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繼艷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研究
呂繼艷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隨著高職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突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護理專業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即將承擔就救死扶傷的生命重任。基于此,本文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意見和措施以期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發展。
高職;護理;職業生涯規劃;對策研究
職業生涯規劃是影響大學生就業專職化、終生化以及離職率和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學時期是生涯發展的黃金階段,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完成多種角色轉變的準備工作,然而他們卻普遍存在著生涯不確定感,畢業后工作流動性大,嚴重浪費畢業前兩年的快速增值期。如何才能遏制這些現象,留住專業人才,值得高職院校深思。
護理作為一個特殊專業,畢業生面臨著治病救人的職責,在護理專業背景下合理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有效地預防和調整職業生涯抉擇問題,培育高素質護理專業畢業生、輔助學生發展,提高護理人才的穩定性。本文選用臺灣職業生涯專家金樹人教授所設計的大學生生涯規劃問卷,就職業方向、職業興趣、職業認同、就業信息獲取等問題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初步了解現狀以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法。
①生涯意識薄弱,自我認知缺乏
通過調查分析,筆者發現,高職護生大多接觸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習,但仍有一半的學生沒有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生涯發展規劃,正處于摸索、焦慮、迷失中。個別學生從父母和媒體平臺獲取職業信息,認為所學專業和最初設想的有所出入,對自己的生涯設計感到無從下手。在調查中對未來五年有清楚規劃的學生占54.8%,其中僅有33.6%的學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程序。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生涯規劃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對職業缺乏深入認識、生涯規劃意識薄弱。
從學生認知角度來講,高職護理學生普遍缺乏自我認識,對職業規劃知識很少主動獲取,也不知道如何從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技能等方面更好地剖析自我,塑造自我,培養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各種途徑解析外部世界的環境,以便提前規劃好未來職業前景,并作出詳細可行的行動計劃。大部分的學生通常在畢業前夕才匆匆忙忙地到就業市場上尋覓工作目標,詢問工作遠景,由于缺缺乏正確定位和常識閱歷,很多人第一次面對工作取舍手足無措,不能通過求職的過程,實現自己成長的跨越。
②職業選擇盲目性,專業認知不夠
當前,優秀護理專業人才的流失是阻擋我國護理事業前進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就讀護理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專業選擇時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從眾心理,其中有部分大學生屬于聽從父母意愿選擇專業,從而導致護理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專業信心不堅定現象。同時,對于護理專業具體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大部分學生仍停留在電視劇及網絡報道中,缺少真實的接觸。
③專業思維定勢,缺少創新性
從近幾年職業市場發展來看,護理較其他專業而言,畢業生工作的福利待遇和發展形勢一直較好,從而導致部分護理學生專業思維定勢現象嚴重,職場和就業觀念比較狹窄,缺少開闊的行業視野和遠大的理想,更缺乏創業創新的精神。
④師資力度缺少專業性
當前高校多為思政輔導員和就業中心工作人員教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形式,教育隊伍因本身條件限制,在準確了解和掌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的了解與掌握方面存在局限性,教育團隊距離專業化的要求擁有一定差距,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雖不定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但由于參與聽課的學生不多,參與力度不夠,教學形式單一,該課程未能在學生中取得預期的效果及影響,對低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啟蒙教育更是微乎其微。
①優化整合教學資源,開發校本教材
強調學校、家庭、企業的多方參與,邀請家長到學校與學生共同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增強家長對職業需求狀況的全面了解,對家長進行廣泛的宣傳,聯合家長共同輔助學生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和專業的學習。同時,有效利用校內資源,開發校本教材,將身邊人身邊事融入到教學案例中,使學生真切體會到規劃涵義及內容。
②改革教學形式,注重多元化教學活動
當前我國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足,目前高職院校只在高年級階段開設就業指導課,多為理論認識缺少實踐性針對性,并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規劃意識。鑒于此,護理專業大學生可能存在對自己、對社會職業環境、對護理職業人士不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規劃等問題。結合護理專業教育特征,組織低年級學生到醫院崗位進行職業感悟,合理利用校友資源不定期開展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會,舉辦專題講座培訓班等。
③設專業師資隊伍,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
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教學人員不僅需要精曉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全面了解有關政策法規,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成功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和必備的醫學崗位常識。學校可組建專業的職規課程組,專職教師擔任骨干力量,打造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穩定優質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團隊。課程組可增加任課教師的技能培訓機會,利用心理工作室開展職規團輔,充分發揮專職教師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咨詢、測評、輔導和實踐等工作中的作用,保障教育教學效果的優質與高效。
[1]林文詩,新形勢下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新思路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10,9(7):966-968
[2]劉榮勛、劉迎輝、龐強強,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困境與解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8):29-31
[3]丁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