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德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第一九年制學校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趙愛德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第一九年制學校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中,朗讀教學就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積累的有效教學方式。然而,當前的朗讀教學卻存在著“弱化、邊緣化朗讀”、和“朗讀機械化、模式化”等問題,需要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重新認識朗讀的意義,并且改革教學評價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等,以提高朗讀教學的地位。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對當前的朗讀教學現狀展開分析,并且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策略。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教學問題;研究對策
1.朗讀重視程度不高,課堂朗讀時間較少
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進駐課堂,大部分教師都對多媒體教學課件存在盲目使用的現象,從而對整節課堂時間的應用缺乏合理性。比如,花費大量時間講解課件或分析課文,而不注重與學生進行交流,不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自主感受課文的魅力和特色等。諸如此類的原因,加在一起就導致了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教學逐漸淪落到“邊緣化”狀態,再也無法引起師生的重視。語文課本上那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也變成了形同虛設。
2.朗讀方式機械化、模式化,缺乏創新
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感慨:讓學生齊讀課文時,要么整個課堂上呈現出稀稀落落的朗讀聲,要么學生們普遍“唱讀”、讀起課文來及呆板又機械??傊?,朗讀成為了一項教師難以掌控的教學方法,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也不會讀。這就導致了朗讀教學變成了語文課堂上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呈現出“千人一篇,萬篇一調”的朗讀腔調。再加上,以往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活動,大部分是選取某個學生代表朗讀或者讓眾人齊讀,這些朗讀方式都過于陳舊老套了,根本無法調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也直接導致朗讀教學的地位缺失。
3.教師引導朗讀過于單調,缺乏情感投入
教師在語文朗讀過程中的角色尤為重要。學生通過對教師朗讀方法的揣摩、對教師朗讀口氣的模仿,才能正確把握課文的朗讀節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當前的語文課堂上卻存在著大部分教師隨意引導、缺乏科學性的引導等問題。一部分原因是教師本身缺乏專業的人文素養,無法有效把握好朗讀教學的技巧,另一部分原因則是教師對此缺乏重視,朗讀時不注重情感的滲透,意識不到朗讀對語文教學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1.豐富朗讀形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針對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朗讀形式單一枯燥的現象,教師可以自主研發一些豐富活潑的朗讀形式,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朗讀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從朗讀內容著手,選取一些朗朗上口、富有美文色彩的經典文段提供給學生。然后,組織活潑多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鍛煉自己的朗讀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組織朗讀活動:(1)分小組賽讀,比比看哪一組讀得最正確、最流利、最有感情。這種朗讀方法可以運用于古詩詞教學。(2)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模仿角色的身份和心理活動,讀出感情來。比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模仿楊志與阮氏三兄弟的對話,仔細揣摩他們的口氣和心態,以了解說話人當時的心理活動。(3)配音樂朗讀,可以適用于現代詩歌和抒情類散文的朗讀,通過營造優美的藝術氛圍,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的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藝術美。(4)接力朗讀,讓學生用接龍的方式閱讀每一段落,以緩解科學性文章的沉悶感。(5)課本劇表演讀,這一類朗讀法尤其適用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當然它對學生的要求也更高一些。需要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背誦一些對話內容,熟記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等。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相比前幾種方法更有趣味性。
2.加強情感領悟,適當點撥朗讀技巧
朗讀的過程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學生情感與文本情感相互交融的過程。只有學生投入強烈的情感于朗讀過程中,才能有助于更充分地感受到文本的情感所在。因此,教師在學生朗讀訓練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感,并且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必備的朗讀技巧。比如,如何停頓、如何確定重音位置、不同語氣怎樣表達以及如何借助語調的抑揚頓挫來提高語言表現力等。其次,教師還要做好自身的范讀作用,通過情感教學方式喚起學生的朗讀欲望,給予學生一定的情感鼓舞,讓學生帶著對老師的欽佩展開模范朗讀。
3.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健全朗讀評價體制
朗讀訓練中,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訓練。畢竟不是所有學生都天生外向、勇氣十足,所以針對那些容易膽怯、緊張的學生,教師也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在學生朗讀的時候,不隨意大段或終止學生的朗讀;當學生朗讀時遇到困難時,在不打壓學生朗讀興趣的情況下,可以給予相應的幫助和糾正;當朗讀者在發音上出現差錯而引起其他學生哄笑時,教師也要正確引導,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一些朗讀比賽,鍛煉學生在公共場合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心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建立健全朗讀評價體系,在積極開展朗讀教學的同時,也應該拓寬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在朗讀訓練中的激勵與診斷作用。
朗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重視朗讀教學的作用和意義,對于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更為直觀地接受作者思想的熏陶,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另一方面,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理解看似抽象的語言符號等。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朗讀個性和朗讀技巧等內容,運用一系列的訓練方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1]黃慈翔.初中語文教學朗讀優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2]曲英華.新課標與語文教師朗讀教學能力[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3]楊玲燕.捕捉重音,提高語文朗讀教學效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年02期
[4]茹紅忠.平等對話:凸顯主體地位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