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藝 麥建彩 楊 璐(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511800)
?
簡易負壓引流在預防肥胖剖宮產產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臨床應用
廖英藝 麥建彩 楊 璐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511800)
【摘要】目的 為了能夠提高肥胖剖宮產產婦腹部切口的愈合速度,分析和探討術后給予簡易負壓引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過隨機對照原則選取126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產科行剖宮產的肥胖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術后其縫合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63例)和觀察組(63例)。觀察組患者治療上實施腹部切口皮下置入簡易負壓引流管的方法,而對照組患者則在術后給予常規切口縫合,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刀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結果 經過統計數據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刀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和對照組患者相比顯著降低,且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肥胖的剖宮產產婦在手術后行建議負壓引流治療,不僅減少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而且縮短了產婦的住院時間和抗感染治療時間,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剖宮產產婦;簡易負壓引流;脂肪液化;預防
近年臨床統計發現我國育齡期婦女選取剖宮產的比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育齡婦女的常規的生產方式。剖宮產術后最多見的一種手術并發癥是腹部切口發生脂肪液化,不僅容易造成切口的延期愈合,而且延長患者住院和抗感染治療時間,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經濟壓力[1]。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外科在患者皮下放置負壓引流能夠明顯的發揮預防術后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但是由于傳統的負壓引流裝置必須經過引流管連接負壓引流瓶,患者攜帶麻煩,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目前尋找一種簡單、方便、臨床應用效果好的方法預防脂肪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我院產科對63例肥胖剖宮產產婦在術后應用簡易負壓引流設備進行治療預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2-4]。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通過隨機對照原則選取126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婦科行剖宮產的肥胖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術后其縫合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63例)和觀察組(63例);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32±6.2)歲;懷孕時間31~42周,平均(39.2±6.2)周;所有入組的患者均具有腹部切口術后發生脂肪液化的危險因素:①肥胖孕婦體質量>70 kg,或孕婦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7 kg/m2產婦腹部脂肪層的厚度≥3 cm;②產婦腹部脂肪較疏松;③產婦腹壁發生水腫,經按壓擠捏后可以看到毛孔和表皮凹陷等;④產婦腹部的皮下組織出現滲血;⑤產婦腹部的脂肪顆粒出現脫落。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年齡、懷孕時間、腹部切口方向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的63例患者采取傳統的切口縫合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操作過程遵第七版教科書。而觀察組患者則采取簡易負壓引流進行治療,具體為:產婦均選擇在恥骨聯合上兩橫指做長約12~15 cm橫切口。縫合筋膜后不縫合皮下脂肪,脂肪層與皮膚全層縫合3~4針4號絲線,在打結前以14號吸痰管作為引流管,至前端開始在吸痰管的不同位置,每隔1~2 cm剪4~5個左右的小側孔,從腹部切口的右側腹直肌前鞘淺面及皮下脂肪深面置入引流管達切口的左側端,最后以1號絲線將引流管固定。術后引流管末端接20 mL注射器,抽吸切口內的血液1~2次并使之形成負壓,其標準是吸痰管管壁變扁緊貼,在注射器套管與活塞之間用5 mL注射器活塞嵌入并用膠布固定,自制形成簡易負壓引流,術畢用75%酒精擦試周圍皮膚,固定引流管,覆蓋無菌紗布,并用繃帶固定于大腿外側。每日檢查引流液的量及性質,及時更換。始終維持低負壓,視引流液量少于2 mL,且引流液清時于術后24~48 h拔出引流管。術后常規給予抗感染治療。
1.3 評價標準。皮下脂肪液化的評價標準:①切口部位有滲出液,呈血清或油脂樣;②切口部位無膿性分泌物分布;③切口周圍可有局部的紅腫;④進行滲出物培養未發現有細菌。患者出現脂肪液化后必須拆除縫線并進行充分的引流,每天進行換藥直至切口肉芽組織生長良好,然后方可進行二次縫合。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統計數據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刀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和對照組患者相比顯著降低,且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多見于外科手術及婦產科手術,長期以來,外科采用的皮下置管負壓引流技術在預防術后手術切口脂肪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傳統的方法有采用腹部切口膠片引流或引流管直接引流,根據臨床觀察,以上方法可導致腹部切口滲出液滲出敷料引起污染,增加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機會,但負壓引流裝置均采用接有引流瓶的傳統負壓裝置,攜帶不夠方便且費用高。因此研究一種效果良好、應用簡單、攜帶方便、可以廣泛推廣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預防裝置有重要意義。
肥胖產婦之所以會產生脂肪液化 和其脂肪組織血供差及肥胖密切相關。肥胖產婦產前由于其皮下脂肪增厚,因此很容易合并有低蛋白血癥、貧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這都增加了其術后發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造成肥胖產婦剖宮產術后發生脂肪液化主要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5]:①產婦在行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期皮下脂肪組織的血液供應受到一定的損害,加重其原有的血供不足的情況;②肥胖產婦在手術時過程比較復雜,用時較長,因此導致脂肪組織大面積長時間暴露在外易發生脫水和分解;③手術時對脂肪進行過度的擠壓或者破壞,造成脂肪組織分解和液化;④縫合過程中打結過緊或者過松;⑤各種并發癥造成脂肪組織嚴重的營養不足。
目前,在醫學范圍如何預防腹部手術切口發生液化仍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我國醫務工作者普遍認為應用負壓引流能夠有效的預防剖宮產術后脂肪液化。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刀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和對照組患者相比顯著降低,且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簡易負壓引流療效顯著。簡易負壓引流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攜帶且費用低廉的優點。傳統的負壓引流裝置必須在皮下置管后放置無菌的引流瓶,造成患者活動不便,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而我們的簡易負壓引流裝置使用輸血器直接埋于皮下并形成負壓,而且能夠將針筒固定于皮膚上,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壓力,更利于患者活動。整套裝置費用低,引流效果和傳統相比沒有明顯降低和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簡易負壓引流在應用是必須保證引流側管孔在皮下、不宜過長且每天都要按時進行更換,這樣才能形成負壓并增加引流的空間,有效預防各種感染的發生。
總之,對于肥胖剖宮產產婦腹部切口使用簡易負壓引流,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志堅,李娟華,何艷紅,等.自制簡易負壓引流裝置在預防剖宮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3,34(10):1509-1511.
[2] Fujii T,Tabe Y,Yajima R,et al.Effects of subcutaneous dra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cisional SSI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colorectal surgery[J].Int J Colorectal Dis,2011,26(9):1151-1155.
[3] 胡志華.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高危產婦評估方法及應用[J].護理學報,2013,20(5A):51-53.
[4] 賀小麗.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2,l2(2):66-67.
[5] 麥建彩,歐慶文,羅嬌,等.簡易負壓引流在預防肥胖剖宮產產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3):1774-1775.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041-02
基金項目:簡易負壓引流在肥胖剖宮產產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臨床研究(編號: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