識,進一步培養內控意識,促進良好內部控制環境的更好創造。其二,適時調整我國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以及職稱考試的具體內容,并把內部控制專業理論以及規范化操作實務有效納入其中,實現內部控制知識與操作技能的科學普及。其三,提升本單位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為內部控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總而言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求外部組織的協調與配合,做到相關部門的齊抓共管,從而在全體領導與人員的參與下,提升內部控制水平,進一步增強辦事效率。
[1]趙品春.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財會,2012,01:71-76.
[2]殷羽.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2,10:136-138.
[3]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01:57-62+96.
(作者單位:永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