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龍
(寧夏鹽池縣第五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
關于高效課堂合作學習小組的思考
馬景龍
(寧夏鹽池縣第五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摘要:高效課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現代課堂教學形式,它是以模式驅動,以導學案統領,以合作學習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本質,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以“信仰學生”為宗旨的一種教育思想體系。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實際,積極為學生創造適合小組合作交流的條件,幫助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關鍵詞:高效課堂;合作學習;理性思考
課堂興,則學校興;課堂生動,則學校文化生動。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的癥結在課堂,課改的突破口也在課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課堂”?簡言之,“高效課堂”既體現教師“教”的高效,也體現學生“學”的高效;教師教的高效主要包括教學語言的高效、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達成的高效等,學生學的高效主要包括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高效,所學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和形成學習力的高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實際,積極為學生創造適合小組合作交流的條件,幫助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組名:有美感好聽易記;積極向上;大氣磅礴。
(二)組訓:言簡意賅,積極向上;內涵豐富。
(三)布置(教室后面黑板):班級文化,美觀、大方、有創意。
(四)分組原則。學習小組的劃分根據班級實際,合理分組,二人一小組,四人一大組。小組劃分采取“立足有效帶動學困生,有力推動全班學生”的原則,將分組情況張貼在班內,組長名字下面畫橫線,便于各代課教師運用。分組要科學,每兩人中有一個小組長,負責兩人的交流研討以及評價。四人中有一人為大組長,主要是負責對本組組員進行點撥與釋疑、檢查與督促、把脈與開方(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由1教4和2教3,最后的學習成果由4號同學來展示)。每組每位同學“對號入座”,合作學習時每完成一項任務后全組“組裝”和交流。學習任務從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一項,完成任務后相互交流。這樣,小組成員揚長避短,可以起到互補作用,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初見成效。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培養。
1.培養到什么程度----制定目標。要制定階段目標,訓練好示范學生。一年級目標,抓好組織教學,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能大方的說話,語言比較流暢,能與其他學生有眼神交流,有適當體態,建議開始組建2人小組。二年級目標,初步建設2人合作學習小組,有分工、有合作,能互相補充,能合作講解某問題。三到六年級目標,建設4人小組,形成小組文化,合作學習小組能正常運行,逐步提高形成合作技能,熟練開展合作學習。
2.什么時候去培養——時間保障。課前3分鐘,每個學生按學號輪流上臺展示自己準備的內容。課中n 分鐘,根據教學內容安排把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可以進行專項練習。
3.到底怎樣培養-----方法選擇。
分組分工:小組長負責簡單交流研討及評價;大組長負責難題研討及監督學習。中等生講解,優等生點評,學困生質疑。或 :學困生講解,中等生點評,優等生補充、小結(經常輪流交換角色),最開始學生不會說,說不好,老師必須教。
家校聯合:可以利用QQ群、微信及時把老師的訓練告訴家長,也可以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拍下來發到群中,讓家長分享孩子進步的點點滴滴,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家長認識到好幫差的益處,支持自己孩子幫助他人。同時好學生家長不要阻撓孩子的做法,學困生家長要配合指導學生的工作,并且一定要讓家長幫助孩子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應分為三個階段,規范階段、優化階段和流暢階段這三個階段缺一不可。
(一)規范階段(正如學習任何一門技藝,都要從規范動作開始,一招一式的學,然后逐漸進入“無招”的境界),在規范階段,教師主要任務是學習和了解合作學習,盡可能在所有學科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在規范階段教師一定要掌握合作學的基本要領,才能進入第二階段。在合作學習初始階段(規范階段)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或急于求成,老師要手把手的教。
(二)優化階段,在優化階段一定要考慮適用性的問題,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更適合使用合作學習方式,或者說,這節課的目標、內容適合合作學習,該使用什么樣的合作學習策略才是最優的。
(三)流暢階段,是指將合作學習高度融入課堂教學,師生都訓練優素、游刃有余,而且富有美感。
以上三階段如果操作不到位,合作學習就可能不倫不類,收效低下,真正成了“形式主義”。從某種意義上說,必然會經歷“形式主義”這個過程,那就讓我們從“形式主義”開始。
(一)評價的原則。
1.及時性;2.客觀性; 3.公正性 ;4.激勵性;5.團體性。
(二)評價的辦法。
每個合作小組為一小型團隊,共同擁有一份記錄卡,小組內成員的表現優劣均可在記錄卡上體現,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之間的彼此激勵和約束作用,通過小團隊課前預習、課堂發言、小組討論、自主學習、測試成績、作業情況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個體與小團隊。即每組累計分數達到一定標準兌換相應獎品或獎章,獎品小組內成員人手一份。培養學生樹立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我們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發展。
1.各組長根據本周各任課老師對組員的考核,及時進行加扣分記載,一周一自評,每月一總評。
2.班主任每周將數據匯總,并評選出三個優勝小組,按總評分評為“周冠軍”“周亞軍”“周季軍”,全班隆重表彰,優勝小組的組長即為優秀組長,對總評分最低的小組給予“勞動光榮”的稱號。
3.班級每月按總評分評出大家心目中的“月冠軍”、“月亞軍”、“月季軍”,還可以跟老師合影留念等優惠政策,在月表彰中每班按要求推選出一個優秀小組在上報教務處,學校在櫥窗表揚宣傳。
4.期末評優以積分為依據,公平公正公開評選出本學期的“善于創新組”“進步最大組”、“配合默契組”等優秀小組,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同時加上本組四名組員的統考平均分,每班每學期再評出兩個優秀小組學校獎勵。
5.每周匯總一次,兌獎后,歸0,下周重新計算,不兌獎者累計下周。月匯總計算方法同周,學期末總評,本學期積分到期末全部兌現后全部歸0,下學期重新計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