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曄
?
我國影子銀行的概述及成因淺析
曾曄
摘要:近期我國債券市場違約風險進入階段性高點,近40家發債主體超過50只債券約600億元的風險規模,暴露出債券組合銀行理財、信托計劃、券商資管計劃等影子銀行領域的資產質量風險,撕開了影子銀行風險的一角,值得高度關注。中國的影子銀行是特定的歷史環境、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而形成的產物。影子銀行一直小規模地存在于中國的經濟體制中,但是近幾年經歷了一次規模的急速擴張。本文對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和成因進行探究,旨在為規范我國的金融市場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影子銀行;概述;成因
(一)我國影子銀行的概念厘定
影子銀行這一概念,最早是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PaulmCCulley于2007年在美聯儲的年度會議上提出的。2013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影子銀行業務若干問題的通知》,文中厘清了影子銀行的外延。在本文中,將中國的影子銀行定義為正規渠道之外的信用中介業務。它包括銀行資產負債表之外的資金中介業務,和非銀行機構、個人的資金中介業務,主要包括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委托貸款和民間借貸等形式。
(二)影子銀行的業務類型
按照上文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影子銀行大致分為四種類型:民間借貸,信托、銀行理財產品和委托貸款。
1.民間借貸
在具有影子銀行特征的業務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民間借貸。但由于歷史和政策的原因,民間借貸一直發展較為緩慢。民間信貸快速的發展是在2003年,中國政府放開了民間小額信貸的限制之后。2003年我國的民間借貸規模約為7405億—8164億。2011年中信證券發布報告稱,我國的民間借貸總額已經達到4萬億人民幣,比2003年翻了4倍。
2.信托
我國的信托業在改革開放后開始恢復,但是發展并不順利,行業屢屢陷入困境。2002年,國家出臺了信托業的“一法兩規”,在政策層面上大力地支持信托的發展和創新。同時,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國的富裕階層逐漸形成,信托這一收益率高且穩定的財產管理制度成為了投資者新的選擇。
3.銀行理財產品
我國金融市場長期存在存貸款利率管制、貨幣政策偏緊和流動性監管嚴格的現象。國內商業銀行為了規避監管和擴寬盈利渠道,自2004年以來開始推出各類理財產品和服務。在銀行理財產品中,起到影子銀行作用的主要是帶有銀信合作性質的信托產品,購買這種理財產品的錢很大部分可以被銀行拿來做貸款出表,而且是有銀行隱性擔保的貸款。
4.委托貸款
委托貸款主要以2000年為時間分割點。2000年以前,發放的委托貸款主要是財政性委托貸款和政策性委托貸款。2000年10月起,商業銀行開始承辦了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委托貸款。自此以后,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的條件也越來越寬松,對委托人和借款人的限制更少。所以帶動了委托貸款業務量的快速增長。
(一)貨幣政策的影響
中國經濟在長期以來實行利率管制,向銀行貸款的成本很低,因此企業紛紛向銀行貸款。
在2003年以前,中國經濟因為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貨幣政策的主要趨勢是增加貨幣供應量,放松銀根。但是,2007年銀行采取了較為嚴厲的收緊銀根的政策,6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緊隨其后銀監會又出臺了對房地產企業的限制政策。因此這次宏觀調控使得中小企業得不到銀行信貸的支持,有一些大企業,尤其是房地產類的企業,作為重點被調控的對象,無法獲得銀行的貸款。因此企業只能求助于其它的信貸途徑。在這種特殊的調控背景下,民間借貸,信托等融資形式的迅速擴張。
同時,銀行信貸收緊導致了“尋租”現象的產生。一些企業可以以低價從銀行取得資金,然后通過委托貸款的方式以更高的價格貸款給不能從銀行取得貸款的企業。因此影子銀行迎來了規模擴張的一個時期。這種趨勢在信托領域表現得特別明顯。信托規模自在2007年發展較為緩慢,2007年貨幣政策收緊之后,信托資產規模出現井噴式上漲,2013年突破10萬億元,比2006規模增長20600%。
(二)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銀行的存款利率低。居民將存款存進銀行所獲得的利息甚至不能彌補因為通貨膨脹而帶來的貨幣貶值的損失。因此投資者開始尋求更多的渠道實現貨幣的保值和增值。
同時通過低利率從銀行取得的貸款的額度較低,只有國有企業和大型品牌民營企業能夠成功貸款。因此大企業就將自己的低息銀行貸款,通過委托貸款的形式再貸給小企業,從而獲得利息差。
從資金需求方來看,很多民營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所以被迫以更加高昂的代價,從非銀行體系,包括從信托公司、民間小額借貸公司那里獲得急需的發展資金,從而推動了信托業的發展。
(三)經濟的周期性變化,房地產業和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大
1.房地產業的資金需求旺盛
2008年的國際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同樣造成了重大的沖擊。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自2003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跌破10%。政府出臺了多項救市政策來刺激房地產業的發展,中國的房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火爆,但實體經濟仍然低迷。大量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流入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銀行對房地產信貸有限制,于是房地產商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獲取資金,帶動了以信托為主要代表的影子銀行規模的快速擴張。
2014年以來,我國住宅開工投資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或下降狀態。這種狀態主要在三四線城市表現的尤為明顯,房價增長緩慢,大多數投資者都采取了觀望的狀態,房地產熱潮中修建的房屋大量積壓,房地產企業的大筆資金被積壓。他們亟需貸款來實現日常的周轉和再投資。而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大城市,房價依然保持火熱的增長勢頭,房地產的開發成本也不斷上升,房地產商也需要資金實現在這個市場的發展和盈利。
2.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隨著我國所有制體制的改革,各類鄉鎮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各類中小型國有企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達到530萬家。比2005年的69萬家增加了670%。
但是由于銀行貸款門檻較高,通常情況下需要抵押才可以辦理貸款。需要貸款的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符合條件的資產進行抵押,所以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相反,銀行將貸款放給大型企業則風險低而且收益有保障,所以銀行更愿意向大型企業提供融資。
但是民間借貸機構了解小微企業,愿意以較高的的利息貸款給小微企業,而且手續相對簡單快捷。當銀行的貸款規模已經滿足不了中小企業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時,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其他的以民間借貸為代表的融資渠道來維持資金鏈的正常運行。從另一個側面導致了影子銀行的迅速擴張。
(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但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居民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
近幾年股市、債券市場和基金市場的低迷,居民手中的余錢并沒有尋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而房地產領域先后出臺了“新國十條”和“新國五條”進行限購,這讓房地產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上升,導致更多的消費者對樓市保持持幣觀望的態度。
在資金擠出效應的作用下,投資者的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轉向收益高且剛性兌付的信托領域。于是,信托資產規模逐年上升,在2013年達到了10.9萬億。
由于信托投資的門檻較高,因此收益較高,門檻相對較低且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成為了社會大部分中等收入投資者選擇的一種投資方式。投資者拉動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不斷上升。銀行發行的產品數也在8年之間增長了65690%。
(五)政策的部分放開
2007年1月,銀監會發布了《信托公司集合資金計劃管理辦法》,2008年12月,銀監會發布《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實際上認可了銀信合作這種業務創新。于是信托業務規模在2007年出現快速增長。
中國政府在2003年,放開民間借貸的政策,在2000年放松了委托貸款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認可了影子銀行的合理性,加速了它們的發展。
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在這些年得到了瘋狂的擴張,究其原因是與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的周期、我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息息相關。但是為了促進經濟回升和增長,央行會出臺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經濟逐漸走出金融危機影響,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企業經營前景終將改善。
同時,隨著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化,國家持續出臺影子銀行相關監管政策,部分影子銀行會被納入正規的金融監管體系中來。加之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和傳統銀行的金融創新,影子銀行的收益率降低,相當部分的影子銀行將剝離原來的存貸理財業務,轉向資本證券和杠桿化運作。隨著貨幣政策的放松銀行信貸規模的增長,其規模在未來會逐漸減小。
參考文獻:
[1]陳赤.中國信托創新研究.基于信托功能視角的分析[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通貨膨脹的劫貧濟富效應與對策.http://www.jgsc.gov.cn/ JGYK/110502.htm.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