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黨校 王蔚 蔡承榮
營造綠色金融生態環境 助力銀行業“營改增”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 王蔚 蔡承榮
在全面實施增值稅改革背景下,拆分非核心業務,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外包適宜的金融服務項目,以便更加專注于主營業務、降低運行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如何搭建一個安全、平穩、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態運行環境,助力商業銀行“營改增”,則成為各級政府部門與監管機構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銀行業 “營改增” 業務拆分 外包 金融生態環境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從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將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營改增”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其對改革的影響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體性的,從全局性、前瞻性的視角來觀察,其產生的效應具有牽引性和輻射性,僅從商業銀行看,“營改增”不僅會影響其本身稅負,而且通過對其未來發展的業務流程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到眾多金融企業的發展。
較之營業稅,增值稅最大的優越性就在于按環節征稅,通過發揮鏈條抵扣作用,既能實現稅不重征,降低企業的稅負,又能有效地防止偷漏稅行為的發生。銀行業“營改增”政策的核心正是通過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方式減少一定數量的稅額,從而達到減輕銀行稅負,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目的,但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條件,是銀行要有明確清晰的進項稅額可以扣除。
然而,從銀行業的行業特點及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狀況考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并不多,原因如下:(1)銀行業是人力資本密集型行業,成本支出中人工成本占有很大比例,這部分支出無法進行稅收抵扣。(2)商業銀行的客戶有相當比例為個體經營者和居民個人,為上述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無法獲得增值稅票實現進項稅額抵扣。(3)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貸款服務和直接收費金融服務,然而按財稅36號文規定顯示,商業銀行貸款利息不能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因此,作為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收入的貸款服務利息收入,在納稅環節上和營改增前繳納營業稅的方式沒有任何變化,相反稅率卻由5%提升到6%,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服務成本,降低了利潤水平。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致使部分商業銀行在全面試行“營改增”后,出現了與最初設計背道而馳的局面——稅負不減反增。為此,商業銀行應該重新梳理自身的業務流程,進行業務拆分,拆分出不征或者免征增值稅的金融業務以降低稅收負擔。同時,將不能進行抵扣的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符合資質要求的專業金融機構,然后再進行業務回購,實現進項稅額抵扣。而這種非核心業務拆分外包的運作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和稅負水平,而且可以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將不必要的環節獨立出去,使商業銀行更專注于主營業務,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1理念與機制的制約
與傳統貨物貿易及其他行業相比較,商業銀行服務的對象是各種金融服務、金融企業,不需要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接觸,所以銀行業非常適合業務拆分外包。然而,和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國內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控股銀行等大型傳統金融企業,發包的需求動力明顯不足。究其原因,可歸結為組織制度與管理理念兩方面因素的制約。即由于近年來,為了防止危機的出現,銀行系統的風險控制約束機制越來越嚴格化,減少風險責任成為管理決策的首選目標,在這一理念導向和制度約束下,大部分商業銀行更傾向于選擇自行運營、自建后臺服務中心、自行開發系統等控制力強的業務運營方式,將承接業務的人員限制在銀行系統內部,而很少選擇效率更優、成本更低的專業服務提供商。
2.2金融運行環境的制約
金融運行環境是金融主體賴以生存的經濟、社會、信用、法律、文化等制度環境的總稱。由于確保發包業務的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的首選目標。因此,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運行環境,就成為商業銀行能否開展外包業務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而我國目前在這一方面存在的缺陷,突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信用體系不完善。我國尚未建立起全面的金融服務外包企業信用數據庫,外包服務商資格審查制度也欠缺,作為發包方的商業銀行和服務提供商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這一切均對金融服務外包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是法制環境不健全。國內部分法規中雖然對商業銀行業務拆分外包要求有所涉及,但是卻未形成統一規范的安全認證標準,導致部分外包企業業務行為不夠規范,質量信譽優異的外包服務商相對匱乏,行業市場良莠難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發展。
三是監管措施不到位。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外包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風險,國內的監管機構對此尚未建立有效的防范機制和風險監控制度,對出現的各類糾紛也缺乏相應規范的機制,一旦糾紛出現,比如外包供應商提供的服務質量低劣,或者存在欺詐行為,需要訴諸法律解決時,尚無有章可循的先例與處理機制。
2.3金融服務外包企業資質與業務能力的制約
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業務水平、經驗、能力、技術、資本、信譽、對金融行業的熟悉程度、自身發展的穩定性、已有的類似業績等都是影響商業銀行外包業務能否順利按約完成的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到外包活動的成敗。雖然商業銀行會與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簽訂規定雙方權利義務的合同,但是外包企業仍然可能不完全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職責,形成違約,這勢必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影響,甚至會使商業銀行因此而賠償給自身客戶造成的損失。
目前我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資格認證制度和準入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級評估缺失、信息不對稱問題存在的前提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資質與業務能力狀況,成為制約商業銀行開展業務拆分外包的主要因素之一。
金融服務外包應當建立在具有良好市場特征的市場環境中,以規范的市場運作保證各參與主體的權益。這就需要政府發揮職能,協調監管機構,完善政府規制,為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展營造綠色的金融生態運行環境。
3.1完善制度保障,打造政策扶持體系
3.1.1完善與金融服務外包相配套的法律體系
為了規范維護金融服務外包的市場秩序,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明確監管機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外包企業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為金融服務外包提供完善、強大、有序的法律制度保障。建議可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結合中國具體的市場環境,修訂、完善《商業銀行法》、《合同法》中的相關配套法律,以此來保障、促進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展,為參與外包的各交易主體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3.1.2建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認證制度、準入制度與評級制度
盡快建立對外包服務商的資格認證制度和準入制度,為金融機構提供公平、廣泛、高效的市場選擇基礎,并以適當方式將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納入到金融監管體系范圍內,強化行業監管,以消減商業銀行業務拆分發包的顧慮,減少信息甄別的成本。
一方面,應盡快推動金融服務外包安全標準的構建和實施,進行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信息安全認證,由專業機構出臺相關的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等級評價和認定,明確不同等級的企業資質,并形成金融服務外包行業信用體系和信用數據庫。
另一方面,應盡快完善金融服務外包風險控制的法規制度,加強相關電信數據服務安全、電子信息安全、知識產權安全的法律監管。
3.2培育金融服務外包品牌企業
可以考慮積極引進金融外包跨國企業、企業總部,發揮其業務渠道、產業鏈、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模式等優勢,鼓勵分包、轉包業務,帶動本土金融外包企業發展。同時鼓勵大型金融企業外包業務,設立業務交付中心等,鼓勵金融外包龍頭企業、骨干企業海外上市。
3.3制定人力資源戰略,加強金融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人力資源是服務外包產業的核心資源,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能力,是產業高速發展的引擎。根據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2015年2月對代表性金融發包企業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人才是金融服務外包企業選擇所在地及影響外包企業業務能力和聲譽的首要因素,同時人力資源的穩定性也是金融機構發包業務時選擇服務供應商的主要關注點之一。我國一些一線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地,雖然金融專業人才資源具備一定的規模,但由于這些地區金融機構相對密集,銀行業的待遇、聲譽較好,穩定性較強,大多數金融專業人才都進入到銀行業類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實際吸納率非常有限。尤其在金融外包企業本身業務層次和市場話語權低、創利性不佳的情況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更難以吸引到兼具金融專業知識和IT技術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從而無法實現業務上的升級突破,甚至形成金融外包業人才匱乏與業務創收能力不足的惡性循環,這反過來又制約了商業銀行外包業務的開展。
因此,為適應金融服務外包業發展對專業性人才資源的需求,應有效地利用政策優勢,搭建人才服務平臺,旨在為金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庫。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建立人才認定機制。完善人才的認定工作,包括制定認定的標準、認定的程序和人才分類工作;(2)建立人才吸引與激勵機制。運用政策杠桿(包括以戶籍、社會保險接續、子女就學、居住以及醫療、教育、生活配套環境等提供便利的方式),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尤其是對掌握行業領先技術、業務模式的金融服務外包領軍型、帶頭型人才以及創新創業型人才。(3)完善人才的培訓機制。不僅要引進國內外優秀的金融服務外包人才,而且還要培養更多本土化的人才,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尤其應加大金融業務與IT技術相融合的復合型人的培養。
[1] 鈕中陽,崔婷婷.我國金融服務外包決策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問題,2014(6).
[2] 任吉蕾.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服務外包規制風險及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5(5).
[3] 尚慶琛.新形勢下上海金融服務外包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5(12).
[4]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中國服務外包統計操作指引[S].2015.
[5] 陳福明.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發展風險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10(6).
[6] 王亮.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外包風險管理方略談[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8).
[7] 程艷.武漢區域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2).
[8] 秦洪軍,馮雷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業發展的研究動態[J].經濟縱橫,2013(3).
[9] 李瓊飛.金融后臺服務外包的特點與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2(2).
F832
A
2096-0298(2016)11(a)-030-02
王蔚(1965-),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教授,經濟學碩士,主要從事財政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方面的研究;蔡承榮(196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教授,經濟學碩士,主要從事宏觀經濟領域熱點問題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