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勝 張浩 裴學斌 張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其時代感和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更好地發揮“生命線”作用,是所有基層政治工作者必須思考和完成的一個課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搞好部隊思想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思考;主動
全軍政治工作的召開給部隊的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提供了指導和遵循,明確了方向和目標,指出了工作重點和內容,創新了方法和途徑,全軍上下掀起了一場政治工作大反思、大革新、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借此次改革創新之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更好地發揮“生命線”作用,是所有基層政治工作者必須思考和完成的一個課題。
1 當前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簡析
當前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準確把握政治工作“生命線”的時代內涵,通過緊緊圍繞習主席提出的“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持續為“能打仗、打勝仗”提供保證作用,大體上保證了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和主動性、針對性、時效性貫穿全程。然而,近年來,我國國家安全問題日益凸現,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不斷拓展,非戰爭軍事行動漸趨常態,軍隊和軍人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意識形態、社會輿論等方面的干擾和斗爭,更加突出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一感三性”改革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 對思想政治教育“一感三性”進一步貼近部隊建設實際的認識
2.1 強制認同,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被動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的,主要是打牢官兵思想根基、堅定理想信念,解決傾向性思想問題,同時激勵官兵有效履責,防止政治問題發生。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帶有與生俱來的、不可否認的強制灌輸成分,受眾需要跨越一定主動、被動層次地去思考和執行;另一方面,基于對政治工作“生命線”地位的認識和部分教育過程不能緊貼實際效果不佳的現狀,需要在保留當前諸如形式豐富、內容新穎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前提下,更多地在調動官兵“接受教育、重視教育、喜愛教育”的積極性引導上多下功夫,在經常性思想教育受眾者思想覺悟的培塑上重點發力,倘若把“逼著我的”引導為“我主動的”,把“聽教育的”培養成“做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將向前邁出一大步。
2.2 換“點”為“面”,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能力建設
當前政治教育任務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主要由基層承擔的經常性思想教育,包括上級文件精神傳達、重要活動重大節日宣傳鼓動等等;二是,思維層次要求高、知識面要求廣、備課難度較大的大課教育、主題教育等。通常情況下,這些教育活動往往由政治干部負責,負責人數量相對較小但任務量卻很大。一些由思想原因引發的安全問題時有發生,既有基層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能力弱的因素,也有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組織功能不夠強化、工作范疇容易混亂、教育效率比較低下等問題。一些教育者受自身素質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往往局限于“做教育播放視頻、學文件照本宣科”的模式,這就要求一方面政治工作者要有強烈的本領恐慌感,不斷加強思想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的積累和創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強化思想骨干隊伍建設,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路線,將各種思想問題解決在源頭。
2.3 貼近主體,強化受眾職業自信、擔當自信、榮譽自信
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比喻成一劑根治傾向性問題的苦口良藥,那么它最大的作用在于預防。如何預防?思想政治教育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點就在于準確把握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發揮好真理真情真實的力量,增強教育的感召力和引導力。教育并不是無所不能的“萬金油”,思想上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進取的主觀心態很大程度上可以遏制不良思想問題的萌發,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鏟除了危害性問題滋生的土壤。倘若受眾對政治現狀、對文件精神、對后果惡果有足夠的認識了解,對個人情境、社會發展、國防命運有充分的期盼展望,就會對政治教育保留充分的敬畏和渴求,對自身的不良傾向進行嚴格的把關審視,心中的“高壓線”、“坐標尺”才會更加分明,更加清晰。
2.4 方式更新,注重信仰培植
近年來,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摒棄了最初的單調乏味,更加注重媒體化、數字化、形象化,政治理論教育課往往通過生動的課件、視頻,外加教育者滔滔不絕的宣講,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警醒力效果。但辯證來看,此類教育持續的“印象周期”為多久?對受眾達到的思想認同有多深?是否是“看個故事,一笑了之”?綜合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心理學層面上培塑受眾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糾正理念偏差、還原精神正軌,可通過更多的實例案件來警醒、更少的空話套話來鞭策、更持久更綿長的心理交流來感化、更簡約更實際的教育方式來培植,教育要簡、要實、要透,要從歷史和根源的角度透析本質、研析綱目、分析效用、明晰結果,善于打破過時的思想認識和陳舊思維方式的束縛,不斷強化教育的信仰培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戰斗力。
3 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一感三性”的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排憂、解難、疏導作用,是官兵思想認識進步的“清道夫”和“助推器”。鄧小平同志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起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取得勝利呢?如果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難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當然就無法造成百折不撓的毅力以戰勝困難和奪取革命的勝利。”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感三性”內涵,可以極大激發新時期青年官兵奮發有為積極身上的豪情壯志,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部隊工作的“生命線”,是一支部隊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重要保障。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社會經濟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廣大官兵的執勤訓練、執法環境、生活空間等都處在快速不斷地變化之中。在這種新的歷史形勢和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想達到“思想上能解惑、心理上能解壓、素質上能提高、觀念上能更新”的新需求,就必須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不斷持續用力。
【參考文獻】
[1]朱紅燕,盛璞,劉小鋒.以強軍目標為統領加強部隊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與社會,2013(11).
[2]任默涵,符瑤冰,劉蕾.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實“三真”要求[J].學理論,2014 (18).
[3]王靜,庫穎.高校輔導員利用軍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12(02).
[4]楊濤,鄭小平,員軼哲.加強和改進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五個結合”[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08(12).
[5]張家白.淺談我國基層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創新[J].理論觀察,2014(08).[6]孔令鍔.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效益[J].國防,2014(08).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