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雋湖北省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關于反家暴立法的未決難題探析
馬雋
湖北省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由于受到家庭成員、生活觀念等影響,家庭暴力成為了當前最為顯著的一大社會問題。從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等綜合方面看,反家暴立法有著一定的迫切性與必要性。雖然我國的反家暴立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上看,立法較為分散,且缺乏相應的可行性。
反家暴立法;未決難題;探析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家庭暴力事件中,婦女、兒童常常處于弱勢地位,是受傷害最嚴重的群體。若家暴事件一直未得到妥善處理,不僅會導致家庭幸福指數的降低,而且還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威脅,并致使系列犯罪案件的出現。從我國當前的反家暴立法上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反對家庭暴力的立法上,還存在諸多阻礙,使得司法力量一直未得到真正的發揮,助長了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對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
家庭暴力事件,從家庭與社會角度看,其危害性都不可忽視。隨著家庭暴力事件的增多,社會風氣逐漸受到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安定與和諧。家庭暴力事件中,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并對目睹家暴事件的人員,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一生的負面影響,對其身心發展產生著極端的誤導。通過反家暴立法,對施暴者行為進行約束,維護婦女、兒童的權益,是立法迫切的需求[1]。在家暴事件中,需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對受害者進行維護,對施暴者進行懲處,并通過社會輿論的力量,從根本上控制家庭暴力事件的發生,讓家庭成員生活在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確保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并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中國家庭暴力問題一直較為普遍,受害者不僅包括婦女,甚至還有未成年人及老人。從中國法學家反家暴網絡抽樣調查顯示,在普通人群中家暴發生率達到34%。家暴事件有著明顯的社會危害性。可以說,家暴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家庭事務那么簡單,而是已經上升到社會違法行為。針對家庭暴力時間,我國已經建立了相應的婦女、兒童、老人維權機構,也設立了專門的法律,并在反家暴問題上設立了國家公約。然而,盡管反家暴的聲浪越來越高,但要實現獨立的立法,依然存在較多的未決難題。
3.1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
千百年以來,中國一直受到傳統價值觀念及傳統道德的影響,各種“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的家庭觀念橫行,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從很多家庭暴力事件看,施暴者并未真正意識到暴力事件對于受害者的身心影響,甚至還有的人認為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并不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進而助長了這種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同時,由于受害者受到家庭成員因素、施暴者威脅、自身等原因,常常在家庭暴力事件明前選擇忍氣吞聲。據北京市法院相關調查表明,在涉及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提出法律訴訟,或尋求援助僅達15%。而社會組織及公權部門也在家庭暴力事件上,存在較大的觀念誤區,由于受到“清官難斷家務事”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在家庭暴力事件的解決上,一直被視為家庭私事,在立法上存在較大的困難[2]。也正是這種傳統觀念的捆綁,導致受害者產生懼怕心理,不敢站出來維權,也導致公眾的漠視及公權的回避,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施暴者,使其不能真正受到法律的制裁。
3.2司法懲治上的困境
司法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有力手段,以司法的方式對施暴者進行懲處,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從現實生活來看,很多家暴事件在司法追究上,存在認定難、起訴難等系列問題。按照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只有造成死亡或嚴重傷害的家庭暴力事件,才會作為公訴案件來進行處理。未達到重大傷亡的家庭暴力事件,一直處于“不告不理”的狀態。而很多受害者多為弱者,在家庭中處于弱勢地位,由于自身怯懦或受到施暴者恐嚇等,通常沒有自行起訴的能力,使得暴力事件不能夠真正受到司法干預,施暴者也不能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在反家暴立法中,認定難也是其中一個普遍性的問題[3]。從司法院對于暴力案件的相關調查表明,由法院審理認證的家庭暴力事件少之又少,認定律只達到10%左右,而認定難衍生出來的問題便是舉證難。在暴力事件的訴訟中,現行原則為“誰主張,誰舉證”,這種高要求的民事訴訟案件,導致舉證存在著較大的困難。由于家庭暴力事件通常發生在私密空間,受害者缺乏保留、收集證據的意識,而目睹家暴事件的人員,由于顧及親情、友情等,再加上若受害者沒有就醫記錄、醫學鑒定,就會導致家暴證據難以真正取得,成為司法懲治中最主要的障礙。
3.3公權干預力度不足
目前,我國針對家暴事件的法律草案還存在較大的不足。在草案中,主要以預防為主,沒有針對性、具體性的法律機制,公權的力量由于受到不同形勢的影響,不能真正介入到家庭這一私密空間,導致公共權力與社會力量存在較大的矛盾。一方面,社會上反家暴立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各反面阻礙,使得婦聯、社區組織、司法機關等不能真正介入到家庭糾紛中,成為了反家暴立法上的又一難題。
反家暴立法看似勢在必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諸多障礙,導致獨立立法不能盡快實現。因此,需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從思想上更新觀念,并樹立法治意識,充分認識到家暴事件的危害性,對家暴事件進行及時制止,并采取相關措施,促使反家暴立法更加的完善、健全。
[1]徐卉.反家暴立法中的證據規則與公益訴訟機制[J].婦女研究論叢,2014,12(05):54-56.
[2]薛寧蘭.反家暴立法的宗旨及其對幸存者的救助[J].婦女研究論叢,2014,12(05):56-57.
[3]梁國棟.反家暴立法邁出關鍵一步[J].中國人大,2015,39(18):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