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煙臺高級師范學校
淺析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劉曉麗
煙臺高級師范學校
聲樂屬于一種抽象形式的人類體力活動,一般在人類的神經系統處于亢奮階段中出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聲樂的認識與賞識上升到全新的階層,促使大量的學生走進聲樂課堂,然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在聲樂訓練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達到聲樂教學的目的。
聲樂;教學;問題及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聲樂水平的鑒賞能力也在不斷加深,促使大量的學生進行聲樂學習,并在這一領域取得驕人的成績。但是,每一位學生的成功并不是投機取巧,而是通過對聲樂知識的長期積累與實踐所得的,正所謂“臺上1分鐘,臺下10年功”。在聲樂學習與訓練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與分析,與自身的特點相結合,從而在聲樂行業中實現自身獨特形式的發展。
(一)氣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聲樂的發展與學習過程如果從時間上來算,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譬如,在《樂府雜錄》中寫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氨氯自肺間出。”可見,在學習聲樂過程中,氣聲訓練的重要性。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歌唱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發生著變化,但無論怎樣的改變,氣聲訓練仍占據歌唱者演唱中的首要位置。然而,在實際教學課堂中,學生歌唱水平的培養與自身的音調強弱、嗓音的轉變、聲腔的共鳴三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在學生進行氣聲訓練時,教師經常發現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氣聲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歌唱發揮水平,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氣聲訓練過程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師缺少實際的聲樂教學方法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歌唱技能的掌握速度,就應從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為入口,之后隨著學生的不斷練習與自身對聲樂的理解、探索,才能在歌唱中將歌唱技能應用自如。然而,在實際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利用“范唱”的手段作為聲樂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在未知條件下進行盲目地歌唱訓練,從而無法理解到歌唱的要領。教師通過不斷的范唱訓練過程,使學生的歌唱音量和音色接近與教師自身,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很難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一旦與教師的范唱相互分離學生就會出現難以發聲的情況。
(三)學生無法理解聲樂深在內涵
在現代聲樂教學中,如果教師教授的是外國聲樂作品,往往會采用音像或影像資料的方式,特別是在學習外國語言時這種現象尤為嚴重,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音像或影像資料產生依賴性,使學生無法理解到聲樂的真正內涵,從而更加缺乏聲樂的原創性能力。然而,在聲樂教學課堂中,學生對歌唱的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為主,體會不到自身歌唱水平的成功與失敗。在這樣“鸚鵡學舌”的聲樂學習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較為薄弱,若一旦遇到新的聲樂作品時,很難將自身的音樂素養與歌唱意義相結合,更加無法對聲樂作品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在培養學生歌唱技能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對聲樂作品的真諦理解能力。
(一)重視學生的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
根據現階段的聲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出現“重技輕理”的觀念,這種現象的出現對我國聲樂行業的發展以及優秀人才培訓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相較于技能的學習較為枯燥,但是其對學生掌握歌唱技巧以及后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從歌唱的角度對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分析,通過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教師所講的內容,從中自行尋找歌唱的發聲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與賞析能力。例如:聲樂是作為人類發聲器官的一種“樂器”,經過不斷的雕琢與加工,從而演奏出完美無瑕的音樂,所以,學生想要發出美妙的音樂就用從身體的發生器官開始練習,學生能夠對自身器官特點有全面、系統的了解,達到發聲器官與身體結構的共鳴,并運用教師在課堂中對聲樂知識的講解,從而在歌唱中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具備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在聲樂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即使有教師的多次講解,學生自身也無法體會到聲樂知識的真正內涵,從而影響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教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聲樂專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條件進行嚴格要求:首先,如今的聲樂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是“一對一”教學,教師的言行舉止、道德水平、工作態度以及為人處世能力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自身的素質修養能力,為學生提供“為人師表”的教學典范。其次,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解答問題時應對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進行呵護。再次,教師在進行聲樂訓練時,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對聲樂的訓練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借助“娛樂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做人是做事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應優先注重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培養工作,為社會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
(三)建立完善的聲樂教學體系
由于我國的聲樂教學體系始于20世紀的20年代,相較于西方國家較晚,但隨著近幾年聲樂藝術教育家不斷的努力,在聲樂教學中有著豐厚的理論與實踐的積累經驗,逐漸的形成獨特的聲樂教學體系。例如: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對本民族的自信心,教師應以西方古代音樂作品為例,將其作為西方古典聲樂發展的主要代表,從側面的角度提升學生對本民族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運用自身的特點來對聲樂進行表述,就應對學生的發聲系統及思維理解方式進行長期、系統化的培訓工作,同時,教師也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水平及課堂教學能力,使其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了解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問題,實現高效聲樂教學課堂的發展目標。
[1]程新麗.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有效途徑[J].成功(教育版),2011(6):94-94.
[2]覃冬春.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音樂大觀,2012(13):134-135.
[3]朱勇.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 2013(4):227-228.
[4]陳艷偉.高校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黃河之聲, 2014(3):31-31.
劉曉麗,女,教育碩士學位,煙臺高級師范學校(魯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音樂教研室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