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瑤 周 熠 (湖北師范大學 435000)
民間美術走入中學美術課堂
——以陽新布貼為例
張夢瑤 周 熠 (湖北師范大學 435000)
民間美術是一種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體現民族美術精神的實用裝飾美術。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廣泛應用。民間美術在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區域特征,在不同時代也綻放著不同的時代光彩。在考慮什么樣的民間美術能選入中學生美術教材內容時,應以受眾更廣、時間更久、更具區域和時代特色的傳統美術為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民間美術的教學是教師引導和學生思考與發現創新的過程,是集腦與手的結合。在動手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滿足了中學生的好奇心理,也推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促進了中學生思維創新的發展。
2011年國家教育部在最新制定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中要求“通過美術課程,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民間美術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部分,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深入理解,不僅有利于拓寬美術學科的學習范圍,同時有利于民間美術的傳承和交流。
民間美術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完全符合我國新課程標準下美術課程對于體現鮮明的人文性、視覺性、實踐性和愉悅性的要求,不僅能夠把學生美術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很好的結合起來,還能通過民間傳統美術教育學生,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民族主義熱情和愛國思想,讓家鄉的非物質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民間美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學生通過學習所達到的能力也是多重并舉的。民間美術具有裝飾趣味濃、手工性強以及容易入手等特點,這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體驗能力、操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并從中更直觀、更深入地接受和傳承民間美術文化。
湖北民間美術是當地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審美智慧的“活化石”,它特有的地域和歷史環境孕育了獨樹一幟的楚文化。其中地處鄂東南幕阜山脈的湖北陽新縣,由于其封閉的地理環境,導致陽新長期處于農耕文明的時代里,形成了具有陽新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陽新布貼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其獨特的審美特性成為中學民間美術教育的“活教材”。
兩千多年前,湖北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活動的中心,孕育了璀璨奪目的楚文化,例如青銅鑄造、漆器和絲織藝術,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兩千多年以來,湖北民間美術傳承楚文化的影響,保留著想像浪漫、情感熾烈、造型奇異的顯著特點。
陽新布貼是由陽新農村女性靈活運用不同布料,在底布上構圖設計,經裁樣、剪拼、粘貼、鎖繡制作而成的傳統民間實用工藝美術品。它種類繁多、制作精良,涉及家庭日用品、婦女婚嫁飾品、兒童衣物、廟堂蒲團、吊幡等近30多個系列,其內容以日常生活中的動植物及傳統的吉祥圖案為主。
陽新布貼最突出的藝術特色便是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風格,執著、古樸、野逸。其物象造型原始稚拙,組合構成浪漫不羈,尤其是在色彩上吸收了楚國漆器黑漆點金的表現方式,多以黑色棉布做底,拼貼多種色彩艷麗的圖形布塊,形成厚重絢麗的視覺效果。不具譜本,無須用筆,心象造型,盡隨作者的巧手拼貼而成。因此,同一題材的千百件布貼實物中,還從未發現彼此雷同的組合圖案。一個簡單的“仙桃”,就有縱剖、橫剖、組合剖、桃內飾桃、桃內飾葉或飾以其他吉祥圖案的多種表現形式。
陽新布貼圖案在其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具有深厚而獨特的魅力。這些凝練概括的圖形可以直接現運用于現代設計作品。簡化而抽象的造型,天真而無邪的氣韻,符合現代藝術表現性的要求,與現代人的審美心態、藝術趣味有很多相似之處,對現代藝術教學工作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創造力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因此,陽新布貼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特征。
陽新布貼的靈活性和抽象性正符合中學生這個學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快樂的動手過程中促使孩子們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傳承和體會楚文化的民族精神。
1.教學設計
教師應在對陽新布貼充廣泛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對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歸納,并對哪些可以用到美術教學中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取舍和創新,結合中學生的身心及學情特點,運用教學原理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開發思維,創作出多樣和具有新時代氣息的作品。
2.教學方案的實施過程
第一,讓學生了解和欣賞陽新布貼的基本概念及歷史背景,通過實物展示、圖片介紹、觀摩教師及民間藝人的現場制作、課后參觀博物館等活動感受陽新布貼的魅力。第二,雖然在傳統的陽新布貼的制作過程中,手工藝人無需譜本、直接拼貼,但是考慮到中學生相關經驗的不足,所以要求學生先在紙上進行草圖設計,通過教師審核后再復制到布上,最后再進行拼貼和閉合線縫制。第三,通過評價展示,學生自評和互評,大家相互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肯定與展示機會,這也是一股正能量的積極傳遞。由于課堂時間關系沒有給學生進一步擴展,所以課后帶學生參觀各種民間美術博物館,并不是讓學生完全掌握這些內容,而是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給予他們情感上的熏陶,引起共鳴,感悟中國民間美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民間美術形式本身的魅力,而這正是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開設此課的意義所在。
3.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注意到的問題是,除了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范圖外,還應設法為學生提供布貼實物和實際操作示范教學,力求直觀、詳細,以便讓學生看清楚,有所借鑒,并且要使學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運用的方法。
在教學中,由于初中學生對陽新布貼藝術比較陌生,對于工具材料的運用和對布貼中點、線、面的構圖、組合等方面會有一些難度。所以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欣賞和學習布貼藝術,其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和學習陽新布貼的制作工藝,更是通過這個窗口去了解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的博大精深,在學生心中樹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加對于民間工藝美術學習的興趣。
本文對陽新布貼這項民間美術進入中學生美術課堂進行了粗淺地探討,闡述了陽新布貼其獨有的地方特色和審美特征進入中學生美術課堂的實施過程,期望能夠讓學生了解陽新布貼的藝術魅力并掌握陽新布貼制作幾億,傳承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將陽新布貼藝術發揚光大,并希望對當地民間美術的傳承及發展有所幫助。
指導教師:葉猛 曹新剛
張夢瑤/周熠,湖北師范大學2015級美術學科教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