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 咸陽 712100)
?
淺淡MOOC時代的微生物學教改
張好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咸陽712100)
[摘要]為了使微生物教學能夠順利應對MOOC的沖擊,文章嘗試對MOOC的優缺點以及微生物教學改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MOOC;微生物學;教學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8.198
1前言
進入21世紀,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也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數量、傳播速度、處理速度都在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增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本迅速下降,但同時海量的信息也對知識學習和掌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開放共享”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是全球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近年來教育領域出現了一種新型教育模式。MOOC一經產生就成為是國內外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同時引發了一場學習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微生物學具有豐富的素材資源,應對新型教育革命浪潮,如何吸取借鑒其優點,積極推進微生物學教學改革,值得關注和思考。
2MOOC的概況
MOOC一詞于2008年由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正式提出。2012年以來,由Coursera、Udacity、edX等平臺供應商進一步推動了MOOC的發展。MOOC引起了世界各個國家及地區高等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甚至有學者提出2012年是開啟MOOC時代的開元之年。[1]作為信息時代的新興產物,MOOC具有開發性、即時性、個性化、自覺的學習體驗、大規模的網絡特點,MOOC大大擴展了大規模的課程活動范圍、學生的地域范圍,并大大提高了參與學習人數規模。MOOC具有兩個一般性特征:一是開放性,對學習者沒有任何準入門檻,免費提供網絡課程資源;二是規模可伸縮性,課程是為無限數量的學習參與者設計,具有顯著的大規模性。
MOOC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①資源共享。由于不同大學之間課程與教學質量存在巨大差異,資源薄弱學校的學生無法享受到優質的大學教育,而MOOC打破了這種壁壘。②以學生為中心。MOOC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打破了傳統的課程組織方式,將課堂內與課堂外師生、教與學的時間進行重新安排,課堂外的時間學生從做作業“翻轉”為學習新的教學內容,而課堂內的時間則由教師講授知識“翻轉”為學生與教師互動討論。③內容優秀。MOOC主流平臺上,核心課程教師多為知名大學教授或該領域最前沿的研究者,不僅具有扎實深厚的基礎知識,而且代表了所在領域的主流思想,可以將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④設計科學。MOOC課程往往按照人的高效專注時間(15~20分鐘)設計,同時在編輯內容也按照人的認知規律進行排列,能夠清晰表達知識框架。⑤評價多樣。MOOC課程的考核可以通過電腦評分,也可以讓教師在互動當中評價學習效果。同時,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可納入成績的最終評定。[2]
MOOC的缺點同樣鮮明:①管理不嚴。傳統的教育當中,學生需要通過選拔性考試以確定自己的基礎水平和學業特長才會開始某一專業的學習,學習過程通常伴隨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并收取一定的費用。相比之下,MOOC對學習者完全開放且不收取費用,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②缺乏互動。MOOC學生數量巨大,教師無法同每個學生展開互動,使因材施教成了空談,同時學生的問題和疑惑無法及時解決。
3MOOC對微生物學教學的啟示
學生在MOOC時代學習微生物學知識,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在教室中的講授。他們更加渴望自主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和方式。應對這樣的需求,我們認為應該借鑒和利用MOOC提供的網絡資源和學習方式,分三個階段引導學生學習。
3.1課前的自我學習
在這一階段,教學團隊首先確定好課程內容,明確學習重點和難點,并將課程信息通過網絡傳遞給學生。教學團隊需要根際微生物學課程的特點制作PPT幻燈片,錄制視頻。并將課程的參考資料、相關的社會熱點以及MOOC提供的免費公開課提供給學生。學生在了解學習內容和時間安排后根據自身情況,利用各自喜愛的手段在方便的時間,對相關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的同時可利用微信、微博、QQ等網絡工具,將自己的學習心得與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分析。教師則通過及時關注學生動態,不斷優化課程內容。
3.2翻轉課堂及討論
翻轉課堂(TheFlippedClassroom也稱為“反轉課堂”或“顛倒教室”),由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兩位化學老師提出,他們將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而引起眾人關注。而真正被廣大教育者關注是在2011年由薩爾曼·可汗(SalmanKhan)在TED大會上發表主題為“讓我們用視頻重塑教育”的演講,將“翻轉課堂”介紹給全世界。[3]利用翻轉課堂能夠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只扮演發起者與協調者。教師負責啟發學生的興趣,提出關鍵的問題,誘導學生展開討論并講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有利于形成交流學習互動,有利于培養批判性思維及創新思維,有利于提高溝通交流能力。
3.3課后的總結評價
個性化學習方式需要改變傳統的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核制度。將學生的最終成績劃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并且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成績主要由課堂討論、實驗報告、教師的評價以及學生間的評價等方面組成。這些措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掌握知識,避免了學期末的死記硬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閱讀范圍、學習精度、理解深度的把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定,同時也審視自己在確定學習內容與提供學習資料間的關系。通過不斷的修正,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并增加學生掌握知識的范圍和深度。
參考文獻:
[1]肖薇薇.對“慕課”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4(8): 19-21.
[2]王麗梅,姜泓.慕課對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5(3).
[3]張金磊,張寶輝.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 73-78.
[基金項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費(項目編號:Z109021503)。
[作者簡介]張好強(1982—),男,河南安陽人,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及抗逆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