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十堰市東風教育分局第七中學
初三學生的心理疏導方式探索
劉艷芳
十堰市東風教育分局第七中學
邁入初三的學生,會時刻成為學校、家庭重點關注的對象。繁重的功課和頻繁的考試會是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基本寫照,這都會給他們心理上造成了多種無形的壓力。另外隨著中考的日益臨近,學生升重點高中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加,他們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會產生更加明顯的變化。初三階段的學生大致有以下幾種心理特點:1、思維能力空前提高,不輕易接受成人觀點,愛爭論,希望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但往往會以偏概全,顧此失彼;2、理想壓力空前增大,想進重點高中的欲望陡然提升,但思想和行動脫節嚴重;3、學習熱情大打折扣,考試一旦不理想就自暴自棄,一點小小的打擊就萎靡不振;4、厭學情緒激化,這主要指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上課不聽講,不愿寫作業,不愿談學習等等;造成以上幾種心理特點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1、溫室環境,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習慣包辦一切,學生除了學習無所事事,無所適從;2、學生及家長不切實際的目標追求,往往造成事與愿違的失落感,影響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3、繁重的考前復習形成心理的重負感,學生不但身累,心更累,日積月累,身心俱憊;4、學生自我評估的片面性導致自我意識產生偏差,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5、單一的價值觀造成學生心理恐慌,學習就是為了考高分,上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掙大錢,做大官,光宗耀祖。作為初三年級的班主任、課任老師以及家長,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情緒波動,利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相關知識,科學系統的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正視現實,面向未來,變壓力為動力,就顯得尤其緊迫和重要。
初三學生;心理疏導;探索
在此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對學生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進行探索:
1、家庭教育方面:面對種種關懷愛護的重壓之下學生產生的“初三恐懼癥”,首先家長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學生在初中讀書,必然會把上重點高中作為初中階段學習的階段性最重要目標,到了初三心累身累也屬正常現象。不要過分地包辦一切,若那樣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懷疑自己的水平質疑自己的能力,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懦弱和不自信。放開手讓他們勇敢地去拼搏和嘗試才是最好的選擇。孩子因年齡知識結構所限,心智不太成熟,過多的干預和要求只能使他們產生負面情緒。家長一定要學會引導他們,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陽光,這是學習有效性的最大保證。
2、班主任方面:經常利用主題班會,營造互相鼓勵的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備考的信心和斗志;用具體談話的方式幫助學生甩掉煩惱,讓他們明白“只有輕裝上陣才能取得預期的成績”;讓學生定好保“Y”爭“Z”的奮斗目標,即現有水平能考取的最低目標和自己努力爭取的最高目標,這樣學生備考時就會目標明確,心底踏實,精力集中了,才能幫助學生以積極平穩的心態迎接中考。
現在學生的成長的環境和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而他們吃苦精神和奮斗意識很欠缺,隨著初三功課日益繁重、外界壓力的不斷增大,他們中一些人的負面情緒逐漸顯露:叫苦叫累的有之;放松紀律要求的有之;自我放縱、自暴自棄的有之。針對以上種種情緒,班主任要適時的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心理疏導,并讓他們明白:①、矯揉造作凡事喜歡找臺階找借口是弱者的表現;②、自我放縱、自暴自棄是不自信的表現;③、而盲目自信則會危險重重;④、明確是行動的燈塔等等。經過分析疏導,讓學生相信:不能求知道路上的弱者,比起祖輩的艱辛、父輩的努力,比起在各條戰線上的勞動者的貢獻,他們所面臨的壓力和困難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連中考都不能勇敢面對,又如何面對今后的漫漫人生!
實踐證明,孩子們需要這樣的開導和鼓舞,經過心理輔導過的學生,都能不斷地汲取力量,認清方向,開闊胸懷;都能克服各自的弱點,并能鼓足干勁,奮勇爭先。
讓初三學生的心理負擔,通過適當的方式宣泄和釋放,他們就可以減緩壓力。讓初三學生把面對中考的諸多困難寫下來,然后列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把解決不了的交給班主任,也可以交給家長或自己最信賴的朋友,請求幫助。一定要擯棄“怕失敗”或曰“輸不起”的思想。班主任應當教會孩子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對自己的求知歷程要有正確的評價。可以把諸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經典勵志故事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人們看重的不是移山填海的結果,而是那種不畏艱辛,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初中三年的目標,不僅僅是學到文化知識,高分考上重點高中;考不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己百折不撓、迎難而上、務實勤勉的精神,這才是我們走向輝煌的最基本保證。
為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為了他們將來能在社會立足,我們每一位班主任、老師和家長都應以這種健康的心態來看待學生、教育學生、疏導學生,讓我們的每一名初三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美好未來!
[1]葉浩生.主編.心理學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2]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劉艷芳(1972-),女,河南省林縣人,中教高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