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閆秀峰 袁亮
企業主動適應供給側改革的對策研究①——以揚州石化企業為例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閆秀峰 袁亮
供給側改革對石化行業影響較大,給揚州石化企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揚州石化行業要主動適應供給側的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在分析供給側改革使揚州石化企業面臨新的環境和對揚州石化企業帶來的機遇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揚州石化企業主動適應供給側改革的對策。
石化企業 主動適應 供給側改革 對策研究
石化產業是揚州的支柱產業之一,重點生產烯烴類及其衍生產品,全行業產值3000億元左右。揚州石化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有限的資源分散,成本較高,很難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最近幾年,揚州石化產業產值過千億元,但創利能力較低,多數企業只是微利。揚州石化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低,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不足3%,科技進步貢獻率不足5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50%左右。揚州石化企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基本依賴引進,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弱。由于自主創新能力弱,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揚州市的石化工業以聚酯纖維、菊酯及衍生產品為特色。盡管近幾年努力延伸產業鏈,但產業鏈式發展的脈絡不明顯,缺少石化油頭項目,產品的精細化程度不高。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育緩慢。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也要隨之變化。揚州石化企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過多地注重規模的擴張,卻沒有重視管理的創新。企業領導沒有了解和掌握各種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行為和管理方式,很難適應變化了的經濟環境。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部署石化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七大重點任務,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改革對石化行業影響較大,會給揚州石化企業帶來機遇和挑戰,所以,揚州石化企業也要主動適應供給側的改革,把供給側改革作為企業改革的重大機遇。
2.1產業結構面臨新變化
當前,低端產能嚴重過剩,高端需求供給不足,生產效率低下,工業利潤大幅下滑,集中反映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過程中的結構、動力和體制矛盾。供需結構性失衡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全局性矛盾,解決供需結構性失衡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經濟增長質量不高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全局性矛盾,單純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資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今后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走上一條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新路子。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關鍵就是要看供給結構能否快速優化和生產要素能否快速升級。通過供給側改革,石化產業結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對揚州石化企業將產生很大影響。
2.2經濟政策面臨新變化
為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會在產業層面、調控層面、財稅制度層面、資本層面等有新的部署,相應會出臺一些政策和制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主要是: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揚州市出臺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為扎實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支持。由于推行供給側改革,中央和地方相繼推出一些新的制度措施,使我國的經濟政策發生了新的變化。
2.3融資環境面臨新變化
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阻礙,其中資金問題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資本市場必須發揮重要作用,為企業供給側改革提供直接融資的渠道,還要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優化金融結構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目的在于“降融資成本、降企業杠桿率、分散金融風險”。銀行為支持供給側改革,商業銀行發展創新型非抵押類貸款模式,發展融資擔保機構。資本市場、金融機構都制定了措施助力供給側改革,企業的融資環境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3.1給企業改革增加了新動力
供給側改革為揚州石化企業改革提供了新動力。揚州石化行業存在較嚴重的過剩和低效產能,產業結構與市場發展需求不協調,產品競爭力降低。品種檔次偏低,綠色、高端與專用產品比例低,仍存在一部分低效、高危、高污染的產品,急需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揚州石化企業面臨著深化改革的重任。然而,揚州石化企業的改革困難重重,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外部動力推動,改革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供給側改革能夠有效地解決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供給側改革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很重視,相繼出臺了制度和政策,有利于促進企業改革。通過供給側改革,使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有利于改變觀念,減少改革的阻力。
3.2可以享受供給側改革的政策紅利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傳統生產要素投入的貢獻率下降,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勢在必行。20世紀80年代。美國推行里根經濟學,兩次修訂稅收法案,大規模減稅,放松市場管制,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鼓勵企業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為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會在產業層面、調控層面、財稅制度層面、資本層面等有新的部署,相應會出臺一些政策和制度,揚州石化企業可以充分享受供給側改革的政策紅利,有利于節約改革成本。
3.3有利于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實現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是這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是企業,石化企業必須加快培育起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供給側改革,不僅給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也給工業企業的創新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生產、供給端入手,化解供需不匹配、產能過剩現象以及恢復企業盈利能力的一種新型改革路線。供給側改革既給企業帶來了機遇,也給企業帶來了挑戰。為了適應供給側改革,企業必須用供給側改革的思維方式進行管理,適時地進行管理創新。
3.4有利于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和降低成本
揚州市在去杠桿方面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將去杠桿與發展直接融資等改革舉措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優化融資結構,合理控制負債水平,降低債務成本,主動防范化解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通過去杠桿,既能降低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又能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使企業的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將極大地促進石化企業優化資本結構。
供給側改革要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20世紀70年代,日本實行“減量經營”,降低能耗、利息、勞動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揚州市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促進企業降低成本。比如在合理降低企業用工、物流成本方面、在進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方面等都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石化企業在充分利用這些優惠政策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內部的成本控制,促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1企業領導要提高認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決當前發展難題的關鍵。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供給側改革非常重視,相繼出臺了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多數企業領導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夠重視,甚至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通過調研發現有的企業領導認為供給側改革是政府的事情,跟企業的關系不大。也有的認為供給側改革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的事情,對中小型企業關系不大。因此,必須通過學習,深化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著重弄清其中的一些重點問題,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是企業、特別是工業制造企業。努力提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第一,要準確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第二,要認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第三,要弄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思路;第四,要明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第五,要弄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則;第六,要弄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4.2盡早開展企業管理咨詢工作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構成了當前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揚州石化企業較多,各個企業的情況也不一樣,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難點也不同,改革的路徑也不同。要想推進供給側改革首先要開展企業管理咨詢工作,通過企業管理咨詢,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把脈,摸清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企業管理咨詢對于企業是一次非常好的評價過程,能夠使企業各方面從認識上達成一致。通過企業管理咨詢對企業作出評價,再經過籌劃,制定企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方案。第一,盡量尋找熟悉石化行業的專業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開展咨詢工作;第二,咨詢課題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主要圍繞企業開展供給側改革開展專題性咨詢,圍繞著產業質量水平、供給結構等方面開展專題性咨詢;第三,企業盡可能地去配合咨詢公司的管理咨詢,配備管理人員協助開展調研,為咨詢公司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等;第四,通過咨詢,提出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4.3加強企業的兼并重組
揚州石化企業就是要抓住這次國家推行供給側改革的機會,加強企業兼并重組,擴大企業的規模,適時地通過聯合兼并、重組行業集團,進而使資本的規模擴大,實現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推行供給側改革,推動企業兼并重組。首先要認真研究中央和地方的制度和政策,領會精神實質,特別是政府在財稅、金融、土地、職工安置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其次,自覺接受行業(園區)引導,行業協會(園區)要站在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鏈的高度,對企業的兼并重組進行指導,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咨詢。最后,企業要提高認識,積極開展兼并重組。
4.4加快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提升創新能力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唯一動力。揚州石化企業在推進供給側改革過程中要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首先,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在財政、金融等方面給以優惠的政策;另一個方面還要出臺一些激勵機制,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其次,行業協會(園區)要加強引導,為企業研發提供更好的環境和信息。最后,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一是企業領導要有創新意識;二是企業要加大對研發投入,并注重創新平臺的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三是企業主動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來加速技術進步;四是建立企業創新的激勵機制,為研發人員提供發展的平臺。
企業要轉變經營理念,用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去謀劃企業的發展,要用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去管理石化企業,在“新常態”下,企業眼睛向外盯市場,一切生產組織圍繞市場轉,企業要實行理念管理、柔性管理、適時管理和危機管理。因此,石化企業要在發展中,逐步將注意力集中到企業自身素質上,以培育企業核心能力為主方向,以創造企業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為戰略目標,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素質,以確保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勝。
綜上所述,石化企業要主動適應供給側的改革,把供給側改革作為企業改革的重大機遇。企業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領導要提高認識,盡早開展企業管理咨詢工作,加強企業的兼并重組,加快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補齊短板、轉型升級,提升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1] 劉風良,戴騰輝,經濟周期下的中國產業結構轉型:需求政策還是供給政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6(09).
[2] 肖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邏輯[J].科學發展,2016(03).
[3] 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4] 張志明,蔡之兵,供給側結構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及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16(08).
F092.7
A
2096-0298(2016)10(b)-105-03
①2016年揚州市社科研究重點課題(2016skl15)。
閆秀峰(1961-),男,漢族,吉林大安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
袁亮(1983-),男,漢族,江蘇睢寧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市場營銷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