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生
再談斬殺稅務紅頂中介的緊迫性
李樹生
黨的十八大以后,一些地區的稅務部門和稅務人員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強行要求納稅人在辦理相關涉稅業務時提交稅務師事務所出具的涉稅鑒證報告,或者把應當由稅務機關自己完成的工作故意委托稅務師事務所來完成,以及其他權力出租和利益輸送。這些丑惡現象,不僅增加了納稅人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損害了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的形象,極大地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須立即斬殺這類紅頂中介,嚴厲查處官商勾結。
斬殺;稅務紅頂中介;緊迫性
(一)擾亂市場秩序滋生腐敗溫床
紅頂中介最大的危害便是它打著政府的旗號,服務亂、收費高、搞壟斷,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損害了群眾利益,危害國家機關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稅務中介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其行為本來是一種市場行為,可一旦戴上“紅頂”的帽子,就帶有了濃厚的官味,沾染了行政權力的色彩,一頭勾搭權力、一頭收取費用,把許多不符合條件的事情辦成,直接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因此,紅頂中介成了滋生貪污腐敗的溫床。2008年至201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中介組織貪污賄賂犯罪達923人,分布于工程建設、執法司法、金融信貸、土地礦產、財政稅收、國有企業等行業,涉案領域十分廣泛。
(二)嚴重加大了企業負擔,涉稅企業叫苦不迭
如今稅務紅頂中介查賬報告的費用越來越高,以前500、1000的都有,現在漲價漲得厲害,稅務紅頂中介報價表上顯示,企業全年營業額低于50萬的,收費2000元;50萬以上,收費為從營業額的0.008%到0.2%不等。如果企業全年營業額只有50萬,意味著你每月營業額還不到5萬,這樣的企業財務能復雜到哪里去?額外交2000元買查賬報告,有必要嗎?按這個定價表,如果營業額超過1億,就要交4.5萬購買查賬報告,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按道理來說,這應該是企業自愿行為,不應該由稅局統一要求。但現在全國絕大多數企業,都要交查賬報告,甚至很多零收入、零報稅的企業,都被要求購買稅務中介報告。某位區稅局局長甚至在召集納稅人大會上公開說,經過稅務中介查帳,稅局就不去查了,如果沒有查賬報告,查到你們破產!鑒證報告還存在“收錢就出,質量不高”的情況。廣州市國稅局一份內部匯報材料稱,某所出具報告六千多份,備案的注冊稅務師僅43名,僅有兩人出具報告。更有甚者,在稅務中介檢查時,稅局領導明確告知企業,稅款可以少交點,但是稅務中介檢查費必須多給一點。赤裸裸地暴露了不惜犧牲國家利益,官商勾結的丑惡嘴臉。另一方面,企業與政府通過紅頂中介互動的過程,無疑會給企業帶來錯誤的導向,長此以往,企業會普遍滋生“走偏門”的思維。
(三)權力出租利益輸送成常態
隨著各級政府部門加速簡政放權,一大批審批事項被取消或下放。然而,一些擁有特殊利益關系的稅務紅頂中介機構卻悄然換“馬甲”,改“面子”不改“里子”,從政府手中接過認證、審查、評估、收費等審批權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要嚴防以紅頂中介替代行政收費的現象。“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被社會各界痛斥為“二政府”。通過形形色色的手續、關卡、資質、認證,紅頂中介們蠶食著行政審批改革的紅利。有些稅務局退休的干部,在注冊稅務師協會擔任職務,難免會發生可能的灰色利益輸送。如從2002年開始,廣州市稅務局長期要求企業提交查賬報告(業內也稱鑒證報告、中介報告)。廣東省注冊稅務師協會的領導名單,曾任省市稅局領導的人比比皆是。官商勾搭之下,紅頂中介里的權力出租、利益輸送幾乎成了常態。有的稅務部門將稅務紅頂中介當作“小金庫”,轉嫁自身應承擔的費用,或報銷部門、個人費用;有的稅務工作人員在紅頂中介領取加班費、補貼、福利等;甚至,還有一些紅頂中介異化為腐敗的“掮客”,如稅務紅頂中介至少要把業務收入的一半分給稅局領導和有關人員。
(一)堅決貫徹國稅總局文件精神
堅決貫徹執行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8月4日發布的關于全面開展嚴禁稅務人員違規插手涉稅中介經營活動專項治理自查工作的通知(稅總函389號)。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清理檢查;進一步狠抓整改問責。徹底斬斷稅務機關稅務人員與稅務紅頂中介的利益鏈條,從而建立清爽的政商關系。有利于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各地稅務機關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站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以及辦稅服務廳12366熱線納稅人學堂等載體,大力宣傳稅務總局對規范涉稅鑒證服務嚴禁強制和指定代理嚴禁稅務機關和人員違規插手稅務紅頂中介經營活動的有關規定,讓所有納稅人知曉每一項清理規范稅務紅頂中介的改革措施,及時了解和準確掌握相關政策。
(三)立即將目前所有注冊稅務師協會、稅務中介機構與主管部門脫鉤
“協會、中介的性質應是行業自律組織,它的受益人應該是會員,而不是過去所在的部門或者部委。此外,所有退休的干部,不允許在任何協會擔任職務,以斬斷灰色的利益輸送過程。要防止紅頂中介成為“權力掮客”,必須摘掉“紅頂”。稅務中介機構與政府徹底脫鉤,不但官員不得在中介機構兼職,退職后若干年內也須有職業限制,如規定退休后三年內,不得到原業務范圍內的涉稅中介任職,或從事涉稅中介營利性活動,包括其家屬子女也不能從事相關業務。同時對稅務中介服務的合格標準進行明確規范,公之于眾,防止政府部門或其工作人員為了讓有利益關系的紅頂中介上位,故意刁難卡壓。
(四)成立網上中介超市
實行網上入駐,全程網上監察。山東省濱州市毅然在稅務等紅頂中介服務亂象叢生的難題上率先破冰。對政府投資和使用國有資金限額內中介服務項目,均按照公平公開原則進行網上競價或網上搖號,有效切斷了稅務等紅頂中介與稅務等政府部門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鏈條。企業可以在這里“貨比三家”,找到自己滿意的稅務等中介機構,中介超市不僅提供了稅務等中介展示實力的平臺,提高了社會知名度,保證了市場公平、公正的業務競爭。而且有效遏制了稅務等政府部門的權力出租。
(五)加大斬殺腐敗力度
各有關部門加大對稅務中介領域的違法亂紀等嚴重問題的打擊力度。截至當前,全國稅務系統已嚴肅處理27個省(市)的533名稅務干部違規插手涉稅中介經營活動的問題;責成58家單位收回出租或無償提供給稅務師事務所使用的辦公用房;清理10個單位與稅務師事務所食堂搭伙問題;整頓10個單位與稅務師事務所的經費、車輛、人員搭伙問題;取消2個省的2家稅務師事務所執業資格。對構成違法犯罪的應及時移交司法機關依法嚴懲,堅決鏟除稅務紅頂中介。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南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