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安徽省懷遠縣永西學校
論七年級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體會
李萍萍
安徽省懷遠縣永西學校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英語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傳統的應試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為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得不結合新型課程改革的發展目標,制定適合初中生的英語教學方法,推動英語教學進一步發展。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新課程英語教材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分析了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教學的一些體會。
初中英語教學;新課程;教學體會
在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環境下,新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發展方向指導。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英語教學逐漸具有科學性、制度性的發展特點,但在具體的教材教學和教學策略上還存在部分問題,阻礙了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利用《新課程標準》的具體教學指引,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英語教學,為英語教學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
1.詞匯量較大
在新目標英語教材的詞匯設計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詞匯知識,以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中單元詞匯量為例,提供的詞匯量對于剛開始接觸英語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困難性,容易致使他們產生厭學心理。
2.音標表較少
七年級的英語學習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而記憶單詞則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部分學生覺得記憶單詞很難,主要因為對單詞的發音掌握不全,音標的學習是記憶單詞的重要途徑。在新教材中,只有一個音標表,對字母組合發音規律沒有作相關說明,對學好音標具有一定的難度。
以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從新課程改革對七年級英語教學的調研活動為例,將相關學校作為考察對象,重點分析教師對英語教學的策略問題,以供教學參考。
1.教學課型不夠完善
從調研活動的結果記錄來看,部分教師沒有全面掌握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對英語教學的課型設置不夠完善,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產生很多問題,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例如,某位教師在講解“What’s this in English?”單元知識時,備課時以聽力課為這次的課型,但在具體授課時,采取“先閱讀、再學詞、后聽力”的方式,將本次上課的重點內容——聽力放在了最后,對聽力所耗費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
2.教學環節缺乏層次
在幽默、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更加容易靜心學習。教師為與新課程發展方向相統一,在具體英語教學中頻繁設計教學活動,希望以此增加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但是,相關教學環節缺乏層次遞進作用,致使教學過程顯得頗為生硬、不流暢,教學效果并不明顯。例如,在進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課堂學習時,教師利用半節課的時間,對單元知識進行“聽錄音、填資料”的方式,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只會導致接下來的教學環節變得難以進行。
3.教學活動效果不明顯
在新課程改革下,部分教師開展的英語教學活動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的教學活動存在兩極分化嚴重現象:簡單的活動太過簡單,學生的參與主動性不高;困難的活動太過困難,學生缺少相應的參加水平,更加不愿意參與。
1.適當增刪教學內容
對于新目標英語教材的“詞匯量較大、音標表較少”問題,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適當增加或刪減部分教學內容,創建新型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例如,以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Word and Expressions in Each Unit中的部分單詞為例,效仿英語詞典的設計,按照ABCD字母大小的順序對各單元單詞進行排序,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進程來安排學生記憶相關單詞,將大量的單詞分批記憶并及時鞏固,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又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電子信息對教材中的音標進行擴展,建立每組字母對比音標表格,幫助學生學習音標,從而掌握相關單詞的讀法和含義。
2.增加標準課程學習
完善教學課型,需要從標準課程學習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創造性的整合,明確授課主體。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前幾個單元學完之后,在學生完全掌握了26個字母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對關于“be動詞”疑問句的知識進行備課。在開展教學中,教師可以就聽力、閱讀或者語法知識講解為備課重點,選擇一項作為講課重點,如:“this hatit的用法,避免課堂出現“多個重點”現象,有利于學生對語法或詞匯的全面學習。又如,對英語日期表示法的教學講解,可根據語言學習的“由淺入深”原則,從當天的日期學習延伸至周期、月份、年份的學習,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
3.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學的環節缺乏層次主要是由于教學目標設置不夠全面,其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不明確,導致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在進行具體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明確每節課的出發點,考慮語言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策略,開展符合適宜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以新目標教材中“’When is your birthday?”單元學習為例,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采用“自報生日”的游戲活動環節,讓學生大致了解每個人的生日時間,教師也可說出自己的生日時間,隨機抽取一些學生的生日日期。等到上課之后,讓學生用英語時間日期表達格式說出他們的生日日期,通過游戲來應用英語知識,如:August2nd,2015(2015年8月2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活動,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結合本文對七年級新目標英語教材和教師教學策略的分析,從“教學內容”、“課程學習”、“教學目標”方面來提出對策,讓英語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下發展更為長遠。
[1]包永宏.多元智能理論視閾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1:139-142.
[2]本刊記者,張肇豐.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第十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2:18-21.
[3]張浩然.論小學生課堂中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