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歐亞學院 張雪鵬
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①
西安歐亞學院 張雪鵬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許多商品開始在網絡上進行銷售。本文以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為例,分析了當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農村對電子商務排斥、網絡基礎設施落后、物流體系不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完善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完善物流支撐體系,推進產品多樣化、標準化、品牌化等三方面的發展對策。
陜西省農產品 電子商務 發展現狀 對策
電子商務的應用及推廣,有效解決了農貿交易過程中出現的難題,農民不僅可以擴大銷售渠道,提高銷售收益,還可以引進更多新的產品,有效擴大市場,獲得新的機會。由于陜西省特有的地理自然條件,使陜西省農產品的種類豐富、質量優良,如陜西蘋果、周至獼猴桃、臨潼石榴、鳳縣大紅袍花椒(鳳椒)、韓城大紅袍花椒、漢中仙毫、紫陽富硒茶等已經形成了陜西省獨特的優質農產品品牌,此外還有陜北的優質大棗、小雜糧,陜南的茶葉、林特產品、中藥材也是海內外聞名。盡管陜西有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具有多種品牌的特色產品,然而產品過于分散,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過于單一狹窄,形成了農產品購買困難,銷售困難的窘境,另外我國現有的市場體系不完善,缺乏健全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利于陜西省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由于缺乏相關的營銷人員、營銷意識薄弱,導致陜西優質農產品市場的拓展存在一定的問題,市場占有率不高,并且沒有形成獨特的品牌優勢,使其美譽度不能有效提升,此外,由于受到國際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導致陜西農產品的發展遇到瓶頸。因此,如何擴大陜西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形成品牌優勢成為主要問題。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產品在網上銷售擴大市場,陜西農產品也可以借助電子商務的東風,解決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也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礎設施,本文對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農村電商在陜西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國的前列,2015年上半年,陜西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470億元,同比增長59%。在陜西省互聯網已經實現了全省鄉鎮全覆蓋,而在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覆蓋也已經超過了60%,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的條件,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還建設了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如 “楊凌興農網”、“陜西興農網”、“陜西農業網”、“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網”、“陜西省農村經濟信息網”、“西安金農網”等,促進了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除了互聯網覆蓋之外,還需要物流體系和農村居民的電子商務技能,這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如下。
1.1農村自身對于電子商務的排斥和限制
雖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陜西省農村大部分已經覆蓋了互聯網網絡,但是陜西農村的傳統文化氛圍十分濃郁,對于互聯網技術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這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十分不利。廣大農民電子商務知識匱乏,尚未意識到網絡零售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農民自身素質的不高和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缺乏都制約著陜西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此外,由于經濟條件方面的限制,陜西省很多農村居民認為上網費貴不能支付,而且也支付不起電腦的費用,導致這些農村偏遠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緩慢。
1.2網絡基礎設施落后
陜西農村網絡的基礎設施方面比較落后,目前農村網絡主要是中國電信,比較單一,像陜北、陜南等邊遠地區,尚沒有網絡設施,這些地方的農產品還是依賴于傳統的交易模式。另外在網絡接入設備和技術上,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的網絡信號差,上網不穩定,時常發生網站中斷情況,使得農村居民無法和買家進行交流,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此外,網站設計的頁面不夠美觀,交易流程不清晰,從而導致銷售不暢,效益減少。
1.3物流體系不健全
電子商務要發揮作用,還需要有物流服務的支持,由于很多農產品有保鮮時間短,易腐爛等特點,就要求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縮短物流時間,改善物流保險技術。但現階段陜西農村農產品物流仍然存在技術落后,物流效率低下的情況,很多快遞網點只能止步于鄉鎮,但大多數鄉鎮沒有物流公司,這對于那些地處偏遠農村電商賣家來說極為不利,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村道路沒有互通,而且部分道路年久失修,道路毀壞程度高。同時很多地區物流渠道信息化建設不完善,數據獨立、資源獨享等均限制了物流體系的保障。農產品網絡交易多為現貨銷售,產品鮮活,而物流過程中缺乏冷鏈倉儲設施配備,這樣也容易導致買賣雙方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所以說真正意義上的電商物流的觸角還沒有足夠長到可以涉及陜西農村。
1.4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
適合電子商務的商品主要是標準化產品和可鑒別性產品,而陜西省想要更好地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就要以國家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為標準,以與國際標準化體系接軌為目標,加快建設陜西農業化體系標準。陜西省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尚處于試點和起步發展階段,在標準制定方面:沒有統一的農產品安全質量標準體系,農業監測手段還相當落后,缺乏先進的測量儀器,不能滿足市場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在流通環節也不能對產品進行妥善保藏,導致很多農產品存在農藥殘留超標。即便制定了統一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但是由于一些農村居民的觀念比較落后,也不能嚴格貫徹實施,嚴重影響行業產業升級的因素。
針對以上制約其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筆者提出了以下具體對策。
2.1完善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建設
加強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促進電子商務的規范化經營和發展,建設示范性的電子商務網站可以提高農村參與電子商務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傳授給農民相關的電子商務技能,包括一些網站的設計技巧、與買家溝通的技巧,并且提供市場服務信息等,促使更多的農民參與到電子商務中,擴大農村電子商務規模。
2.2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完善物流支撐體系
物流屬于電商運行的配套基礎內容,先進完善的物流體系將會促進農產品電商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由于電商的快速發展,物流體系的不匹配將會影響到陜西農產品電商事業的發展。政府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應統一規劃,提供資金支持,規劃引導以創建電商發展基礎條件,政府部門做好引導工作,有步驟分層次地建立相應的物流服務中心。同時加大交通通信設施建設,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平臺的建設,構建農產品物流綜合信息平臺。另外,農產品倉儲是農產品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可以加強農產品的線上銷售實現,使傳統的倉儲功能更加多元化和延伸化,具備更加多樣的服務功能,社會化的重要方式。
2.3推進產品多樣化、標準化、品牌化
推動農產品銷售模式多樣化,把網絡營銷與農業生態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網絡影響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吸引周邊顧客,增加宣傳輻射范圍。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缺乏標準化的問題嚴重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實施。因此政府一些相關部門必須作為貿易的一個環節參與到農產品貿易中來,加強管理和監督,達到保護農民、保護消費者的目的。農產品生產企業還要懂得利用互聯網優勢打造屬于自己的農產品品牌,生產者要根據產品的特點及產地,對辨識度高的品牌進行商標注冊,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產品商標。
近年來,作為農業大省陜西省亦高度重視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出臺了相關政策。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電子商務網站,推動農產品的品牌化經營,依托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中心鎮商貿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和中心村直營連鎖店發展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有序合理流通,解決農村市場買難、賣難問題,同時利用淘寶、阿里巴巴等第三方交易平臺不斷提高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最終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規模。
[1] 杜偉.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用戶體驗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 趙世雨.河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F724.6
A
2096-0298(2016)10(b)-029-02
①西安市2015年度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名稱:陜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15EA16 )。
張雪鵬(1970-),女,陜西省延川縣人,西北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經濟師,西安歐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跨境電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