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艷(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遼寧 盤錦 124000)
?
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朱海艷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遼寧 盤錦 124000)
【摘要】目的 探析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運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0%,而對照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并且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兩組臨床護理效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將舒適護理干預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緊張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舒適護理;心臟介入;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心臟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在臨床上表現為心悸、發紺、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少尿、咯血以及少尿等癥狀[1],中老年人為該病的高發人群,由于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治愈難度大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上在治療心臟病時,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其中介入治療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但是行心臟介入術時,如果護理不當,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比如感染、血腫、尿潴留等[2],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運用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心臟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臟介入術治療,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12例為女性,18例為男性,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為(52.4±8.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2.7±1.6)年;觀察組11例為女性,19例為男性,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為(53.2±8.9)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為(2.9±1.7)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不含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臨床上主要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其中包括用藥指導、飲食護理以及病房護理等多個方面內容。而觀察組則給予舒適護理,一般來說,護理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熱情、主動的接待患者,給患者講解醫院的各項設施、服務內容等,帶領患者熟悉病區,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飲食習慣、性格特點等基本資料,將患者的病情作為基本依據,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患者由于擔心自身病情,往往容易產生極度緊張不安、煩躁焦慮以及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所以手術前,醫護人員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給患者講解治療方法、目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讓患者對臨床治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知,消除患者的疑慮,多給患者講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信心,讓患者家屬多鼓勵患者,使患者保持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②術中護理:a.病房護理。手術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盡量做到“三輕”,即說話輕,動作輕,走路輕,避免產生噪音,使導管室盡量保持安靜的狀態,減少對患者的刺激,避免煩躁情緒的產生[3];b.轉運護理。將患者從導管室轉運到手術室時,動作盡量輕柔,要謹慎、小心的運送患者,避免因為顛簸而使患者產生不適;c.手術中,要及時將手術的進展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疑慮,避免患者長時間保持高度緊張的心理狀態,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患者著涼,確保手術效果;③術后護理:a.基礎護理。手術結束后,要及時清理殘留在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嚴格按照醫囑要求,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b.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對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關注,尤其是血壓、心率以及心電圖變化等,一旦發現問題,立刻上報醫師,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盡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c.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合理安排飲食,盡量讓患者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低脂、低鹽以及低膽固醇的食物,讓患者多食用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d.敷料護理。護理期間,醫護人員要注意觀察敷料的清潔度,一旦發現滲血、感染等情況,應該立即更換敷料,操作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要求堅持無菌原則,避免感染;e.病房護理。調節好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定時開窗通風,定期打掃房間衛生,病房內盡量保持安靜,避免大聲喧嘩,盡量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舒適、安靜、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
1.3 觀察指標:護理期間,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同時運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調查,了解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并認真做好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治療期間,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0%,而對照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2 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6.67%,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為83.33%,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臨床護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心臟疾病患者大多年齡較大、免疫力差、身體各項功能明顯衰退,行心臟介入術治療后,如果護理不當,往往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所以護理至關重要[4]。所謂舒適護理,主要指的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以患者為服務中心,將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基本依據,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從而為患者提供舒適、全面服務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護理滿意度高,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上將舒適護理干預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緊張的護患關系。

表2 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n(%)]
參考文獻
[1] 劉金鳳,劉永玲,高娟娟.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11(9):89-90.
[2] 邵素云,鮑麗,楊茹,等.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0,11(15):1480-1481.
[3] 王鐘慧.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21(6):119-120.
[4] 吳聰惠.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12(19):2043-2044.
[5] 王建華.舒適護理在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335-336.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