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輝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 湖北 孝昌 432900)
?
淺談急診科急性心梗患者的臨床救治措施
楊輝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 湖北 孝昌 4329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科對急性心梗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和應用價值. 方法:選取2013-02/2014-02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配原則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其中對照組患者由家屬送往醫院進行搶救,觀察組患者由醫院急診科出診并采取相關急救措施再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采用醫院急診科出診并采取急救措施的整體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急診科對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前采取相關救治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心梗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急性心梗患者;急診科;救治措施
0引言
急性心梗患者搶救的關鍵在于急診科對患者入院前所采取的合理急救措施[1]. 通過對家屬送往醫院急救和急診科出診急救兩種急救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對急性心梗患者進行急救的正確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02/2014-02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配原則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對照組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齡(63.74±7.89)歲;前壁梗死21例,后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5例,側壁梗死16例. 觀察組中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齡(62.48±9.73)歲;前壁梗死19例,后壁梗死5例,下壁梗死6例,側壁梗死18例.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均由家屬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在入院前未采取急診科相關急救措施;觀察組患者由急救科出診并及時在現場進行急救治療,主要急救措施包括:①出診前的急救準備. 出診前準備相關應急藥品和急救儀器,并及時聯系患者家屬,通過電話指導患者家屬在保持患者呼吸通暢的同時,對患者口咽位置的分泌物進行檢查和消除. ②初步診斷病情. 急救科人員到達現場,需立即對心梗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等指標進行觀察,并對患者行常規心電圖檢查. ③行鎮靜止痛處理. 如患者疼痛情況嚴重,應立即對患者使用藥物進行止痛. ④行具體急救措施. 對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室顛及停搏情況,應立即采取現場救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使用溶栓進行急救. ⑤建立靜脈通道. 在搶救過程中,急救人員應選擇患者靠近心臟的大動脈建立相應通道,并采取相應藥物治療,最大程度減輕患者心臟承載負荷. ⑥轉運與監護. 急救人員應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急救. 在運轉過程中,急救人員應密切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護,并及時將患者的病情和發病時間匯報給相關醫務人員,以便患者入院治療.
1.3診斷標準心梗患者常見并發癥為左心衰和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三種:①左心衰的判斷標準:通過X線檢查患者左心室,顯示患者左心室增大,肺部出現云霧狀陰影、肺水腫等異常情況;②心源性休克判斷標準:患者的尿/血尿素比值<15,患者的血中乳酸含量≥2.0 mmol/L,且白細胞表現為(10~20)×109/L(10 000~20 000/mm3)[2];③室性心律失常判斷標準:采用心電圖檢測儀對患者進行檢查,如QRS波群形態畸形,時限超過0.12 s,且主波方向與ST-T波相反,患者心率微有不規律情況.
1.4觀察指標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8.16±1.73)d和(18.09±4.20)d,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觀察組患者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aP<0.05vs對照組.
表2兩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48,n(%)]
aP<0.05vs對照組.
3討論
院前急救科醫務人員在搶救急性心梗患者的過程中,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短時間內擬定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 在對急性心梗患者進行轉運和監護的過程中,要全程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如有異常情況發生,應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在轉運患者途中,應立即與醫院急救醫務人員取得聯系,將需急救患者的病情及時反饋給主治醫生,以便急救主治醫生做好急救準備工作,同時為醫院搶救人員提供患者的真實病情信息,以便提高搶救成功率[3].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采取了積極的院前急救措施,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且其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 因此,急診科對急性心梗患者采取一定的救治措施具有較大的臨床醫學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心梗患者在發病時若能及時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可縮短其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也能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療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利軍,張秀琴. 急性心梗病人的臨床急救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4(27):180-181.
[2] 趙雪勤. 101例急性心梗病人的院前急救護理及其對預后影響的臨床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2015,7(20):127-129.
[3] 姜明霞. 急救護理路徑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9):1-3.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5-52-02
收稿日期:2016-04-14;接受日期:2016-04-30
作者簡介:楊輝. 本科,主治醫師. 研究方向:急診急救,內分泌代謝. Tel:0712-4768347 E-mail:695862785@qq.com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