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江蘇淮安 223001
傳統媒體如何從“大眾傳播”走向“分眾傳播”
王文軍
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江蘇淮安 223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新形勢下,傳統媒體如何適應當前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如何肩負起主流媒體的擔當?筆者擬結合實踐工作就分眾傳播話題進行探討。
分眾傳播;新聞輿論;內容為王;傳播渠道
曾幾何時,報紙和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傳播由“一對一”的人際傳播演變為“一到多”的大眾傳播,如果說這是媒體和社會發展的一次進步,那么眼下,以受眾為主體的信息獲取方式逐步取代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則可以稱作是媒體發展的又一次飛躍。
面對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受眾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從需求出發,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甚至不同文化水平的受眾,對信息渠道和內容的選擇一定存在差異,看什么、不看什么,受眾享有絕對的主導權,而這也正是分眾傳播的基礎。分眾傳播意味著承認差異、尊重個體,不再“求同”,允許“存異”,這種轉變是技術進步推動的,也是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認清這種轉變,才能看清當今傳統媒體的生存和傳播環境,構建起輿論引導新格局。
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正是表現在對多元化新聞輿論的引導能力上,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傳統媒體如何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不斷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筆者認為,在當今媒介多元格局中,面對不同受眾、不同需求、不同價值觀,傳統媒體要始終堅持主流媒體的社會擔當,進而實現主流媒體對不同人群的有效輻射,營造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輿論氛圍。
基于個體的差異性,受眾市場可以細分為若干個受眾群。根據各個受眾群的特色,精準受眾定位,不僅可以避免在傳播中分散用力,還能將現有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集中使用于一個或幾個目標受眾群,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傳播,為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觀眾分別提供各具特色的專門化節目,這樣也使得頻道資源配置更為合理。
自2012年開始,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陸續開設了《同在藍天下》《創業清河》《法治城管》《工商縱橫》等專題節目。其中,手語新聞節目《同在藍天下》面向全市30多萬殘疾人朋友,節目定位為“倡導助殘風尚、構建和諧社會”,主要向廣大殘疾人朋友解讀相關政策法規和宣傳扶殘助殘典型。首期節目播出后,就有殘疾人朋友激動地打來電話,或咨詢問題,或傾訴自己的故事。目前,《同在藍天下》已播出近4年,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而另一檔專題節目《創業清河》則定位為“弘揚創業精神、聚力創造未來”,這檔節目主要針對創業者群體,與后來淮安“全民創業、淮商崛起”的號召不謀而合,尤其是欄目中一些精彩的創業故事深入人心,給了廣大創業者和觀眾以深刻的啟迪和經驗。《法治城管》節目更是成了淮安整個城管隊伍形象的窗口,對于緩解城管和經營戶之間的矛盾,營造和諧社會氛圍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作為順應市場分流的一種手段,分眾傳播可以說是一種量身定做的個性化傳播。但每天面對爆炸式增長的海量信息,關鍵還是要吸引受眾注意,讓受眾成為自身分眾體系的一員,否則一切都是枉然。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只有堅持內容為王,致力向受眾提供更為權威、深度、多元的信息內容,才是傳統媒體揚長避短的制勝之道,通過分類加工優質內容,將最大限度的吸引受眾注意,最終實現傳播效果的廣覆蓋、多層次、立體化。
人才資源是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之一,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速度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但在深度報道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分眾傳播的節目,更應該突出群體特點。如《同在藍天下》節目開設了“風采”專欄,定期推出自強不息的故事;《創業清河》開設了“創業路上”專欄,每期介紹一位創業者的事跡,這些量身定制的節目頗受好評。
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沖擊,傳統媒體還應當保有一份情懷,這份情懷就體現在報道內容的選擇上。好新聞應當具有情懷和溫度,大到多設計一些富有思想性的好節目,小到多采制一些有深度、有溫度的好報道,這些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淮安新聞聯播》欄目一直在不斷探索轉型,報道領域從單一時政新聞逐步拓展到“時政+大民生”,只要事關百姓切身利益,都是記者報道的范疇。
新媒體時代,渠道擴張應當成為傳統媒體的重要戰略選擇,筆者認為,應當在保持內容優勢的前提下,加強對傳播渠道的占有,增強受眾獲取內容資源的便利性。這里所指的渠道擴張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讓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為己所用;二是加強對其它傳播渠道的建設。
2016年4月3號晚,和頤酒店女子遇襲事件經新浪微博發布后,引發強烈反響,截至4月12號上午,累計閱讀量達27.1億,幾乎是中國總人口的兩倍。這組數據表明,網絡平臺已成為當下信息發布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傳統媒體也要學會利用網絡社交媒體的優勢來為自己打廣告。
在用好新媒體的同時,也要努力實現對新媒體傳播渠道的控制,要進一步強化網絡媒體、手機電視等其它媒介形態的建設,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多渠道的傳播態勢。以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為例,旗下淮安視聽網于2011年建成運行,“無線淮安”手機客戶端以移動智能終端為載體,以融媒體技術為支撐,融合新聞資訊、政務公開、便民服務和社交娛樂等多項功能為一體,整合廣播電視特色資源,打造出屬于淮安人自己的無線應用。在聚合全國5 000多家媒體、國家機構的《今日頭條》推薦引擎發布的“政務頭條號”閱讀量排行中,“無線淮安”手機客戶端曾連續兩個月進入排行前十名,去年9月份閱讀量125萬次,排名全國第二,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上宣傳了淮安、推介了淮安。
進入全媒融合時代,傳統媒體的融合互動不僅體現在與受眾的密切聯系中,還應當體現在自身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中。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2016年大型全媒新聞行動變“單兵作戰”為“全媒聯動”,在新聞行動推進過程中不斷提升記者的能力,強化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同時不遺余力推廣本臺淮安視聽網、無線淮安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品牌。這次新聞行動從選題策劃開始,就打破媒介壁壘,各欄目負責人、編輯、記者集思廣益,匯聚全媒智慧,采制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的宣傳報道。
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傳統媒體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新媒體時代,讓傳統媒體的信息和內容呈現到不同的受眾群體面前,是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主動適應當下受眾分眾化、差異化特征,傳統媒體才能講好百姓故事,傳遞好黨和人民群眾的聲音,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G2
A
2096-0360(2016)16-0169-02
王文軍,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