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杰 徐 磊 吳漢東
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構建
王麗杰 徐 磊 吳漢東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大學生就業問題更加突出,而且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大學生在就業認知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或誤解,如何全面的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基于此,本文在淺談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的內涵基礎上,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綜合探討其革新措施,即加強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構建,期望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效用。
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構建
創新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代名詞,而且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更加青睞,而且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視越來越高,另外,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更加需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尤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為了全面的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教育質量,需要充分的衡量當下其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中增強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的應用,形成良好的素質教育氛圍,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且積極的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及習慣等,從而為全面的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質量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位一體培養體系是指:學校、政府以及企業三方協同努力,共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需要政府為其提供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支持,同樣,也需要企業為大學生創設實踐項目或平臺,并且可以為學校配備相應的基礎設施、專業創新創業人才指導以及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等。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的構建,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而且成功率比較高,所獲取的教育價值較為顯著。三位一體培養體系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大學生企業創建的留存概率,而且能夠有效的緩解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因此,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加強三位一體培養體系構建與應用,需要結合現代企業先進的管理及人才選用制度或理念,打破傳統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束縛,積極的帶動其教育質量的提升,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1.社會創新創業環境不佳
目前,雖然政府出臺了許多扶植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但是,社會創新創業環境依然不容樂觀,許多大學生創新創業失敗的案例影響著學生的就業選擇,同時,受傳統教育思想的不良影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學中,教師對社會環境的客觀分析調查采取漠視的態度,不是一味的認為創業環境差,就是一味的認為創業環境一片良好,使得學生難以客觀真實的掌握社會環境信息,難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不利于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的全面推進。
2.學校教育條件落后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的教學能力及教學條件。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學條件比較落后,如:教學理念依舊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應試教育,重視理論傳授,忽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缺乏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且創新創業能力的審核以書面考試為主;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教學比例高達90%以上;缺乏創新創業相關設備,且忽視創新創業教學投資等等。
3.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對創新創業培養內容采取漠視的態度,且對于學校、企業等創新創業培養活動漠不關心,一味的敷衍了事,馬虎對待。另外,學生對于課堂創新創業教學,往往缺乏耐心,缺乏學習積極性,我們常常看到:課堂上學生不是肆意的玩手機、就是肆意的睡覺,甚至部分學生直接逃課,而且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往往導致學生產生得過且過的心理,對創新創業教學的重要性忽視,不加重視,而且對于產生的問題,不愿思考。在這些負性情緒的影響下,學生對創新創業教學缺乏興趣,容易形成反感、抵觸心理。同時,由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把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重點、難點,
難以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行動力,從而難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1.創新創業意識培養
所謂的創新創業能力,實質上是一種比較主觀的綜合性能力,為了全面的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鍛煉來實現,并且在鍛煉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加強學生對創新創業能力的正確認知,才能實現其教育目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需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抓起。學校必須將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使其重視高度與培養研究應用型人才齊平,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面對當前巨大就業壓力,能夠在強大的創新創新意識及能力的支持下,全面的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獲取成功。另外,為了全面的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校應當轉變現有的教學觀念,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及時的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全面的推進素質教育,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效的融入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體系之中,并且加強校企合作,并且在相關政策制度的扶植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全面的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解決就業難問題。
2.創設良好的創新創業社會環境
無論是高校、企業還是政府,均要努力的為大學生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并且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等,為大學生提供真確、客觀的創業背景資料,協同努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高校要不斷的加強創新創業宣傳,并且有機的將社會優勢資源融入創新創業宣傳之中,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將有效的信息轉化為行動力。而且高校要聯合政府、企業,積極的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如創業孵化中心、實訓基地等,并且將企業的先進經驗融合到實踐教學中,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和熱情,并且加強學生對創新創業社會環境的客觀認知,從而達到優化創新創業社會環境的目的,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升。
3.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并完善
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雖然已經得到了我國諸多政策性支持,而且目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正在不斷的優化,這些都為其提供了優勢條件。因此,還需要不斷的加強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培養,將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模式、良好的政策支持、企業的鼎力配合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同時,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積極的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活動,可以結合校園學生社團組織,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并且積極的引導支持大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便會被有效的激發出來,從而全面的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另外,學校還應當和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從而有效的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實踐機會以及技術交流平臺,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企業的創業經驗及運營發展,幫助學生全面的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總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三位一體培養體系應用)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充分的掌握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的內涵基礎上(并且綜合考慮當下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設良好的創新創業社會環境、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等途徑,糾正學生的認知偏差,從而全面的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且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創業人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1]周長春,許蔚平.“金字塔”頂的再思考—2009“高教強省: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綜述[J].煤炭高等教育,2010,(3):242-243.
[2]彭勤革,朱錫芳,房汝建.淺談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4):22-24.
[3]陳穎,李永能,葛長榮等.地方農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 [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6(5):72-76.
[4]張朝輝,張穎穎.“三位一體”大學生創業實踐體系的實踐與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5):106-107.
[5]蘇世偉,沈杰.“三位一體”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南京林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4,32(2):27-29.
[6]劉紅喜.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30(12):81-82.
[7]孫曉梅.試論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功能及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312-313.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研究”,(JG14DB248);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UPRP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