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慶北衙礦業有限公司 潘品生
財政稅收體制監督機制的優化研究
鶴慶北衙礦業有限公司 潘品生
不斷優化財政稅收監管制度,通過建立健全的財政和稅收監督體制促進管理模式的有機結合,以確保其監督機制可以完全滿足財政和稅收管理的要求,全面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和政府的稅收,并為財政和稅收監督機制的建立提供保障。
財政稅收 監督機制 優化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想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需要對我國的市場經濟進行改革,對于我國的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完善。我國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能夠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強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合理地進行資源分配,由此使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由傳統型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體制。
1.1財政稅收體制不完善
一方面,財政稅收體制結構不完整。在我國稅收制度中缺乏一些對于技術創新和科技發展提供支持、調控社會各階層收入的公平分配的稅收種類。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影響了財政收入,還會導致稅收財政預算和使用無法正常進行,使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缺少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對于分稅制度的改善不夠完美。分稅制的改善是財政稅收的關鍵,但是也需要關注其影響。比如,由于分稅制改善的不完整,使得地方和中央財政收入分配不合理,對于地區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1.2預算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在財政稅收的預算管理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小,影響范圍很小,各個地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預算管理的問題,缺少正式的監督結構和健全的審批體制,這樣就使得財政預算不具有公開性,無法表明財政收入應用到地區的基礎建設方面,沒有完善的預算管理計劃,有時都會出現資金被挪用的情況,嚴重影響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
1.3財政稅收的轉移支付缺乏規范
當前,我國的財政稅收的主要形式還是以分稅制為主。分稅制制度對于降低地方之間的差距有很好的作用。在使用分稅制的前提下,公司和私人都可以進行一部分的轉移支付。但是,正是因為財政分稅制的轉移支付,會出現貪污和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地區財政稅收機構在工作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就會造成賬單模糊或者財務缺失的問題。這種不合理的轉移支付制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財政稅收調控各地方經濟差距的能力,降低了我國經濟的平衡發展。
2.1完善財政稅收體制中的預算體制
財政稅收的改革的前提就是對財政稅收的預算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在進行財政稅收的改革中,需要把財政稅收的預算編制工作和財政預算的執行工作分開進行。在進行具體的預算管理過程中,需要合理計劃長期和短期的預算,對短期的財政預算進行非常具體的管理。在完成目前工作的同時,要逐步擴大預算管理的范圍,根據各區域的社會經濟計劃,對財政預算工作進行管控,保證財政體制改革的正常進行。
2.2健全分級、分權的財政結構體系
我國主要有國稅和地稅兩大稅收部門。國稅部門代表的是中央政府,地稅部門代表的是地方政府。在進行財政稅收改革時,中央政府需要給地方一定財政稅收的自主權,同時中央政府也要調控好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收入的平衡工作。不同等級、具有不同權利的財政結構要根據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要求,使得能夠起到關注政府事務、穩定各階層結構工作的作用,保證我國財政支出和入手的平衡。總體來說:第一,中央政府應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財政的權利,使得地方政府在特定情況下能夠使用稅收的減免權、稅收立法權等財政的權利;第二,中央政府部門應該合理規劃財政的支出,這樣可以幫助降低地方結構的財政壓力,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
2.3建立全面的支付體系
對于建立全面的支付體系方面,應當重點關注建設完整的支付結構和加強支付過程中監督工作。在進行建設支付體系時,要根據地方經濟的形式和水平,做好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此外,關于支付過程中的監督工作,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建立專門的財政監管調控部門,對于財政稅收的各個方面進行長期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4正確處理經濟與財政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當前我國的經濟體制下,地方政府大都存在為了提高政績,會對不同的市場經濟競爭進行一定的調控。比如,地方政府的國有企業的水平體現和發展,政府會以財政補貼后者投資的形式調控企業的發展,這樣不僅僅對于財政資金進行了浪費,還影響了公共財物的管理規定,不利于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基于此種情形下,地方政府必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或者其他公共活動,為了地方經濟市場提供一個合理、公平的環境。
3.1重形式,輕本質
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財政稅收監督管理的工作往往只是追求形式化的弊端,很多的工作人員在進行監督管理工作時,只是敷衍了事,很多時候都會忽略財政監督對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基于此要想完善財政稅收管理體制,就需要關注行為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對應的監督管控措施,以便在以后對相關的規定建設提供助力。
3.2監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行使職能能力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的很多公司單位都使用轉換經營機制的方法,這樣的情況財政稅收管理體制就需要不斷地改革和更新。但在不斷改革的同時,地方財政稅收部門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政府對監督管控的不是太過重視,所以財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不是很充足,監督結構也沒有明確工作人員的責任和分工,所以就會出現很多的管理不在規定的問題。所以,只有處理好監督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進行財政稅收改革。
4.1建立健全能夠約束財政稅收監管工作的法律法規
要想財政稅收能夠進行合理、規范性的使用,就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基于此就需要在財政稅收的監督管控下,建立各種規定來限制相關人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第一,不斷地改善財政稅收內部的管理模式,使得不同的管理模式能夠協調運行,這樣就可以保障財政稅收的有效實施。第二,在進行財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時要注意效率,在進行工作時,相關人員要時刻保持認真的態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解決,而且要做好評價,總結經驗教訓,防止下次財務工作時遇到。第三,政府需要多方便的研究財務稅收的工作,所以在進行財務稅收工作時要根據財務監督管理的規定進行,而且要根據財務稅收的監督進一步優化相關法律、法規,保證財政監管工作的穩定進行。第四,要根據監督體制的整體形勢來看,以便進一步地對財務稅收的監管體制進行完善,促進財政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4.2明確監管主體的相關權利與義務
一方面,應當重視和明確主體責任。關于財政稅收的監管體系來說,首先要根據相關主體來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才能夠讓工作人員認識到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認知政府責任。在對財政稅收監管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時,應該規劃各種預算模式,以便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相關職責。
4.3加強財政稅收的內外監督
要想真正實現財政稅收監督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就必須要重視內部監督工作的開展,通過不斷加強財政稅收的內部監督來對其工作人員的相關工作行為做出合理約束,并通過制定完善的規范制度來對其內部工作實施管理,從而為監督模式的創新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4.4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專業素養
為了促進財政部門相關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以及進一步提升財政部門的信息質量,應該引導其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學習和積累豐富的財政知識,充分發揮財政部門人員積極的帶頭作用,主動執行相關財務法規,進而真正實現有法必依。 因此,只有對其管理體系的不斷調整與完善,從整體上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才能有效防止出現財務信息失真現象的產生,并且通過不斷優化和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與業務水平,才能夠促進其各項工作高質量、高效率地執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財政稅收制度還存在各種缺陷,雖然對財政稅收體制不斷進行改革,但是卻沒有真正落實。另外,由于政府沒有建立完整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使相關財政稅收問題沒有得到進一步解決。所以,要想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要在不斷對財政體制進行改革的同時,更加重視其管理制度。
[1] 曾麗.財政稅收體制監督機制模式的優化[J].財經界(學術版),2015(12).
[2] 陳發源.我國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2.
[3] 蔡德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稅收激勵政策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2.
[4] 梅月華.關于促進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及相關稅政管理體制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5] 王輝.中國地區間稅收與稅源非均衡性問題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2.
[6]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課題組,宋立.深化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與改革重點(總報告)[J].經濟研究參考,2009(26).
[7] 胡賀波.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研究及效應評價[D].湖南大學,2015.
F812.2
A
2096-0298(2016)10(b)-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