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蘭芳
小企業管理會計的推進
麻蘭芳
財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發布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根據財政部的文件精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各單位不同性質、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等因素,從實際出發,推動管理會計工作有序開展”。
國家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2014年9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議指出,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確保政策盡快落實,并適時提出進一步措施,幫助小微企業贏得“大未來”。
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要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不但要往上看還要往下看,不但要顧及大企業還要顧及小企業,不但要與時俱進還要尊重現實。沒有了小企業的參與,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就變成了片面不全面的現象。
在研究領域,有的專家偏好于研究“高大上”,不屑于“小微”,研究對象往往是央企名企,全面考慮了大企業的方方面面,認為其他單位企業就可以“生搬硬套”了。研究成果和政策制定、指導意見也往往更加符合具有一定“話語權”的大企業。小企業往往成了政策和指導意見的被動接受者,當指導意見和小企業的現實不相符時,就變成了指導意見是一套,現實工作是另一套,成了“兩套賬”。小企業有小企業的特點,大企業如航空母艦,小企業如小漁船。大企業往往抗風浪能力強,日常經營穩定,經營目標明確。小企業船小人少,抗風險能力差,日常經營波動大,經營目標簡單。
完善小微企業的財務會計是開展管理會計的基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是一個對外一個對內的關系。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會計往往要對內對外提供各有側重點的數據,對外要保證數據的合規性,對內要保證數據的合理性。管理會計更加的靈活,可以不受到條條框框的制約,可以編制更加符合本企業需要的報表數據提供給經營決策者使用,并且經營決策者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要求會計人員提供數據報表。當然,小微企業首先要規范原始數據的采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否則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沒有正確的原始數據作為原始憑證,最后提供的報表也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筆者從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內控管理和信息化四個方面闡述小企業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企業很多推行的是全面預算管理,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反映的是企業未來某一特定期間(一般為一年或一個經營周期)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財務計劃。筆者認為小企業應當推行的是局部預算管理,制定預算的周期也應當縮短,縮短到企業能準確預見的時間段。除了貸款計劃外(因貸款的還款期限和金額一般固定)可以制定與還款周期一致的資金預算計劃外,其他預算的周期一般按照月預算為主。本月制定下個月的預算計劃、考核上月的預算完成情況。因為小企業經營波動往往很大,制定預算時間越長越不準,并且小企業在資金和人力方面也不準許大的投入,要考慮產出比的問題。不能為了預算而預算,將預算流于形式。短平快是小企業的經營之道,小船好調頭,如果預算周期長,往往會束縛了企業的發展。
大企業有很多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小企業人員有限,往往是一人多崗,會計都是多面手,身兼數職,要處理各項日常業務。小企業如果沒有成本會計的情況下,采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只會是增加會計的工作量,胡子眉毛一把抓,顧此失彼。小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要根據各自企業的實際出發,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方法,如采用訂單法核算成本。一般情況下,小企業接的訂單量少金額也較小,根據訂單算利潤,在小企業比較現實。將一個訂單項下的所有收入和成本全部歸集,對于會計來講,工作的勞動強度和復雜程度都比較低,容易實現,算出的成本大數準確,單個產品出現誤差,最后利潤數正確,最終結果正確就是達到目的。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2011年1月1日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共
同構建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該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完全適用于大中企業的實踐情況,但小微企業應當作為參照而不是照搬,應當作為規范和指引而不是規定和章程。照本宣科只會使小微企業的內部控制實施工作舉步維艱,最終使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實施工程成了企業的“面子工程”,“紙上工程”,“半拉子工程”。小企業在內控管理方面要遵循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與要素,提煉而不是刪減企業層面控制,簡化而不是取消業務層面控制,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建設和會計信息化建設同步兼容,逐步建立和規范內部控制評價和審計,加強企業風險管理,實現小微企業管理會計創造企業價值,從而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
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建設和會計信息化建設同步兼容。小微企業應當在建立會計信息化或ERP系統的同時,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同步建設。因為會計信息化系統中也包含了內部控制的功能,由于小微企業資金有限,花一份錢辦兩件事,堅決不能交學費交冤枉錢。信息化建設和內部控制實施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人為割裂、單獨實施或顧此失彼,企業信息化建設設計和運行將存有缺陷,內部控制建設設計和運行也會存在漏洞。企業在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內部控制實施中的設計和運行問題,同理,企業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必須考慮內部控制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設計和運行問題。
筆者曾經多次主持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在實踐工作中發現,企業在推行管理會計過程中,一定要信息化和內控制同步進行。很多小企業之所以要推行信息化建設,其主要原因在于經營決策層最關心兩件事情一是真實的利潤是多少,還有就是資金安全控制。在制定內控流程設計中,就重點設計了資金管理的流程,保證資金安全性。做到資金在收付過程中,每一筆業務都由不同崗位人員交叉處理,互相牽制,互相監督。還有就是各種報表自動生成,保證沒有人為的干預。對內報表根據管理會計的特點更加的靈活,直接根據領導的要求利用軟件自身具有的編輯報表的功能,制作領導能看得懂的報表,更好的為經營者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供定制化的報表服務。
綜上所述,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離不開小企業的參與。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會計體系。充分考慮各單位不同性質、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等因素,從實際出發,推動管理會計工作有序開展。
(作者單位:青島麥可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