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36015)
基于兒童心理學視角下的鋼琴教學策略探析
王 蕾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36015)
鋼琴教學是一項具有高度專業性的教育實踐活動,兒童鋼琴教學尤具特殊性。在兒童鋼琴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征并進行針對性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即從兒童鋼琴教學的主要障礙切入,淺析了其障礙存在的主要心理原因及應采取的教學策略。
兒童心理;鋼琴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走進藝術培訓課堂,接受藝術的熏陶,其中學習鋼琴就是家長們選擇的一大熱門。然而,由于兒童身心成長狀態的特殊性,鋼琴彈奏這一專業性極強、復雜度較高的藝術表演形式常常難以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導致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固然有鋼琴彈奏技能本身要求較高和兒童身心發育不成熟等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鋼琴教師沒有做到在充分了解兒童心理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教學。因此,有必要對基于兒童心理學視角下的鋼琴教學策略進行探索研究,切實解決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難題。
(一)兒童的注意力障礙
由于鋼琴彈奏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樂理知識,還要接受讀譜訓練和指法訓練,這就需要兒童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兒童普遍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便成為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首要障礙。其具體表現為兒童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學習過程中極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無法長時間專注于單一目標或活動,頻繁地改變關注對象;對教師的教學指令心不在焉,似聽非聽;當教學內容稍顯冗長單調時,即出現小動作多,逃避、畏懼學習和訓練的狀況等等,極大地降低了其鋼琴學習的效率。
(二)技術訓練障礙
技術訓練障礙是指兒童在鋼琴教學的基礎指法以及技法訓練中,難以高效地進行學習和訓練。技術訓練是鋼琴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但其技術性決定了這部分內容相對而言較為機械枯燥,必須進行大量的重復練習,而兒童對鋼琴彈奏的技術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加之接受能力有限,極其容易在該項內容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挫敗感,進而出現自卑心理和畏難情緒,而負面的心理狀態又會進一步降低兒童的學習效率,形成惡性循環。
(一)兒童心理的情緒化、隨意性特征
第一,由于兒童自身經驗性知識的匱乏以及語言能力發育尚不成熟,基本無法做到在既定的規范下的實現自我行為的約束及調整,其心理過程明顯地呈現出情緒化、隨意性的特征。第二,兒童在行為的心理動機上,更多地表現為興趣驅動而較少目的驅動。因此,兒童的心理往往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因為外界印象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
另外,兒童的注意力正處于形成階段,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專注能力會有所增強,但總體上兒童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無意注意是指人對某一事物或目標并無預設目的、沒有意識自覺、不由自主地產生的注意行為。而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新異刺激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兒童注意力發展的不成熟更易受到新異刺激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了其心理的情緒化、隨意性特征。
(二)兒童心理的具象化特征
感知是人對世界形成認識、判斷的基本形式,它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攝入外部信息,并形成反應、認知的過程。感性認識是人天然具有的認知方式,而抽象思維、理性認識則必須通過學習和訓練才能具備。兒童由于大腦正處于發育期,認知和思維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其認知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感知,形成的認識也是直觀具象的。具體表現為對聲音、圖像、色彩以及變化的事物較為敏感,而對抽象的概念、知識、語言、符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而在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識方面,兒童形成認識的過程也是將其形象化,與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過的事物相聯系,才能建立起一定程度的理解。
(一)注意培養兒童的興趣
兒童的注意力極大地受到興趣的影響,要提高兒童對鋼琴教學內容和訓練的專注力,就必須把興趣培養放在首位。當兒童對鋼琴彈奏有了較高的興趣,就會誕生內在的自我能動性,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究、學習,而不再把鋼琴彈奏學習過程當做一種負擔。在這種狀態下的兒童接受能力會有較大改善,教師教學也會事半功倍。
培養兒童的鋼琴學習興趣首先要對兒童的身心特點具備相當程度的了解和把握,一方面要懂得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有效熏陶其情感、啟發其思維、誘導其行為,另一方面要能夠對每一個兒童個體針對性地尋找到切入點,以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手法,如表情、動作、兒化語言等方式將理性化、邏輯化的知識盡量轉換為其可以接受的形象化的信息。此外,教師在樂曲的示范彈奏之前,可以將樂曲的創作背景、表達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們聽,在教授樂理知識的時候可以多用比擬、比喻的方法,從而打造輕松愉悅、生動形象的課堂。
(二)注意啟發兒童的創造性
兒童的心理外部驅動性決定了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欲,同時想象力豐富活躍,教師應把握兒童心理的這些特征,在教授兒童音樂知識和進行指法技法訓練的同時注重對其創造能力的引導、發揮,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兒童記憶力、協調能力和注意力的提高,對兒童的智力發展也大有裨益。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兒童在情感的體驗上細膩敏感的特點,在樂曲彈奏中注意啟發、引導兒童體驗音樂旋律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情緒,讓兒童在開始學習之前對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之后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兒童就音樂中體驗到的情感進行聯想,在音樂與兒童自己的生活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強化其對音樂的體驗和認識,培養其音樂思維的創造性。
鋼琴彈奏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使得兒童鋼琴教學天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這也是很多兒童在鋼琴彈奏學習成效不明顯的的客觀原因,但只要鋼琴教師充分了解兒童心理,能夠針對兒童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就能夠為其音樂素養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希望本文能夠給廣大兒童鋼琴培訓教師帶來些許有益的借鑒或啟迪。
[1]楊彬彬.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研究兒童鋼琴教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黃靈智.談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兒童心理運用[J].藝術教育,2015(3).
[3]劉璐.兒童鋼琴教育中心理學的運用[J].通俗歌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