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爽(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恩施 445000)
?
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背后的思考
——基于學生體育權利的視角
高志爽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摘 要: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現狀。從教育成因、學生體育權利以及體質測量論的角度探討背后的原因。主要結論: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束縛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學生的體育權利得不到根本保障;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無法取得本質上的突破。建議:進一步增強素質教育的培養理念,重視學生的體育權利,完善和創新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學生體質 學生體育權利 體質健康測試工作 展望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重要舉措,是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1.1 中國式的“科舉制度”束縛
隋朝大元豐年(605年)創立的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制度創新”,對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也起過示范作用。回顧中國教育史,從古代的封建傳統影響根深蒂固(應試)直至今天的“健康第一”素質教育的提出,即以學生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綜合素質為質量標準考核學校和學生的一種教育體系。中國教育離不開考試,考試與教育相輔相成,互為影響。一部中國考試史,實際上是一部中國人追求公平與效率的歷史。有人認為,科舉之所以在中國發生,是因為中國比較早地結束了封建政體。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束縛,中國的孩子大多數都在“考試”下成長,每天大量的書本閱讀與練習勢必造成孩子只會“文”不會“武”,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孩子“好動”的天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2.1 學生體育權利對體質測量的影響
明確體育權利的性質,有助于人們正確了解體育權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同時這也是進行體育權利分類的基礎。目前體育權利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探討,其中體育權利表現形式更多體現的是明示和推定這兩種。但隨著體育法學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關于學生體育權利的研究也隨之進行的如火如荼。據筆者研究認為學生體育權利主要包括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利、體育活動中的人身權、參與體育活動的自由選擇權等幾個方面的權利。然而,在實際的學校體育中,常會出現諸多不良的現象。例如:學生體育傷害事故、體育教師師資隊伍不全、場地器材受到限制和體育課時消減等問題。
那么,基于學生體育權利的基礎之上,這些問題的背后必然對我們的體質測量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時學校體育的開展存在意外事故的風險不可避免,但不能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體育課不能正常進行下去,否則只會進一步導致學生的體質健康下降,其本質上是損害了學生的根本利益和學生的體育權利。可以認為是國家賦予了學生的體育權利,但是真正落實到學校體育中就會發現體質測試工作從根本上難以解決實際問題。其實這種不良現象是一種矛盾,無法取得研究工作的實質性進展。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共鳴和反思。

表1 2013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表
2.2 體質測量的現狀
體質測量,是近代科學發展的衍生物,其特點是以物理尺度對人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與評價。近年來,學校體育作為培養國家人才的重要搖籃,發揮著引導、促進和動員作用,學生的體質健康直接關系到國家、家庭乃至個人一生的發展。目前,國內學者“體質測量”的解讀要屬張洪潭教授提出的“體質測量論”,其中他提到目前體質測量工作中最嚴重的問題是在運動素質指標項上。運動素質體現最多的是衡量身體素質五大指標,即力量、速度、耐力、靈敏與柔韌!通過解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抽查復核工作手冊,可以看到運動素質內容。(見表1)
其中,力量、速度與柔韌這三項素質可以用物理尺度來衡量,而耐力與柔韌這兩個綜合素質,難道也能用物理尺度來衡量?可以看到學生體質嚴重下滑的現狀就是800m(1 000m)跑不動、50m跑不直、仰臥起坐起不來、肺活量測試吹不久、立定跳遠跳不起、握力器握不動、引體向上拉不起來等,這種不良問題的背后究竟誰在操控?這也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體質測試的物質環境包括有形和無形物質環境兩大類。有形至少肉眼可以分辨出真假,包括測試場地器材與儀器的使用,因為“權利之上”的國度要求我們必須力爭第一,由此造成地方一系列的“混亂”,包括體育教師的教學與技能的“誤用”、學校領導管理的硬指標考核、地方教育局部門的管理體制、省教育廳乃至國家教育部的上層建筑的階層體現;無形物質指的是國家制定的《標準》,包括測試人數、時間安排等因素,這由此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懷疑?操作是否規范?數據是否真正真實?而體質健康測試實際上就是起到監督的作用。
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里一直存在“重文輕武”的思想,即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忽視體質健康!有學者坦言:要從更本上解決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僅用應試來拯救學校體育,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體育的異化,是對體育認識的不全面。學生體質健康的改善應從根本上認清形勢,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目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無法改變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道路還很漫長。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我國體育課程改革不斷取得成效的今天,學校體育身上的重擔和責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學生體育權利是保證,體質健康測試是手段,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才是根本。
參考文獻
[1]喬雪松,肖林鵬.《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體系的優化構建——天津市高校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跟蹤調查[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29(1):104-108.
[2]劉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J].教育研究,2002 (12):80-84.
[3]《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抽查復核組制.《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抽查復核工作手冊[Z].2015-11-12.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c)-0108-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