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龍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初中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將重要的、抽象的、動態的東西表現出來,如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的行程問題,動點問題等,進行信息處理和動態輸出,在屏幕上直觀、形象顯示。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參與教學,使學生獲取動態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環節,讓學生更真切的了解數學,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直觀、有啟發性的演示,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會逐漸激發出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能力也大大加強。特別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適時使用多媒體,既豐富了課堂形式,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勾股定理這一節課上,播放勾股定理的故事“勾股定理是幾何學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滿魅力,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證明趨之若鶩,其中有著名的數學家,也有業余數學愛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貴的政要權貴,甚至有國家總統。”展示多種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和技巧,從而鼓勵學生你能不能也想出一種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難點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數學教學中許多概念的形成、結論的得到、定理的推導,關鍵都在“過程”,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明晰的“動態演變”,有利于他們的思維的發展。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就可播放三線合一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多種動畫中把握“三線合一”的本質。三角形的三線合一其實就是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的平分線重合。“三線”指的是三條線段,而不是射線。從而使學生形成直接形象的感性認識,從而突破教材重難點。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好奇心,并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例如,教學“多邊形內角和”,首先讓學生將三角形與多邊形聯系,然后提出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否也可以轉化成三角形內角和來考慮?通過課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導出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多邊形到三角形的轉化過程中,思考:“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將多邊形分成多少個三角形?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它分成的多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將多邊形分成多少個三角形,這分成的多個三角形內角和的總和就是多邊形的內角和。最后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性實驗,并掌握歸納、總結所需知識的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使學生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提高對問題的發現創新能力,培養他們建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
四、信息技術信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宜顧此失彼
多媒體教學以生動的畫面、形象的演示,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能達到傳統教學無法企及的效果。但是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再先進,也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教學,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師、代替學生,只能在課堂教學中起輔助作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實際,科學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并非運用越多越好。
(2)板書方面,只演示課件,不在黑板上做任何板書。課上課下黑板空空如也這樣不太妥當。
(3)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使用時,學生容易被課件生動、形象的畫面吸引而忽視教師的點撥,教師應留心觀察,隨時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使之快速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應該注意的學習內容上,制作課件時,就應追求清楚簡明,不過分追求花哨。
總之,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與此同時也不能濫用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意義在于充分而恰當應用它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最忌該用而不用,不該用而無目的、無計劃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