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蕾
摘 要: 高職數學是高職教育中的公共基礎課,目前高職數學體系與高職院校專業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日漸顯露,高職數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課程改革下要轉變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加強教學內容與專業及社會發展需求的聯系。本文在對目前高職數學存在主要問題的分析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的看法和途徑。
關鍵詞: 高職數學 課程改革 教學方式近幾年高職數學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高職數學對高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所以當前數學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方法和能力,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高職數學體系中也出現了一些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的問題。因此,需要對高職數學進行課程改革,尤其是對教材的內容和結構的建設進行調整。課程改革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筆者根據本校在高職數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的實際情況,提出看法。
一、高職數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確
目前,對高職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認識不夠全面,作用不清楚;其他課程對數學的要求是“適度、夠用”,不少教師只是片面地理解“適度、夠用”的意義,導致在教學中出現壓縮教學課時、刪減教學內容等現象,不清楚學習數學對于培養“實用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作用[1]。忽略了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學生也不清楚學習數學有什么作用,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即“數學無用”,因此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僅有少數學生因為對數學感興趣而認真學習數學。
(二)高職數學課程內容體系與學生的專業教學目標脫離
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的高職數學的課程內容都是從基礎課的角度組織編排的,高職數學的課程設置和體系都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應用性、專業性不足,與專業教學的滲透性不強[2]。另外,高職教育中不同的專業對數學的需求不相同,數學知識、方法在各專業中應用也不相同。有些不同專業采用同一本《高等數學》,很顯然不符合專業需求。所以不同專業需要不同版本的高職數學。比如水利相關專業需要一元函數微積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方面的知識。有時會出現某個專業需要的數學知識,在數學教學內容中涉及很少甚至根本就沒有。
(三)教學課時較少
目前高職院校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專業課和實訓教學上,基礎理論教學課時一般都不多。加上高職數學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程目標的脫離,會讓學生有“數學對自己所學專業沒多大作用”的想法[3],從而影響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也是高職數學課時被一再壓縮的重要原因。就以滁州城市職業學院來說,《高等數學》在會計專業每周才2個課時,占總課時還不到10%,而有些專業則沒有開設數學課。
(四)教學方法滯后
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過于強調講解與訓練,這樣固然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卻不利于學生獨立探究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更沒有把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體現出來。教學手段多是傳統的“粉筆+黑板”,這已不適應現代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需求,導致學生視野不開闊,學生數學素質不高。
二、解決高職數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明確高職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高職數學對自己所學專業無用,其實高職數學課程是高職院校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很多專業(工科類、經管類)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必需的數學知識、方法,以此為基礎學習專業課程,還可以培養學生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應用、創新能力[4]。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后續發展提供可能性。總之,高職數學課程不僅是為專業課服務,而且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較深厚的基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可見高職數學對于學生來說無論在高職學習中還是對以后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高職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數學課程不應強調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而應作為專業課程的工具,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的能力。這才與高職院校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相符。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是高職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基礎。只有高職教育的教學觀念改變了,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高職數學才能走“實用型”的路子,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所學專業服務,為后續發展打好基礎。同時,數學教師應注重加強數學知識與各專業學科密切聯系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傳授,才不會使高職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的專業課內容出現明顯偏差。
(三)完善各專業的高職數學內容
由于各專業所需要的高職數學的知識不同,因此各專業應該用不同的高職數學教材。教學實力和條件比較好的院校可成立項目組,自己編著適合本校不同專業需求的不同高職數學教材,當然要與專業課的教師進行合作,深入研究高職數學課程中的“必需”、“夠用”的度。不能編著高職數學校本教材的院校,在和專業課教師溝通的基礎上對所選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對教材結構進行合理安排。高職數學課程內容要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還應將理論與實踐內容融為一體,互相滲透。
(四)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進
我國現在基本采用的是這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解新課—鞏固運用—檢查評價。高職數學課程由于“內容多、課時少”的原因,再加上數學內容本身就枯燥,主要運用“填鴨式”教學。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法,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只能機械接受知識,而缺少形象性、實踐性的教學環節。這種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比如師范類的高職院校適合用案例、項目等教學法,要加強教育技術、“兩筆一話”(硬筆、粉筆和普通話)的基本功訓練[5],還可以通過見習、實習、微格教學等環節加強學生上課的實踐。另外,在課堂講授中,在處理數學知識的廣度時,應注意高職數學與相鄰學科的交叉及其他學科的滲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突出應用數學的能力。
總之,高職數學課程改革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高職數學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的基本知識、能力和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之外,還要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積極探索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濱燕,李大衛.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現狀及改革對策[J].遼寧教育研究,2005(9):75-76.
[2]彭瑞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1(10):84-86.
[3]王榮琴.高職教育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調查及教改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
[4]何彬.論高職數學教育的本質[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
[5]蔣曉云.案例教學法與情境教學法在法律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5(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