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
[摘 要] 舉辦高校文藝晚會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而且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如何舉辦一場高質量的大型文藝晚會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以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首屆大學生風采大賽為例,從晚會的策劃、編排、現場、新媒體的應用等幾個方面探討舉辦高校大型文藝晚會的一些經驗。
[關鍵詞] 校園文化;文藝晚會;策劃;新媒體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229
近年來,高雅藝術進校園、大學生藝術展演等文藝活動在教育部的廣泛推廣下展開。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中也提到要求每三年舉辦一次高校藝術展演活動。因此,提升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文藝晚會質量的要求就顯得更為迫切。在擔任輔導員工作近一年的時間里,筆者也參與舉辦過多場高校大型文藝晚會。現就以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首屆大學生風采大賽為例,僅就高校舉辦大型文藝晚會中的問題談幾點思考。
1 晚會策劃力求完美
1.1 “接地氣”的晚會主題
主題是一場晚會的靈魂和精髓。晚會的所有宣傳、編排、設計等都依賴于晚會的主題。它不僅指明了活動的方向,明確了晚會的中心思想,也對活動的展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延伸作用。一場好的晚會只有緊扣主題,才能突出晚會的效果。此次風采大賽選取 “新生正能量”作為主題。有兩層方面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將“新生”作為名詞。面對新進校的所有大學生,希望他們在大學期間,放飛青春與夢想,在屬于他們的舞臺上,展現自我的風采。第二層含義是將“新生”作為動詞,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在學院掀起新一輪的正能量,這其實也是本次活動的最終目的,以晚會帶動氛圍,鼓勵同學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一個主題,兩層含義,較為新穎。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尤其是面對一群“90后”的大學生,高校晚會主題的確定也應該不單單局限于這種喊口號的形式。較之“喊口號”的主題形式,這樣的主體更加“接地氣”。這種“接地氣”的主題形式更貼近同學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受到同學們的喜愛,這也為我們日后的晚會主題指明了方向。
1.2 個性化的晚會宣傳
當然,一場晚會能否成功,晚會宣傳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宣傳工作開辟了許多新途徑。禮堂、食堂、宿舍區門口張貼海報的宣傳活動形式已經顯得較為沉悶。在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風采大賽中,既采用了在公共區域張貼海報的宣傳形式,同時,也舉辦了三場專場宣傳會,在宣傳會中加入了演唱、舞蹈、魔術、派發禮物的多元化方式,吸引了很多的同學駐足觀看,也引得在場同學紛紛報名參賽。不僅如此,同學們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便可了解最新的宣傳活動和賽事資訊,參與討論以及為喜歡的選手投票。事實證明,這種人性化的宣傳工作形成全員參與的形式。這也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晚會的主導趨勢。
2 節目編排創意創新
2.1 豐富的節目形式
節目形式的單一好像已經成為高校晚會的一大主要弊端。在節目形式上,在風采大賽的初賽與復賽中,演員表演的節目形式較為單一。為了使大賽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對初賽的節目進行了系統的整合與編排。整合的原則是力求節目形式更加豐富,節目內容更加完整。首先,采取兩兩節目組合的方式,自由搭配。這樣使得節目形式較之前豐富,節目內容較之前完整。通俗來講,就是節目變得更好看了。事實證明,在之后的晚會演出中,這種較為豐富的節目形式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歡迎。組合的節目形式也已經替代了過去單一的節目形式受到高校文藝晚會的推崇。
2.2 亟待解決的表現力
在演員表現力上,演員表現力不夠,演員表演過于業余。作為醫科類獨立學院,學生在文藝方面的才能相比專業類的藝術學校較弱。舞臺表現力也不足。為此,在大學生藝術團的幫助下,聘請了一些專業的指導老師來為本次比賽進行了專業的指導,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并不是很明顯。在這方面一直是困擾筆者的一大難題,也希望在以后的實踐里,得到一些更多的經驗。
3 現場氣氛調動情緒
3.1 流行元素調動現場氣氛
從觀演的角度來看,隨著各類音樂、舞蹈、綜藝、體育、選秀、真人秀等類型節目的廣泛出現,受到了觀眾的歡迎,成為當下主要的娛樂流行元素。晚會的舉辦,也應多多融入這類流行元素,想要和觀眾產生共鳴,引起觀眾的興趣,調動觀眾的情緒,就要在保持節目藝術性的同時,緊跟時代潮流,演員所選節目的流行性也成了調動現場觀眾氣氛的一個重要元素。
3.2 舞臺布置烘托現場氣氛
從現場布置的角度看,舞臺的布置也對調動現場氛圍起到一定的作用。舞臺布置是否溫馨,是否專業,直接影響到觀眾對整臺晚會水平的判斷。在此次風采大賽中,選用了兩塊高四米寬三米的大型噴繪作為舞臺的副背景,同時在舞臺邊搭配環繞型氣球,另外,在舞臺的包邊處理上,將所有參賽選手的海報印刷成大型的長噴繪,貼在舞臺邊上。在舞臺的兩側也印有本次晚會二維碼的噴繪。給在場的觀眾同學留下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在接下來的晚會里,也展現了較好的舞臺效果,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因此,舞臺的布置對調動晚會氣氛有很大的烘托作用。
4 點睛之筆的新媒體運用
4.1 新媒體彌補晚會瑕疵
在LED的運用可以掩蓋選手舞臺表現力的不足。我以本次風采大賽的例子作為說明。在本次風采大賽的前兩次彩排中,一直被選手舞臺表現力不夠的問題困擾,演出迫在眉睫,改變演員舞臺表現力也并非一日之功。于是決定改變原有的LED屏幕上單一的靜態PPT照片,換為動態的視頻畫面。此次晚會在LED視頻上的大膽創新,也成為學院其他活動效仿的對象,掩蓋了選手在舞臺表現力上不足的問題。
4.2 新媒體提升晚會參與度
新媒體的運用不僅在晚會的現場得到了體現,在晚會的宣傳上同樣存在,在風采大賽中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掃描二維碼、拍攝選手的宣傳視頻,賽前采訪視頻,老師領導祝福視頻,等等。在本次風采大賽中,首次運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觀眾喜愛的選手投票活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關注。不僅形式新穎,也提升了全民參與度和活動知名度,更為公平的投票形式,也讓比賽結果更為透明化,學生心中的“最佳節目”“最佳選手”替代了傳統老師評選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熱情。這成為本次比賽中新媒體運用最受歡迎的地方,同時也成為之后學校活動的模仿對象。
5 結 論
風采大賽的成功舉辦讓筆者在組織過程中受益良多,在學習到很多實踐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同時,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電視傳媒的不斷進步,觀眾的審美水平也隨之提高,對高校文藝晚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就要求輔導員要緊跟時代潮流,及時了解網絡資訊動態,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推陳出新,不斷融入新元素,為高校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努力,同時為廣大師生獻上一道豐富的文化大餐。
參考文獻:
[1]陳永斌,潘紅霞.傳媒類高校特色校園文化的培育與實踐 [J].中國青年研究,2009(2).
[2]胡智鋒,周建新.電視節目編排三論[J].現代傳播,2006(5).
[3]王彬潔.高校文藝晚會的策劃與構思[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