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鳳,李向云,馬姝
1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2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院;3聊城市人民醫(yī)院腦科醫(yī)院
肌內注射法說課稿的設計
曹玉鳳1,李向云2,馬姝3
1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2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院;3聊城市人民醫(yī)院腦科醫(yī)院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和教研改革的手段,可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和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課改理念,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提高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根據(jù)說課稿的設計原則,本文試設計了肌內注射法的說課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肌內注射;說課;設計
按照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說課原則,本次說課設計的內容共包括六大方面。
1.1課程地位《基礎護理學》是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后過渡到專業(yè)課程之間的一門橋梁課程。該課程是在前面學習了解剖、生理等基礎學科的基礎上,對各專科、系統(tǒng)疾病的病人進行的具有共性護理服務的一門課程,是護理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核心課程。該課程緊緊圍繞護理專業(yè)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要求,與學生護理職業(yè)能力的形成關系非常密切。
1.2教學地位與作用肌內注射法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其內容安排在已經學習了無菌技術、注射原則、藥物抽吸等內容之后,目的為學生今后學習和進行臨床實踐奠定重要基礎。
1.3教學目標課程組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結合學生的心智水平和情感需求,制定了具有導向作用的教學目標。
1.3.1知識目標(1)掌握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及注射體位。(2)掌握肌內注射的注意事項。
1.3.2能力目標(1)能正確進行肌內注射法注射部位的定位。(2)能正確實施肌內注射操作。(3)熟練運用無痛注射技術。
1.3.3素質目標(1)以患者為中心,體現(xiàn)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2)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執(zhí)行查對制度。
1.4教學重點和難點
1.4.1教學重點(1)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2)肌內注射操作的注意事項。
1.4.2教學難點(1)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2)正確實施無痛注射技術。
使用的教材是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李小萍教授主編的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該教材強調“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體現(xiàn)了“三基五性”的基本原則,符合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缺點是前沿知識不充分、與實際護理工作聯(lián)系不夠。為此在備課過程中,筆者通過網絡及書籍查閱大量資料、與臨床護理工作者探討等進行知識更新,并根據(jù)完成護理職業(yè)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以真實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優(yōu)化。
本學期的授課對象為15級高專班的學生,她們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大部分同學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興趣濃厚,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善于主動思維和歸納總結。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性,增加趣味性,本次課采用案例教學,通過設定教學情境和教學任務,讓學生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完成任務。
4.1教學方法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提高學生的醫(yī)學護理素養(yǎng)和臨床實踐能力為目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xiàn)有教學資源出發(fā),設計了將肌內注射法分為理論和實訓兩大模塊,由實訓引領理論,以實訓為明線,以理論為暗線的教學思路,在任務驅動、“教學做評”合一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采用了以案例和情境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
4.2教學手段采用板書、多媒體課件、錄像、模型等多種教學手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抽象內容形象化、直觀化,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為了將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反饋矯正和教學過程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程序設計了六個環(huán)節(jié)。
5.1導入新課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小品《打針》片段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狀態(tài),并能積極思維,配合教師在輕松、熱烈的氣氛中進行教學。
5.2新課學習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按上述指導思想,對課堂做如下安排。
把肌內注射法作為一個項目,以問題的形式進行任務驅動。問題一:肌內注射的定義,采用啟發(fā)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照前面學過的皮內、皮下定義,結合皮膚結構圖,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肌內注射的定義?問題二:注射部位定位,采用案例教學和示教法。首先給出一個案例,引起學生對肌內注射部位定位的重視,因學生已提前預習,所以先讓一位同學給學生演示,然后由教師分別通過圖片和模型進行講解。問題三:肌內注射操作,首先通過看錄像和教師演示,使學生對肌內注射的操作方法有初步認識。然后讓學生在仿真肌內注射臀部模型上進行練習由教師給予指導。待學生通過模型練習掌握了較熟練的操作方法后,把剛才給出的案例和情境作為“劇本”,由教師擔任“導演”,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演員”,實施情境學習和角色扮演。最后把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錄像,進行微格教學。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引導學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體現(xiàn)人文關懷。問題四:比較各種注射法的異同點,采用的是啟發(fā)式和小組討論式教學,以小組為單位,比較各種注射方法的目的、用物、部位、實施步驟、注意事項等,最后經過小組討論以表格的形式完成任務。通過上述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5.3內容總結讓各個小組上交比較各種注射法的表格,并帶領學生分別進行橫向和縱向匯總,以板書的形式進行記錄。通過縱橫對比,展示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5.4拓展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精選的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題進行自我評價。
5.5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課后思考“在為患者做肌肉注射過程中,患者提出藥物用錯了,你怎樣處理?”并布置本次課的作業(yè)“寫一份本次課的項目報告?”
本次教學通過創(chuàng)造“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條件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三基”知識的同時,強化護理學科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態(tài)度與職業(yè)情感;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品質,提高臨床思維和決策能力,為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