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 經宇杰 王貽波 周浩
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
安徽財經大學 經宇杰 王貽波 周浩
在對外開放的方針下,經過多年努力,中國運輸服務貿易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為較充分地反映中國近年來在運輸服務貿易上的成就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2000年~2014年運輸服務貿易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中國運輸服務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其國際競爭力卻持續疲軟,且內需大于供給,導致服務逆差的持續和加重,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與建議。
運輸服務 貿易競爭指數 世界市場占有率指數 競爭力分析
加入世貿以來,中國對外貿易額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0年~2014年,貿易總值從4743億美元快速增加到43030.4億美元,近十倍的增長額以及這一龐大的貿易規模均表明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貿易大國。而相對起步較晚的服務貿易也得到快速發展,至2014年,其總額已達到6140.4億美元。但快速發展的服務貿易至今仍呈現較大的逆差,且逆差不斷擴大,至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已達到1491.27億美元。這也表明中國的服務貿易在世界的地位低于貨物貿易,尚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據相關文獻,較之2000年運輸服務貿易貢獻了中國117.86%的服務貿易總逆差而言,2014年已下降至38.84%。這一方面表明中國的運輸服務貿易有了明顯的發展與進步,但至今仍然處于逆差的情況也表明了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薄弱。此外,也表明運輸服務貿易逆差依舊在中國服務貿易總逆差中占有較大份額。
運輸貿易額增加明顯,運輸服務占比國內市場依舊較重,近年趨于下降;占比世界服務貿易市場總體平穩。據相關數據,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額不斷增加,但貿易逆差卻也不斷擴大。2000年~2014年,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額從140.7億美元增長到1319.7億美元。從國內市場看,出口方面,中國運輸服務在中國服務出口貿易中的占比較為穩定,且在2000年~2008均是逐年穩定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后,其值基本穩定在20%左右,近年來受到旅游、通信、其他商業性服務的激增影響,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2014年降為16.45%。而進口方面,從2000年的29%變化至2007年33.48%,增長平穩,而2008年以后雖有短暫的上升但近幾年已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2014年相比于2007年已顯著下降8.2個百分點。表明中國國內運輸服務自我供給能力在逐漸增強,但進口數值上的持續增加則又說明國內運輸服務缺口依然存在。
運輸貿易逆差對中國服務貿易總逆差貢獻依舊較大,影響明顯。從2000年的660.1億美元,至2014年已達6140.4億美元,運輸服務貿易總額增長明顯。其中,運輸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為1344.01億美元。但運輸服務貿易逆差也從2000年的67.3億美元擴大到2014年的579.15億美元。逆差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中國運輸產業與世界運輸強國的運輸產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雖然運輸服務屬于較低級的國際服務,但中國繁榮的貨物貿易對其又存在一定的需求剛性,所以隨著其他商業性服務的繼續發展與優化,預計這一比率還會繼續衰減,但最終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
本文采取較為通俗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國際占有率指數分析,并運用橫向+縱向對比分析方法綜合分析中國運輸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3.1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分析
貿易競爭優勢指數也被稱為貿易專業化系數(TC)。這一指數表示的是一個國家的某一種產業的凈出口額與這個國家該產業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值。它的計算公式為:
TC=(Xit-Mit)/(Xit+Mit)
其中:Xit表示的是一個國家某一種商品的出口數額,Mit則表示的是這個國家該商品的進口數額。當TC<0時,表示i國的t種商品缺乏國際競爭力,且其值越小則表明劣勢越大;當TC=0時,說明i國t種商品的競爭力與國際持平;當TC>0時,說明i國t種商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且與之成正比,其絕對值越大,程度越深。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服務貿易統計2014》、WTO數據庫服務貿易數據計算,2000年~2014年中國的運輸TC指數值一直位于零以下。可以看出中國在運輸服務中一直處于凈進口國地位,在國際運輸服務貿易上具有較大的競爭劣勢。其中,2000年~2008年,能明顯看到TC指數的值逐年遞增。這表明,雖然TC指數值一直為負值,但中國運輸服務領域的競爭力在不斷增強,并在2008年達到了最大值。可以看到,由于受到當年世界性范圍的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TC指數又出現了大幅度下降,至-0.3以下。雖然2010年TC指數又一度上升,但增幅不大,之后也一直處于-0.3以下。這表明金融危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國的運輸服務貿易行業,中國雖實施了相應的刺激措施,但要恢復甚至增強其國際競爭力還有待時日。而考察2010年之后的數據,可以發現 TC指數值均為負值且絕對值越來越大,這表明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在金融危機后,在競爭力上表現出持續下降的不利態勢,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000年~2011年數據來自蘇巧琴《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2012年~2014年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服務貿易統計2014》和WTO數據庫服務貿易數據計算,在對美國、德國、英國進行橫向比較可知,中國TC指數在所列的國家中一直處在最低位,其中美國、德國的TC指數雖和中國一樣都是負數。但是這兩個國家的TC值都在-0.1附近浮動,且美國TC指數不斷趨近于0,德國TC指數近年來則表現出衰減的勢頭;而英國TC指數則從2008年開始由負轉正,并維持和擴大了這種競爭優勢,且在2014年達到了0.159的最高值。總的來看,四個國家中,中國的運輸服務競爭力雖然逐漸增強,但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反觀中國TC值則下降0.2之多,表明中國運輸服務業穩定性較差,應對危機的能力不足,極易受到世界性危機的影響,側面上也反映出中國運輸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另外,據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中國在2010年已基本走出金融危機,但運輸服務的TC值依舊持續下降,而美國則表現平穩,英國TC值則強勢增加,德國與中國表現相似,TC值均較2008以前下降明顯。這也表明,中國運輸服務穩定、恢復能力較差。
3.2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分析
為反映某國某種產業出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的大小,我們引入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這一概念,該指數表示該國的一種產業的出口額同世界該種產業的出口額之間的比例。具體公式為:
MORij=Xij/Xwj
公式中的MOR值代表某一個國家某一種商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Xij代表的是該國某一種商品出口額,Xwj代表的是在世界市場該種商品的出口額。理論上,MOR值越大,所代表的意義就是該國該種商品所擁有的國際競爭力就越強;反之,MOR值越小,競爭力也就越低。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服務貿易統計2014》、WTO數據庫服務貿易數據計算,整體上,中國運輸服務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逐年增加,而2000年~2008年,中國運輸服務MOR數值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也表明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在穩步增加。2008年之后,可以發現因受金融危機影響, MOR數值急轉直下,此后幾年,中國運輸服務MOR值雖有反復,但始終處于小幅度浮動的狀態,表明中國運輸服務國際市場占有率開始有趨于平緩發展的趨勢。
據2001年~2011年數據來自蘇巧琴《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2012年~2014年數據來自WTO數據庫計算,在對美國、德國、英國進行橫向比較中,可知中國的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明顯不具備競爭性,其中,又以美國、德國為代表,分別處于0.09和0.07(2008年后),表明這兩國具有強大的國際運輸服務輸出能力。而英國雖不如美德兩國對中國具有長期壓倒性的優勢(其數據在2008前后已被中國趕上),但常年積累的運輸服務貿易管理等經驗,使其服務貿易MOR值一直較為平穩。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世界背景下,2009年美國、德國、英國的MOR值不減反增,可見其國際運輸服務輸出的穩健性。因此,雖然中國國際運輸服務已有了長足的發展,MOR值從0.01增加到了0.42而趕上英國,但從這一點就可看出,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4.1加強運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運輸服務貿易作為中國服務貿易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發展的好壞對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加之運輸服務對貨物貿易的基礎性作用,因此,加強中國服務貿易的全方位優化建設必不可少。一方面,在基礎建設上,加快整合中小型運輸企業,形成具有較大船隊規模、承運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運輸企業;另一方面,應提高中國港口的貿易吞吐能力和港口管理效率。此外,在航空運輸方面,完善機場建設,優化機場布局和航線網絡,不斷促成有價值的新航線。相應的,還應該積極發展陸路運輸,以形成多層次、高效率的聯合運輸服務網絡。
4.2加強運輸服務人才培養,實現運輸服務的“供給側”改革
人才培養上,中國運輸企業競爭力較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運輸服務行業專業人才的供給不足,因此增強運輸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積累,是中國運輸服務業實現科技創新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政府部門應把培育擁有相關專業人才和引進海內外的專業人才作為運輸服務業發展的教育重點,加大相關專業的教育與科研投入,實現人力的“供給側”改革。
4.3發揮政府作用,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政府應加大對國內運輸服務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同時,既要重視同新航路周邊國家的貨物貿易,也要重視中國運輸等服務貿易的出口建設。在立足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加大對運輸服務市場的監管,對中外運輸企業施以同等待遇,增加國內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再者,政府應當發揮積極正面的國際運輸服務出口國形象,利用已有的國際貿易規則,加強與各國的貿易協商,從而有利于中國運輸服務業的發展及其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統計2014[M].中國商務出版社,2015.
[2] 紀希春.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J].現代營銷,2016(7).
[3] 蘇巧琴.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20).
[4] 劉運芹.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33).
[5] 王曉東,胡瑞娟.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12).
F752
A
2096-0298(2016)11(a)-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