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新河北省樂亭縣新寨鎮新寨初級中學
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
劉澤新
河北省樂亭縣新寨鎮新寨初級中學
當今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許多人甚至體育教師本身,都把體育與德育割裂開來。其實,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傳授體育知識、訓練體育技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初中體育;德育;教育;方法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人甚至體育教師本身,都把體育與德育割裂開來。其實,體育教學中傳授體育知識、訓練體育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只是體育課的任務之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那么,怎樣把體育教學與德育緊密結合起來,并使之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我們廣大初中體育教師思考并深入研究。
在向初中生傳授體育知識、訓練體育技能和培養運動能力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更能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思想,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
1、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要想掌握一項運動技術,必須經過一個反復實踐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和學生的體力及思想都有密切關系。實踐過程中的疲勞酸脹感、疼痛感等很多的生理反應,都會引起一系列的畏懼、厭惡等心理情緒。此時,我們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及時鼓勵學生,幫助學生用堅強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礙,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困苦,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2、要想達到促進學生身體發育的目的,體育教學就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這就需要體育教師采用不同的措施,督促學生完成規定的運動量。在保證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的同時,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堅持參加體育活動,就會讓學生形成遵守組織紀律的自覺性。
3、體育運動是非常富有競爭性的。所以,初中體育教學也常出現教學比賽的形式。體育比賽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及素質,還能培養學生不畏失敗、勇敢頑強、積極自信的良好品質,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作風也是在體育比賽中形成的。可以說,運動競爭是體育技能的競爭,是身體素質的體現,更能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
4、體育活動也具有強烈的集體性。在體育活動中,要引領學生養成相互配合,團結協作,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先人后己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值得重視的。教師要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去研究探討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以下我來介紹幾種較為有效的教育方法與大家交流。
1、規范約束法
所謂“規范約束法”,就是制定制度和規則,用規范標準來訓練約束學生,指導學生的行為,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和行為習慣。我們知道,體育活動大多都是有一定的制度和規則要求的。這些行為規范能很好地教育約束學生。當然,教師或學校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規則,對非競賽性的體育活動進行約束。有了規則,教師還要嚴格要求,認真執行,充分發揮制度和規則的教育作用。否則,規范形同虛設,還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對規范的無視,對未來產生負面影響。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觀察和判斷學生行為,并及時恰當的地給予獎勵與懲罰。當然,嚴格按規定獎懲之外,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道德情感出發,利用集體輿論的作用,維護符合規范的行為,批評違反規范的行為,逐漸的,學生道德情感轉變為道德意識,就會自覺地遵守制度和規則了。
2、集體訓練法
初中體育活動中有很多集體項目,如球類訓練,團體操訓練等,教師在訓練這類項目時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要讓學生形成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更要意識到在集體項目中,如果不顧集體利益,不懂相互配合,“個人英雄主義”,就會給集體、給隊友帶來傷害,當然也會受到大家的批評指責。所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初中體育教師來說,尤為重要。當學生明白,學生個體的行為與集體榮譽是緊密相連的,當他們認識到,集體的榮譽來自集體各個成員的共同奮斗和團結協作,來自個人的刻苦訓練和不懈努力,那么體育課程的德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3、比賽訓練法
時代要求我們的學生們具有積極進取,勇于競爭的精神。初中體育教學極有利于這些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眾所周知,競爭是體育的最大特點。比賽狀態中的體育運動項目都能表現出強烈的對抗性和競爭性。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對抗性、競爭性的教學與訓練,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心承受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拚搏、頑強進取的精神。例如采用競賽形式進行長跑訓練,學生形成競爭對抗。要想取勝,學生首先要堅持跑完全部路程,而且還要在速度上領先。這就使長跑訓練變成了一場意志力的較量,意志力強者方能取勝。
4、榜樣力量法
榜樣力量法指的是體育教師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影響學生的方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方法對學生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是很大的,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德的形成。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榜樣示范作用,因為身教常比言教更能產生影響。如果教師自己缺乏良好的道德行為,就會使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習慣受到負面影響,干擾學生良好德育的形成。所以,體育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如果想要求學生做到,那么教師自己應該首先做到。學生把教師的性格和人格當做榜樣,從中領悟和產生正確的道德觀念,進而學習和模仿。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道德準繩,并形成良好的的性格和品質。
當今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新知識、新技術的競爭,其實就是新人才的競爭。在未來社會的全球化競爭中,哪個國家的人才愈多,素質愈高,他們的綜合國力發展水平就會愈高。而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我們的體育教師們同樣不能甘于落后,應當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德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