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麗
高職會計實訓教學組織的有效性探索與實踐
孫小麗
高職會計實訓教學的教學效果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其中,課堂教學組織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實訓教學的效果。本文試就筆者經驗,對如何提高會計實訓教學組織的有效性做一個探討和分享。
高職;會計實訓;教學組織
(一)背景條件
近幾年高職教育迅速發展,國家對高職教育特色強調鮮明,功能定位突出,社會各界對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視日益增強。一線教師和業界學者對于高職教育問題的探討也在不斷深入,尤其在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校企合作、理實結合等這些方面。根據高職教育的功能定位及辦學特色,近年來,高職院校都在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提高,由此,各類主干課程都在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一般來講,對于每門專業主干課程而言,教師在完成理論教學后,對學生都開展相關實訓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實習單項實訓課程后,還開展綜合實訓課程。基本而言,實訓教學占據了教學內容很大一部分課時。而如何讓實訓教學發揮真正作用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一線專業教師在探索和追尋的問題。能不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教學形式,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樹立職業理念,培養出工匠精神?使實訓教學的組織更好地體現理實一體?教學是一項完整的作品,它的呈現方式可以通過高效的課堂組織效果得以發揮。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可以極大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師生同樂,教學相長相成的效果。
(二)理論基礎
1.人本主義教育觀。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發展和內在潛能。這種教育觀強調學生的地位和尊嚴,強調人的自我實現。良好的課堂組織方式正是對這一教育理念的貫徹、響應。這是對教育者提出的目標,也是教育的真實意義。
2.系統論。系統論認為,教學是一個系統,教學系統中的教師、學生、教學媒介(教學方法、教材等)要素的相互配合,形成新的功能,產生新的效果,這種效果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課堂質量。在相對限定的教學空間里,通過教師的預先準備和課堂管理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課堂組織、隨機應變、對授課對象積極性的調動和課堂互動效果等,教學效果可以明顯得到提高。
(三)相關界定
1.本文所說“會計實訓教學”可以在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即(教室)內展開,也可以在模擬手工實訓室,在空間上,不作限定,可以離開會計手工實訓室,離開模擬環境繼續開展實訓教學。
2.關于“有效性”,是指側重于為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度、參與度加強。同時,教學質量實現有力地提升。這里的“有效性”相對于教學現狀及以往教學效果而言,提出的改進方法。本文試就筆者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會計實訓教學組織的有效性淺作分析。
(一)課堂教學無法做到完全貼合實際情況的會計實務操作
在實務中,會計人員收到業務憑證,依據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制度規定,對之進行審核、判斷,做出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在教學中,教師先教,邊教邊練,先提前設定題目和業務,再交由學生練習。即使再不確定的業務,也是針對性訓練,是教師事先已設定挑好。教學中,無法做到完全還原企業場景,無法做到會計判斷能力的還原訓練。
(二)課堂教學有自己的功能與特色
課堂教學重點在啟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幫助學生建立職業認知,引領學生走進會計視野。通過課堂教學的固有形式和知識輸送特點,實現教育效果。
(一)了解教學對象
每位教師因其性格與氣質的不同產生教法各異。教好學生,筆者認為先了解學生,掌握學情,調整自己的授課進度和授課方式。在手工實訓前,有一段時間學習會計理論,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出勤作息,觀察班級中的優等生,后進生以及中等生。為后續的課堂控制和引導奠定一定基礎。
(二)明確教學目標
理論與動手實踐能力的協同調動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目標追求,力求達到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實踐能力增強的效果,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巧做教學設計
1.恰當分組,男女搭配。由于會計類專業每班女生數量多于男生,所以強制性規定男女分開,一般班級60人左右,將其分為十組,每組設組長,主管。主管推選會計基礎好的學生,審核小組內會計業務。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各類工作。教師給定時間學生自由組合,再交由老師統籌均衡各小組實力。
2.布置任務,協同操作。實訓開始及實訓中途,教師根據班級會計理論水平高低布置不同知識任務,通過搶答、辯論賽、知識串講等形式完成相應學習任務。
3.以專為主,綜合并重。實訓期間的學習,重點在于對會計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提高。通過賬證表,鞏固會計理論知識。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完成各類任務的情況給以加分獎勵,根據發言、考勤、小組協作等各種方式,考核學生的成績。
4.客觀評判,分層評價。依據先前對學生性格的了解,對于全班學生進行分層把握。
不同的學生給以不同的待遇。基礎不好的學生若善于合作,可以獲得教師心中加分,基礎好的學生以成績作為主要考核方式。
學生對成績和老師的關心最在乎。獎勵政策更有示范效果。筆者規定,除了無故曠課,其它在課堂上的行為都有可能為自己加分。正面行為絕對加,負面行為視情況。如:回答問題,只要積極主動,無論對錯,均可得分;上課遲到,手機響,均要有所補救,或回答問題,或才藝展示,只要補救得當,效果好,不僅不扣分,還可以加分。這樣既可以教育學生對課堂的尊重,又可以督促學生學會擔當,并且還能加強學生的自我鍛煉和自我開發能力。
(四)常做教學評價
1.學生評。同樣的教學組織方式因不同因素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些因素有:教師的性格特點、不同課程的具體要求、不同的班級氛圍等等。所以,要恰當組織教學,高效開展教學,因人而異,因學情而異,因班級而異。這一切,需要教師經常與學生溝通,放下姿態,開展平等交流,進行頻繁互動,增加對課堂組織效果的了解,吸取不同教法,積累教學經驗。
2.自我省。根據反饋資料,經常開展自我反省,自我總結工作,勤于教學反思,勇于教學改進,那么,對于教師本身來說將是很大的提高。教學,是一項創造性勞動,也是一項創造性藝術。這是一種職業習慣,也是一種工匠精神。這樣的教學習慣很值得保持。
(五)改變考核方式
1.期末考核為主改為過程考核為主。課程改革的方式與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分不開。期末考核單緯度,只能反映學生的期末考試表現,不能全方位反映學生綜合素質。應該從整個學期的表現情況,判斷學生的責任心,對學習的熱忱,對集體的概念,對團隊的歸屬感,對會計職業的認知和具體知識點的把握度。拉長考核緯度,通過一個學期的了解和把握,給以相應的綜合分值。
2.單一考核改為綜合考核。綜合考核是對學生全方位的考量,也是教育公平性的體現。除開期末考試成績,還分為憑證填制分數、審核分數、裝訂分數、登帳成績、平時表現分數,團隊合作分數,以及期中考試分數和平時考勤分數。
(一)總結
1.關于理實結合教學。實訓教學與會計理論教學的妥善結合一直是探討的重點話題,理實結合,既要保證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程度,又要延續學習興趣,帶動更多學生主體引發學習熱情。我們學院在前幾屆開課實踐中,將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分別開設在兩個學期完成。理論與實訓教學不能緊密結合,在近幾屆會計與審計專業開課中,將理論與實務糅合教學,一周安排8個課時,一個學期完成理論與實務教學工作。通過這幾年的觀察和實踐,筆者和相關教師都發現,實行教改的學生,在會計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協作能力上明顯比其它同級專業有提升。在對會計專業的學習興趣和職業情感上,明顯有提升,職業歸屬感也大大增強。教學在改革中才能有進步,知識經過更好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傳授給學生。
2.關于教學理念。(1)由“教導”到“引導”之間,存在距離。由教給學生知識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發學習興趣;由教師“教”到學生自主獨立學習、自主討論;由教學生純理論、純操作到理論與動手操作關系的平衡與實踐,這一切都需要教師理念的轉變。(2)重視非智力因素。重視情感教學法。“皮格馬利翁效應”中指出師生情感對學生成績的促進作用。教師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情感需要和關注需要,就能很好地搭建課堂教學的心靈橋梁。
3.關于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既有科學性、客觀性,也有藝術性、主觀性。好比“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妙在啟發,貴在得法”。
(二)展望
會計實訓教學組織的有效性與教師投入分不開。教師本身對教學的熱忱度、敬業度,教師從這份崗位上收獲的成就感都與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相關。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常學習,保持知識更新,對實訓課堂的組織設計需要提前準備。還需要及時觀察學生出現的問題,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高超的總結能力和敏捷的思維反應速度。囿于筆者的教學經驗和水平,教法有一定相對性,歡迎質疑。
課題名稱:
本文為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院級課題“‘體驗式’會計學習模式的創新與實踐——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會計基礎與實務》課程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XCY—2015—3)。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