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玲
摘 要: 科學課的主要任務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能夠積極探索科學現象,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小學的科學課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課,并且當中的很多知識,如果沒有用實物進行直觀呈現,則學生將很難理解。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發展為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的強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很直觀地將各種自然界中的實物或者是實驗的操作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及科學實驗。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 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教學效果
一、引言
科學教育對于人類的長期發展及對于人的科學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人類正在進入以知識創新和應用為主的知識經濟發展時代。在未來的世界里,科學技術將在人類社會的生產與變革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科學技術將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人們的科學素養也獲得了很大提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也開始成為科學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小學科學課中的知識具有很大抽象性,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能夠將很多學生不認識的東西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
二、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優點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很多自己的優點。在現代的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多數的學校的教學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一本課本、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這樣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很難理解老師講授的相關知識,嚴重影響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科學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與學生生活的實際緊密相連的課程,在講授這門課的時候,單純依賴于教師的講,沒有直觀演示,學生很難掌握。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優點在于能夠通過視頻、圖片演示的方式將書本中的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較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實際的科學現象,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點。
三、小學科學課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策略分析
在近七年的教學中,我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采取的主要策略如下:
(一)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實際情境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觀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但是要實現這些的前提就是必須有實際的情境供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可觀察的實物之外,還必須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被觀察物的特性,讓學生能夠從感性的認知向理性的認知方向轉變,同時能夠使學生思維從形象具體向抽象轉變,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很多實物是很難收集到的,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就能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講授與地震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的時候,地震的場景我們是很難在現實生活中再現的,教師也不可能在現場模擬地震的發生,所以就必須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展現地震發生時候的場面,這時候就可以用視頻方式展現地震發生時出現的各種現象,例如,道路的錯位與開裂、房屋的倒塌等。通過展現這樣的場景,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地震發生時會出現的各種現象。另外,我利用flash軟件制作了一個地震逃生小游戲,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實踐知識,并與生活相聯系,將科學知識靈活運用。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科學課除了要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之外,還必須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及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對于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技術也能夠發揮較好作用。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對實驗的操作步驟及實驗現象觀察得更加仔細,學生更能夠熟練地掌握整個實驗操作流程。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一課時,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能夠動手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水加熱。課本中也有圖片對實驗的步驟進行展示,但是由于書本中呈現出來的圖片是靜態的,因此有部分環節學生是很難進行模仿操作的。這個時候,要使學生正確理解各個操作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動態課件,對各個操作步驟進行動態演示,這個課件的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個步驟,向學生展示酒精燈,讓學生對酒精燈的大體情況有一個認識,第二個步驟,點燃酒精燈的過程,即要怎樣點燃酒精燈;第三個環節,酒精燈點燃之后,燈芯的特征及火焰的顏色狀態;第四個環節,熄滅酒精燈的主要操作方法。在演示之前,教師應該先對學生提出要回答的問題和要觀察的現象。或者教師可以自制一個視頻,并在視頻中標注一些注意點,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四、結語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較為有效地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也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對小學生的科學啟蒙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云鵬.課程實施探索—小學數學課程實施個案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賈海菊.課程實施的價值取向研究[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5):5-6.
[3]偉艷.教師課程決策: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機理[J].集美大學學報,2011(2):18-19.
[4]劉向永.面向改善學習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念[M].第六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