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利
【摘 要】小練筆以其短小、靈活、速效的優勢迅速擠進了語文課堂,且大有安營扎寨之勢。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教師對小練筆缺乏正確的、理性的認識,導致語文課上對小練筆價值取向的曲解或誤解,使得“課堂小練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關鍵詞】閱讀課堂;有效練筆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作文教學一向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而大多數學生作文干巴空洞,白話連篇,或一味抄襲,缺乏情感。學生普遍存在無話可說、文章空洞、缺少細節描寫的窘境。學生手握筆,似有千斤重,寫什么?怎么寫?孩子們萬般苦惱,教師更是心急如焚。雖然教師千方百計想辦法,授寫法,可是收效甚微。習作,似乎成了學生無法逾越的大山。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習作教學要求過高;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結構僵化;而學生常常處于被動作文,思維受阻;語言積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無物,或有物難言,或言而不詳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這一股春風,我們欣喜地發現,小練筆以其短小、靈活、速效的優勢迅速擠進了語文課堂,且大有安營扎寨之勢。它給語文習作教學吹來了一縷清風,注入了一泓活水,使我們大家耳目一新。近幾年來,幾乎所有語文教師都重視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小練筆。于是,各種賽課、公開課中,小練筆成了必要的點綴,各種各樣的小練筆蓬勃發展、層出不窮,真可謂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教師對小練筆缺乏正確的、理性的認識,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對此過熱追捧,導致語文課上對小練筆價值取向的曲解或誤解,使得“課堂小練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訓練小練筆時,存在著以下現象:①目標不明,霧里看花。②思考不足,生搬硬套。③指導不細,千篇一律。④時機不當,畫蛇添足。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那么,課堂小練筆,怎么樣才能有效地打通閱讀與作文的壁壘,將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它的有效性,真正成為語文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深入挖掘,掌握課堂練筆的教學時機
課堂小練筆是隨著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或預設或隨機進行的一種寫作訓練。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能否把握時機,順勢而練,是課堂小練筆是否有效的關鍵所在。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把課內小練筆的訓練當做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落實,因文而宜。“寫”要有生長點,準確把握練筆的時機,激發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才能“寫”出語文課的精彩。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與文本真真切切地對話、暢談,尋覓一個最佳的切入點進行練筆。
二、讀寫結合,課堂練筆的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設計有效的語文課堂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與文本逐步走向和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良好作文狀態,使其作文時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之目的。事實證明,練筆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所以,練筆結合了課文內容,充分“利用”了文本,“挖掘”了文本,在文本中有比較大的空間或空白處安排了練筆,讓學生一展思維、想象的羽翼。
三、講評總結,建立課堂練筆的評價機制
《新課標》將教師的作用定位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決不能做放任自流的旁觀者和毫無價值取向的中立者,當學生完成小練筆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及時交流,作出準確評價,讓學生從評價中得到激勵與啟發,以優化“練筆”的效果。隨文練筆的評價是學生又一次體驗與交流。教師的作用是以一定的評價體系參照學生的小練筆,引導、滲透作文寫作方法和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以肯定優點為主。小練筆教學是培養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平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小練筆中的個性,使評價實施多元化、立體化。評價要有重點,評價要有彈性,評價要有反思,并在點評中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給他們開辟出發揮聰明才智的天空。
其實,每一篇文章有多個層面的教學價值,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設計小練筆。只要我們用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挖掘讀寫結合點,有效的課堂小練筆就能為整堂課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