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局 王輝 王芳
?
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的有限性與有效性探討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局王輝王芳
摘 要:基于中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地方政府而言,盲目的招商引資忽略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得政府競爭行為發展扭曲,嚴重阻礙了地方經濟的穩健發展。因此,如何在轉變政府職能過程中實現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的有限性與有效性,確立企業招商主體地位,如何充分發揮出招商引資活動的作用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針對如何實現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的有限性與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政府招商引資活動有效性有效性探討
招商引資活動是市場經濟發展作用下的產物,借助招商引資這一途徑能夠為帶活地方經濟發展并開辟融資渠道以緩解地方經濟發展壓力奠定基礎。但是,在實際踐行這一活動的過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以盲目追求政績,致使招商引資行為不科學,嚴重忽略了招商引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使得地方政府因此而陷入惡性競爭之中。因此,招商引資活動的開展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動力與活力,就需要明確招商引資活動下的行為主體,并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進而才能夠促使政府抓住招商引資活動的重點,為提升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基于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經濟參與各方具備平等參與權利并受到保護,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本身所存在的不足逐漸呈現出來,針對市場失靈這一現象,為了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全且規范發展,就需要以相應規則的制定為基礎,因此,這就需要在有限政府基礎上來實現有效政府的建立,且政府不能夠直接對經濟進行干預,而是以宏觀調控與監管職能的合理發揮來確保為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與此同時,對于政府而言,其職能的發揮不僅受到市場經濟公平、平等且自由這一規則的限制,同時,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在處理社會事務的過程中,也意味著不能夠大包大攬一切,而是要宏觀上來穩定社會秩序來確保實現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并保證社會經濟沿著正確的軌道實現穩健且可持續發展。基于此,這就意味著基于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想實現市場化經濟運作,就需要以法律制度為限制與約束基礎,以避免政府權力的過度干預。
項目就是生產力,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的基礎就是項目。因此,從根本上而言,政府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的出發點在于以此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存在致使招商引資活動的作用與價值大打折扣,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2.1招商引資活動的政治色彩過濃
基于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于政府而言,招商引資行為是其針對地方經濟發展發揮宏觀調控職能的具體表現,從這一角度出發,應以經濟為主體,然而,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招商引資活動卻呈現出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部分地區招商引資活動的開展因直接關系到了政府的政績、領導職務的提升,進而使得招商引資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政治任務,通過統一攤派任務這一硬性指標來進行落實,進而使得政府招商引資行為過多地注重于數量,而忽略了項目的質量和經濟效益,從而偏離了正常軌道。
2.2優惠政策的制定有失科學性
在實際踐行招商引資活動的過程中,政府為了吸引企業投資,一般都會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減免政策、土地優惠政策等,基于政府本身的職能有限,所以借助制定優惠政策這一方式來吸引投資,將客商本身投資的部分風險以政策來轉嫁于政府方面,能夠為促進招商引資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政府承擔的風險越大意味著政策越寬,比如環保標準的一味降低致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問題,雖然招商引資活動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基于可持續發展與保護環境角度下看,在治理這些社會性問題的過程中,政府所投入的資金遠比招商引資所帶來的效益多,由此來看地方政府的地方性優惠政策過度不可避免地會引發社會問題,因此,招商引資所帶來的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長期驅動才是政府需要著重考慮的重點內容之一。
2.3片面強調外資的融入,致使假外資問題產生
前些年,由于中國勞動力充足、價格低廉,外資積極地涌入中國,外資考核成為了考核地方政府的一個重要指標。一些地方政府在實際踐行招商引資行為的過程中,往往重點強調對國外資金的引入,并且為了促使更多的外商能夠來到本地進行投資,以引進資金與技術解決地方經濟發展現存障礙,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比如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免費或者低價提供土地。在兩稅尚未合并之前,外商在中國投資享受著“兩免三減半”這一優惠政策。而對于本地的地方性企業而言,其并未被列入到享受這一優惠政策的范圍內,從而引發很多國內企業在相應避稅港組建公司之后,掛上外資的名號后再回到當地進行投資,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來獲得享受這一優惠政策的權利,致使在部分地區、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外商不感興趣的地區,出現了許多假外資現象。另外,當地政府也為了完成考核任務和指標也縱容了這種現象的產生。
3.1強化法制建設以搭建合法平臺
基于市場經濟體制下,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為基礎,實現對政府與經濟人個體行為的約束,進而才能夠促使市場經濟以規范的競爭與穩健的發展來確保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穩步前行,并以合法性招商引資平臺的搭建來提升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的有效性。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3.1.1在進一步監管涉外經濟法律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資法
基于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國際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促使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進入全新的競爭與發展格局之中,而國際經濟法對我國經濟行為的約束,對于我國而言,則需要基于WTO規則下,對現有與該規則相違背的法律進行清理,針對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進行健全,進而才能夠促使我國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保證各項經濟活動能夠實現規范且高效運行。
3.1.2強化法律制度體系對政府行為的約束性
基于依法治國這一大背景下,要想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健運行,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執法與監管力度,凸顯出法律的約束性與強制性。而針對政府招商引資這一行為,為了確保實現對該行為的有效約束,以良好法律制度環境的創設為基礎來規范政府招商引資行為。具體而言,在實際踐行的落實過程中,則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踐行。
第一,基于當前政府優惠政策制定有失科學性這一行為,避免地方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過于隨意,則就需要基于我國現有《立法法》下,進一步強化法律制定主體的地位,加強立法的規范性與嚴肅性。
第二,要針對政府內外部關系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優化。當前基于我國行政體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加上政府職能權限存在過分膨脹的現象,使得政府在行使職能的過程中,存在程序不規范且工作效率低的問題。從這一角度出發,需要在規范形成審批程序、建立標準化審批制度的基礎上,強化政府間的合作,以規避過分強調政績而致使地方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的發生,通過產業規模和龍頭企業的形成來實現聚集效應的發揮,以此來確保各項優惠政策的合理性并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第三,要在基于法律制度基礎上,對政府經濟宏觀調控職能進行明確,以分權與授權的模式來避免地方政府在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的過程中陷入惡性競爭局面,杜絕地方保護主義,為招商引資活動實現科學開展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奠定基礎。
第四,基于WTO下所提出的透明性原則,對于政府而言,在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的過程中,要以信息公開透明的形式來營造出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進而才能夠以此規避優惠政策傾斜外商投資下所引發的假外商問題。目前內外資所得稅統一已經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3.1.3實現對產權的有效保護
產權作為無形的物品,在市場經濟下,明確產權定位能夠實現權責利的明確劃分,進而以確保產權的安全性來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因此,以完善的立法為基礎,在推進國企體制改革步伐的過程中,促使企業能夠在具備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使企業自身能夠提高對外資的重視程度,在企業能夠主動需求技術、資金的過程中,將目光置于招商引資這一渠道上。在此過程中,能夠使得政府成為一個有限政府,努力為企業開展招商引資行為打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為充分發揮出招商引資的作用、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益奠定基礎。
3.2以成本與收益分析的實現來搭建合理平臺
基于政府直接進行招商引資行為下,相應的招商引資因忽略了經濟效益,使得過于盲目的招商引資行為導致招商引資的效益性過低,且出現地方政府間的不規范競爭行為。因此,這就需要借助“企業招商”這一全新方式,促使企業成為招商引資的主體,并使招商引資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進而才能夠在降低政府成本投入以提升政府效益的基礎上,以招商引資活動的開展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動力。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需要以成本收益分析為基礎來搭建合理的招商引資平臺,具體而言,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第一,積極發展中介招商機構,以專業性組織機構來實現招商引資的委托代理,政府只負責審查項目的合理、合法、合乎當地經濟發展結構和產業發展規劃,確保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保證引進項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提升招商引資成功率;在此基礎上,明確企業招商引資的主體地位以激發其自主性,在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全過程的同時,為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益提供保障。第二,政府要積極發揮出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以彌補市場經濟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以構建產業結構為導向,確保招商引資實現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要結合地方實際,針對投資項目進行科學且全面分析后來實現整體規劃,因地制宜地來引導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同時要強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視程度,逐步減少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引進數量,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符合當地產業機構的先進型企業發展、向 “招商選資”發展,確保以先進技術的不斷融入來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益性。第三,實現公共領域的開放,建立完善的厚禮與求助機制,以具備良好信譽度政府、服務型政府形象的打造來成為吸引招商引資的“法寶”,進而降低招商引資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益。
綜上,基于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求實現有限政府與有效政府的辯證統一,確保政府與市場間因法律制度的存在而保持足夠的距離,在實現有效政府的基礎上,基于成本收益原則下來提升政府的有效性。在實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的過程中,就需要從如上兩個角度健全法律制度,來實現合法招商引資平臺的搭建,并以成本效益分析來實現合理招商引資平臺的搭建,進而才能夠以政府宏觀調控職能的恰當發揮來營造出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為充分發揮出招商引資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價值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郁建興,徐越倩.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的有限性與有效性[J].東南學術,2003(02).
[2] 曾勝平.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的有限性與有效性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5(13).
[3] 周明偉.建立市場化的招商引資新機制探討[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05(05).
[4] 譚朝暉.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行為模式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0).
[5] 尚玉紅.招商引資中地方政府作用的重新定位[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
[6] 何芳,張春河,仉小猛.政府招商引資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7] 陸秀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06).
[8] 沈翔.淺談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模式創新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17).
[9] 姚蓉.政府招商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04).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a)-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