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倩
(河北省安國市伍仁橋學區郭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1201)
?
讓小學生愛上習作并不難
許倩
(河北省安國市伍仁橋學區郭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1201)
摘要:作為地處偏遠地區農村,學生們的生活面狹窄,體驗不豐富,素材積累不充分,不留心觀察生活,缺少從生活中攝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形式是抄、編、臨,習作教學成了教師的"燙手山芋"。的確,農村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瓶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文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開展活動、創設情景、小游戲等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愛上習作。
關鍵詞:小學;學生;作文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需要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我校地處農村,孩子有機會接觸自然,享受大自然,感受農村生活的淳樸,只是不留心觀察生活,缺乏善于發現的眼睛,缺少從生活中攝取材料的能力。在教授語文a版第9冊第13課《傲霜篇》時,最后一自然段“真不愧是一種富有晚節的可愛的花兒。我愛它們超凡脫俗的風姿,我愛它們暗暗浮動的幽香,我愛它們清雅大方的神采,我愛它們平易簡樸的本色,然而,我更愛的是它們那傲霜斗雪不畏強暴的高尚情操。”排比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值得借鑒。于是,我組織學生進入安國馨香花卉市場進行實地觀察,選定一朵自己喜歡的花。仔細觀察它的各個部分,仿照課文寫成小段落。在觀察過程中我補充,觀察時不僅要看,還要摸一摸,聞一聞。經過實地觀察以后,學生的作文真實細膩。仿佛有一朵美麗的花兒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令人過目難忘。
親近自然。去撫摸樹葉上的每一條葉脈,其實它們也熱血沸騰;去輕揉土地上的每一顆沙礫,原來它們也有著頑強的心;去呼吸自然里的空氣,原來它們也心潮澎湃;去撥動溝渠中的流水,其實它們也有著溫柔的情感。人與自然情感的交流,是一次美的享受,是一次心靈的旅程。
此外,我還開展了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通過各種各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融入家庭,走向社會,親近自然,最后再回歸課堂。
情景教育專家李吉林認為情境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境”。當情境在課堂上以再現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教師則要放下教師的架子,真真正正做好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對學生從不同角度發表的觀點和意見要給予肯定,不能為了滿足這一堂課的習作要求而壓抑學生的閃光點,要善于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陽光的燦爛,在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
通過扮演角色讓學生體會情境。小學生都有活潑、好動、喜歡玩的天性,如果能將這一特點在習作課上與有趣的表演結合起來,那么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高,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進行角色體驗,就可以更深入地體會每角色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同時通過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淡化了教師的說教、講授,重視了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也減輕了知識技能的訓練,注重了學生對角色的表現;淡化了教學的結果,關注了教學的愉悅過程,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新理念。
在平時的訓練中我讓學生進行各種角色體驗,讓他們體驗人際間的真情與關懷,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體驗合作和交往的重要性,體驗一個個成功后的幸福、失敗后的悔恨沮喪等等。如在家里,讓他們當個好兒子好女兒,好孫女好孫子,給媽媽洗腳,給爸爸捶背,當奶奶的眼鏡,當爺爺的拐杖,星期天我讓媽媽休息等等;在社會上,可以讓學生當一次小記者,當一回小交警,作一回小調查員;在學校里,讓他們做一天值日生,當一回主持人。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奇的事物,又善于模仿,讓他們進行多種角色體驗,既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心理,又解放了他們的手、腳、嘴等,符合了學生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而且還是一個沒有壓力的作業,因此,學生都樂于參與。在角色體驗中,學生也不知不覺地輕松地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只有參與角色體驗的學生寫出來的感情最深,表達得最充分,這正是進行了角色體驗的效果。
為了豐富學生的素材,我還設計了很多鍛煉寫作能力的小游戲。起初,每天上課前采用抽簽的方式進行“我講我的小故事”。同學們有的講述自己知道的小故事,小笑話;有的講述自己在假期和日常生活中經歷的記憶深刻的事情。從起初的一小段到最后講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
我知道有了“說”的經驗,就有了“寫”的材料,于是,“小練筆”開始上場了。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字數不在多少,感情卻要真實。每天我進行批改后,都在班里逐篇講解。同學們或多或少的窺探欲使講解變得格外有吸引力,要么深受感動,要么點頭稱是,就這樣無意識的收獲了。
現在,再看看他們的作文,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可是還是不夠生動。于是,我又設計了寫日記和寫讀書筆記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凡是覺得新鮮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物就把它記在日記中;把平時讀得課外書、教科書中的好詞佳句段落寫在讀書筆記中。教師定時檢查或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互查、合作交流、取長補短豐富積累。教師并用一定的時間形式進行總結表彰。
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我認為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激發學生的作文的情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好習慣,在生活中、課外閱讀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才會愛上習作,真正體會到何為“下筆如有神”。我相信,學生們的習作之路今后將一片陽光。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