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姚鰻玲
?
區域金融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協同
——基于國際分工深化的視角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姚鰻玲
摘 要:當前國際經濟失衡與不同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程度、金融發展差距都存在著顯著的關系。在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分工深化背景下,不同經濟金融開放程度的國家面臨著不同的貿易形勢,金融開放程度又進一步影響了貿易發展和貿易結構變遷。本文從國際分工深化的視角出發,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協同發展問題進行了梳理,并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例進行研究,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破解當前區域經濟金融發展不平衡、貿易失衡問題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國際分工金融發展貿易失衡
國際貿易是現代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金融則在現代經濟中處于核心地位,二者存在緊密的聯系。在一國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貿易容易表現為外部貿易順差,投資也通常低于儲蓄。隨著一國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貿易中經常項目的盈余增加,通常會改變一國對外貿易地位。當前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構建的不平等的國際分工體系較為穩定,但伴隨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國際分工深化,不同國家之間金融發展的差距使得由分工所引致的貿易失衡不斷加劇。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和表現,金融與貿易之間的協同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越來越朝著深化與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的方向進行,并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源動力。但是,目前各國都面臨著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對外貿易市場萎縮的問題,本文將從國際分工深化的視角出發,對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對外直接投資等問題進行考察,分析面臨的困境,提出對策與建議。
金融通過國際分工渠道影響貿易結構,進而導致不同經濟金融開放程度的國家在相互貿易中的利益分配失衡問題。對于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全面提升自身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走內需驅動、內外需協同發展的模式,是破解自身發展瓶頸、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關鍵,其中也包含了進一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內涵。
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金融發展是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原因之一。金融發展具有降低風險、配置資源等功能。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對外貿易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國金融發展與該國貿易發展的關系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認為金融發展對貿易發展有促進效應,即在量的方面,金融能夠顯著促進本國對外貿易增長,尤其認為金融發展能夠促進對外貿易結構升級,提高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進而升級比較優勢和貿易結構,而金融發展滯后則制約著出口結構升級。二是金融發展對貿易發展有一定的作用機制,一方面是金融影響企業融資成本,進而影響企業對外貿易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對外資本輸出顯著影響一國貿易和經濟發展,即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通過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從而影響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當前對金融發展與外商直接投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點共識:一是外商直接投資的選址前提因素之一就是金融發展情況,因此,發達的金融市場更符合跨國公司客戶選擇的要求,后向聯系溢出效應也更為明顯。二是金融發展同樣有助于合資、獨資等形式的外資企業發展,這是因為這些企業的發展也要置于一國金融服務環境和金融改革框架之下。三是外商直接投資具有較強的溢出效應,而這種效應實際上與一國良好的金融服務體系緊密相連。
當前,國際貿易發展與國際分工演進不斷深化,分工形式逐步多樣化。一是實體經濟內部分工。現代國際分工伴隨著產業革命的建立和發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此種分工,將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納入了世界分工體系,是一種初級分工形式。二戰后,國際分工繼續深化,各大產業部門內部分工開始形成,發展中國家通過承接發達國家轉移產業,促進了自身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間水平產業內分工也日益發展,汽車、飛機等產業的國際分工走向產品內分工,跨國公司開始主導全球分工體系。
二是實體與虛擬經濟間的分工。國際分工經歷了從產業間分工到工業品的產業內分工,并進一步細化到產品內分工,發達國家利用自身在政策、制度和金融服務業發展方面的優勢,新興市場國家則利用自身在制造能力上的優勢進行分工,這是服務業與制造業間的分工。在此背景下,服務業在相關國家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上述分工形式不斷深化,一方面使得各國比較優勢得以發揮,尤其是在一國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貿易容易表現為外部貿易順差,但隨著一國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貿易中經常項目的盈余增加,改變了一國對外貿易地位。當前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構建的不平等的國際分工體系,在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國際分工深化,不同國家之間金融發展的差距使得由分工所引致的貿易失衡不斷加劇。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和表現,金融與貿易之間的協同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越來越朝著深化與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的方向進行,并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源動力。但是,目前各國都面臨著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對外貿易市場萎縮的問題,尤其是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失衡的問題愈演愈烈,加劇了全球經濟下行,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越來越成為各國重視的熱點問題。區域合作更傾向于結成聯合體,提升自身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并越來越朝著深化與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的方向進行,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源動力。本文嘗試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例進行說明。
4.1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現狀
4.1.1貿易發展現狀
一是雙邊貿易發展迅猛,自2010年建立以來,超過 95%的商品實現了零關稅,雙邊貿易得到迅速增長。二是貿易范圍擴大,目前的貿易范圍已經逐步延伸到了新興材料、新能源等行業,并深入到了各類服務貿易,尤其是金融服務業迅速發展。三是投資聯動發展較快,目前東盟國家地區成為了中國對外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4.1.2金融發展現狀
一是合作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和東盟國家一方面積極推進自貿區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還探索建立了一定的區域金融危機救助機制。二是金融發展勢頭良好。自貿區建設,在推動東盟經濟發展的同時,迅速推動了區域金融發展。三是金融創新加快,中國在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加強與東盟國家簽訂人民幣互換協議,同時加快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創新債券、股票等投資融資產品,有助于東盟國家經濟金融的加快發展。
4.2面臨的困境
自貿區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也面臨著不可避免的困境。一是政治與市場不穩定。東南亞各國都在地理歷史上存在有政治、領土等多個方面的沖突,對往來貿易與金融投資方面的影響突出。同時,這些國家的金融法律監管制度還有待完善,市場動蕩較大。二是經濟結構水平存在明顯差異。東南亞各國經濟結構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隱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條例影響到了整體經濟效益增長,同時容易使得金融與貿易之間形成惡性循環。三是基礎設施落后。東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夠,資金需求大,但目前的建設資金不能滿足經濟增長對基礎設施的需要。四是金融與貿易的協同發展問題。金融通過國際分工渠道影響貿易結構,進而導致不同經濟金融開放程度的國家在相互貿易中的利益分配失衡問題。當前,東南亞國家在經濟基礎、產業環境、基礎設施水平等因素的廣泛存在,對自貿區的發展也是不利的重要方面。
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分工深化背景下,不同經濟金融開放程度的國家面臨不同貿易形勢,金融開放程度又進一步影響貿易發展和貿易結構變遷。當前國際經濟失衡與不同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程度、金融發展差距都存在顯著關系。上文從國際分工深化視角出發,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協同發展問題進行了梳理,并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例進行了研究,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破解當前趨于經濟金融發展不平衡、貿易失衡問題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處理困境與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建立高效的金融預警處理機制。金融發展對貿易發展有促進效應,在量的方面金融能夠顯著促進本國對外貿易增長,尤其認為金融發展能夠促進對外貿易結構升級,提高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進而升級比較優勢和貿易結構,而金融發展滯后則制約著出口結構升級。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應該加強合作,進一步建立危機處理機制,同時積極擴大合作范圍,并對金融危機進行深入研究,鞏固當前的穩定局勢,加強對話,促進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
二是積極減少貿易摩擦與金融風險。要加強互補,推動轉型升級,避免產業結構同質,積極擴大內需,避免或減少貿易惡性競爭。同時,要積極開放服務業的發展。另外,要積極簡化境內外資企業,加快使用人民幣結算。
三是加大吸引外國投資力度。對外資本輸出顯著影響一國貿易和經濟發展,即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通過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從而影響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商直接投資的選址前提因素之一就是金融發展情況,發達金融市場更符合跨國公司客戶選擇的要求,金融發展同樣有助于合資、獨資等形式的外資企業發展,同時,金融影響企業融資成本,進而影響企業對外貿易比較優勢,要運用好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要繼續提高修建高速公路、鐵路的路程范圍,加大自貿區海陸設施與通道的建設,改善投資和消費環境,拓寬金融融資準入渠道,降低金融投資門檻,形成多元投資機制。
四是激活金融貿易。對于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全面提升自身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走內需驅動、內外需協同發展的模式,是破解自身發展瓶頸、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關鍵,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內涵。中國要利用資金、網絡等優勢,對傳統落后的產業進行淘汰,要進一步拓寬金融合作領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改善資本市場的投資與貿易環境。
參考文獻
[1] 周小川.建立符合國情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J].中國金融,2011 (13).
[2] 郭田勇.金融宏觀體系的探索與完善[J].中國金融,2008(13).
[3] 王勤.東南亞地區發展報告(2012)[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 高歌.投資東盟[M].廣西人民出版社,2011.
[5] 譚春枝.泛北部灣金融安全合作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 李立民,韋倩青,等.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內貿易發展研究[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7] 鄒春萌.東盟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a)-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