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孟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學院校學生貧富差距對德育的影響
盧孟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在現今醫學院校中,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且家庭條件也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學生間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現象。在本文中,將就醫學院校學生貧富差距對德育的影響進行一定的研究。
醫學院校學生;貧富差距;德育
德育一直是高校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在現今醫學院中,學生間貧富差距情況嚴重,不僅對家庭困難的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甚至對學生群體乃至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了對該種情況進行積極的改善,就需要高校能夠做好實際情況的把握,以針對性措施的應用做好德育工作。
2.1 人生價值功利化
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人生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人們對人生價值具體內容、實現途徑以及評價標準的看法。作為科學的價值觀,需要從人的社會性、利益以及人的本質等方面進行定位,即個人在對自身價值進行實現的同時促進社會的積極發展,在此過程中,個人價值是同社會價值相統一的。而在現今校園貧富差距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很多學生由于受到拜金主義的影響而缺少對公共利益進行維護的意識,甚至為了滿足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公共利益。
2.2 行為現實化
貧富差距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學生對金錢產生了過分的重視,在個人價值功利化的情況下使自身的行為變得更加現實。在該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在對某件事情進行衡量時,首先考慮的就是該事項是否能夠為自身帶來利益,如果經過判斷沒有利益獲得,即使對社會、他人非常有利也懶得去做,而當經過衡量具有利益時,甚至會出現為了利益而違背社會公德、乃至違反法律的情況。“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學習好不如家庭好”等錯誤觀念的存在正在校園中暗暗滋長,在該種思想的傳染下,很多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正在逐漸減弱,在參加校外活動時,更多的是同金錢進行掛鉤,且在校內開展活動時也過于考慮金錢以及自身利益進行聯系,都對德育工作的開展以及校園風氣的建設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2.3 信仰危機化
所謂信仰危機,就是個人信仰保持的失敗,是人們人生信仰產生動搖、感到失落的一種心態。隨著社會貧富差距的加大,學生在看到家庭條件較好學生的穿、玩時,對共產主義理念逐步產生了動搖,并因此逐漸喪失、丟棄了共產主義信仰。信仰倒下之后,伴隨學生的則是迷惘與迷惑,開始對自身的存在感到困惑,甚至可能出現破壞公共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等情況,無論是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還是社會主義的發展都是一種非常大的影響。如何能夠對學生共產主義信仰進行良好、有效的重建,則成為了現今大學德育工作開展中非常嚴峻的一項問題。
2.4 心理失衡化
高校學生貧富差距的愈發懸殊,則很可能由于學生的心理失衡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有的學生將自己同其他學生的貧富差距理解為他人或者社會的過錯,對社會逐漸產生了一種仇視心理,甚至在該種心理的指引下對他人采取報復;也有少部分生活條件較為富裕的學生因此產生自負心理,過于依賴家庭,盲目追趕潮流、花錢大手大腳,在逐漸沉溺于物質享受的情況下走向頹廢。
3.1 加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
在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可以說是符合時代發展、使學生在復雜生活條件下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大學生作為我國青年一代的特殊群體,不僅具有較強的思維敏銳性以及創新精神,且在社會浪潮中,也扮演者變革先鋒的解決,其價值觀、人生觀的變化,可以說是對主體意識重塑以及揚棄的基本走向,具有著較為鮮明的社會變革痕跡。與此同時,其由于年齡方面的限制,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不成熟以及社會實踐層面的缺失與局限,就使其價值觀念往往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以及不穩定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對此,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師能夠對其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這部分知識的講述,在對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進行增強的同時使其能夠更為正確的對社會發展規律產生認識,更為清晰的理解現今社會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及愛國主義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對市場經濟沖擊正確對待的基礎上能夠堅決抵制來自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最終建立起具有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
3.2 加強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艱苦奮斗是我國的重要精神,也是我國革命勝利的重要保障。對艱苦奮斗精神進行集成與發揚,可以說是對我國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目標進行實現的重要需求。對此,就需要根據我國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作風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樸素的精神風范作為實例,以此對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進行教育、引導,使其在對正確消費觀進行樹立的同時將寶貴的校園時間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放在自身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上。
3.3 積極開展勤工助學
通過勤工助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對學生自強自立的精神以及勞動觀念進行樹立,同時也能夠給予貧困學生一定的報酬,使其在緩解生活問題的同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當中。作為醫學高校,需要對勤工助學這項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視,在學校的統一管理、組織下更好的開展該項工作,使貧困學生能夠認識到,通過自身的努力,才是未來人生路上的前進方向。
3.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醫學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應用自身的醫療資源優勢,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校內心理咨詢指導機構進行建立、健全,通過專業化心理咨詢服務的應用,更好的對遇到問題、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提供指導,使其在打消疑惑的基礎上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貧富差距的存在,對于高校學生、高校德育的影響不容忽視。對此,需要醫學院校能夠把握存在問題,以針對性德育工作的開展更好的為學生指明方向。
[1]李鯤鵬,翟靜.貧富差距對貧困大學生的影響調查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01):55-56.
[2]謝更興.論大學生貧富差距的現狀及對策[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102-102.
[3]徐志剛.貧富差距對貧困大學生影響狀況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0(22):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