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由方
(江西省龍南縣龍南中學,江西龍南 341700)
?
CA I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曾由方
(江西省龍南縣龍南中學,江西龍南 341700)
摘要:在現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應用多媒體進行化學教學是必然趨勢。將多媒體技術和化學教學有機結合,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生動的畫面和動聽的聲音,調動課堂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化學教學帶來新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化學實驗;有機實驗
信息時代和課程改革呼喚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的環境和手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在中學教學中開展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能明顯地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這是化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化學儀器、藥品,還需要大量時間。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在現在的教育技術中,CAI屬于其中的關鍵部分,也就是教師在教學時把課本的主要內容利用計算機制作成PPT,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的圖像、聲音、圖形等的處理能力,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將抽象和宏觀的內容很直觀地表現出來,用來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技能。多媒體的教學技術就是將抽象的問題直觀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動態的問題過程化,歸納總結對比化,知識查詢快速化,解答問題現場化,實驗過程模擬化,這樣就使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扎實。
現在的初中化學中概念和理論相對較多,而且對于中學生來說比較復雜的。因此,把這些抽象的概念理解并記下來,就需要教師運用現代科學的信息技術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和形象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些化學物質的形成和改變的過程。例如,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晶體類型時,就可以把一些典型的晶體利用多媒體制作成三維動畫的形式讓學生欣賞。教師在講晶體NaCl時,就可以以Na+為中心制作成紅球體,同時吸引著6個藍色的Cl-,然后讓每個藍色的Cl-周圍再吸引6個紅色的球(就是Na+),最后讓紅球和藍球以1:1的個數結合,因為藍球和紅球之間是有離子鍵的。又如,金剛石的成分是C,形成的是非平面的六元環,每個C包圍著相鄰的4個碳,并且位于這4個碳原子的中心位置……這用多媒體表現出來要比口頭講解要形象得多,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理論,還可以使學生熟練操作技能并鍛煉學生的科學素養。尤其是在課堂上,基于實驗的基礎之上,給予學生真實的觸感和親身的體會,讓學生自己操作,來表現化學反應的真實性和直觀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本的知識。
例如,初中化學課本中“水的分解”實驗,在傳統的教學演示中,學生就會看教師在講臺上的操作,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然后接通直流電,之后觀察一下接通電的兩個電極和注滿水的玻璃管內的液面發生了什么變化,想驗證發生的變化就用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水位下降的多的玻璃管的尖嘴處,再慢慢打開,觀察木條發生什么變化;然后再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水位下降較少的液面的玻璃管的尖嘴處,再慢慢打開活塞,繼續觀察木條會發生什么變化。在這種傳統的演示中,可能只有座位靠前的學生能夠觀察到發生的現象,后面的學生也許就觀察不到,如果輪流讓學生去觀察,時間又不夠。這時,如果引用投影儀來完成“水的分解”的實驗的過程,全體學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放大幾十倍的水電解器……對于那些實驗時間很長,而且還不容易看到實驗效果的實驗,利用多媒體演示效果也很好。如“鐵生銹”的實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做實驗的演示會浪費很多時間,是不可行的,但是若引用多媒體來演示這個實驗過程的話,可能幾分鐘就可以完成,并且可以把抽象的現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學生不僅可以看得清楚,還可以加強記憶。利用這種方法,教師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在初中化學中,包含著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學生難以想象出的物質微觀結構,即使教師知識很豐富,教學很精彩,也很難讓學生理解分子、原子、離子的晶體結構。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晶體變得生動形象,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真正地認識化學。例如,水的電解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水通電生成氧氣和氫氣的微觀的結構變化,形象地展現出來。
有機化學在整個化學中非常重要,但是內容卻很多,既復雜又抽象并且難以掌握,若把信息技術引入有機化學的教學,不但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給學生展示生活中有機產品的生產過程,讓學生大開眼界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尤其在斷鍵及成鍵過程中,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教學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其中就有斷鍵和成鍵在微觀粒子中的變化過程并且產物是多種鹵代烴共存,這種抽象的變化過程只有多媒體可以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如果以動畫的形式去演示加成、消去、酯化、催化等典型的有機反應,讓學生了解物質內部變化,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有機化學。
在現代教學中,教學方法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課堂上引入CAI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合理運用CAI,把握好尺度,切記不能本末倒置。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引入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上,教師還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多媒體幫助教學的方式,多一些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暢通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更是把信息資源巧妙地引入到化學的教學活動中,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倪雪.多媒體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4(5).
[2]盛雪珍.多媒體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1).
[3]趙連啟.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5(12).
[責任編輯張敬亞]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5-01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29
作者簡介:曾由方(1984-),男,漢族,本科,江西南康人,中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