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學(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人民醫院,山西 大同 034400)
?
注射用瑞替普酶靜脈注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38例臨床觀察
李喜學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人民醫院,山西 大同 034400)
【摘要】目的 觀察用瑞替普酶靜脈注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功效。方法 隨機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7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n=38)與對照組(n=38),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注射用瑞替普酶靜脈注射加以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2%,明顯的比對照組的74%(χ2=4.547,P<0.05)要高,觀察組相比較對照組而言,BNP以及hs-CRP水平、LVEF的下降值更明顯(P<0.05),改善情況明顯要比對照組好(P<0.05)。觀察組出血率為15.8%低于對照組4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2例患者死亡。結論 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注射用瑞替普酶的效果比常規治療的效果更好。兩組臨床顯效的對比、
【關鍵詞】注射用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高敏C反應;腦鈉肽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并在此基礎上出現冠狀動脈血供迅速減少或出現停止中斷的現象,從而使所對應的心肌因嚴重缺血或處于持續缺血的狀態而壞死。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通過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但是在醫學實踐中,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采用比較先進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法,還是會有部分患者發生無復流[1]。本文主要對38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實驗:主要是通過在患者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助注射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根據來自于2001年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治療的標準,確定此次研究對象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標準[2]。此次抽樣的研究對象已排除:近期大手術者、高血壓患者、急性心包炎患者、止血功能出現障礙的等注射用瑞替普酶有危險性的患者。根據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38),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56.2±4.6)歲。對照組(n=38),其中男19例,女19例;年齡(55.5±5.1)歲。兩組的年齡和性別等普通資料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次研究目的,均屬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讓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15020766,呼倫貝爾康益藥業有限公司)400 mg,并使用常規的硝酸脂類、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對于治療組,在以上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注射用瑞替普酶,使用過程:在患者就診的30 min之內注射用瑞替普酶9 mU靜脈注射,注射時間≥2 min,并在≥30 min后按照同樣的規格和標準注射用瑞替普酶。完成注射后,在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鈣,5000 U,1次/12小時,連續注射6 d。
1.3 觀察指標:記錄患者胸痛有所減緩的程度以及減緩相對應的時間、通過心電圖觀察并記錄血壓、心率情況的變化,在溶栓治療前后的3 h內按照30 min記錄一次心電圖的頻率記錄心電圖的各項指標的變化,與此同時,安排醫護人員時刻保持對患者的心電變化的監測,看患者是否有心率失常的情況。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以后分別進行超聲心電圖、高敏C反應蛋白以及血漿腦鈉肽等各項指標的檢查,并記錄相應指標的數據用于對比分析。
1.4 療效的評價標準。顯效[3]:心肌絞痛的癥狀基本沒有或者已確認沒有,對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比之前要少82%以上,心電圖上原來的ST段壓低、ST-T斷有非常顯著的改善以及T波段倒置恢復正常值;有效:心肌絞痛發作的次數明顯減少,相比較治療前至少要減少50%以上,對硝酸肝甘油的使用量較治療前減少一般以上,心電圖的ST波段回升顯著,但依然未到正常狀態,T段明顯變淺;無效:心肌絞痛沒有明顯的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的情況,心電圖ST-T缺血程度加重。
1.5 統計學處理:本組所有的研究數據均錄入EXCEL,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秩和檢驗,P <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臨床治療的效果進行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74%,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顯效的對比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BNP以及hs-CRP水平、LVEF對比:觀察組相比較對照組而言,BNP以及hs-CRP水平、LVEF的下降值更明顯(P <0.05),改善情況明顯要比對照組好(P<0.05),見表2。
表2 BNP以及hs-CRP水平、LVEF對比±s)

表2 BNP以及hs-CRP水平、LVEF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用藥3個月以后,兩組患者的BNP以及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
項目 觀察組(n=38) 對照組(n=3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LVEF(%) 41.22±4.26 56.22±3.05#38.17±4.22 42.58±3.45* Hs-CRP(mg/L)70.5±19.5 10.5±2.28# 67.3±15.8 14.8±3.17* BNP(ng/L) 870.1±343.5 379.3±128.3#809.5±324.5 40.5±124. 6*
2.3 兩組患者溶栓后出血以病死率情況的對比:觀察組出血率為15.8%低于對照組4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2例患者死亡,見表3。

表3 組患者溶栓后出血情況以及病死率情況的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并在此基礎上出現冠狀動脈血供迅速減少或出現停止中斷的現象,從而使所對應的心肌因嚴重缺血或處于持續缺血的狀態致使心肌壞死。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樣化,心肌梗死發患者群不再僅限于年老人群,青年人群的發病率也不斷升高[4]。由于該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持續的劇烈疼痛感、并伴隨有惡心、嘔吐、大汗、煩躁不安等不良反應。有些前來就診的患者已有腹部以上的疼痛或左上肢及頸部疼痛等癥狀,并且還有患病嚴重者,會出現心率不正常乃至心力衰竭、死亡等現象。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治療的關鍵在于,盡可能迅速的使患者已閉塞的血管打通,從而盡力拯救因缺血為瀕臨死亡的心肌、改善其心室的重構,從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通過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5]。
瑞替普酶是一種新的重組非糖基化纖溶酶元激活物,相比較野生型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而言,瑞替普酶缺乏表皮生長因子Kringle功能區和指狀突起屬單鏈蛋白質,半衰期15 min,長于rt-PA,適用于靜脈注射方式,相比較rt-PA操作更方便,特別適合用于住院前溶栓治療,用瑞替普酶的靜脈注射屬于第三代溶栓藥物,其纖維蛋白選擇性相比較前兩代的溶栓藥物更強,并兼具見效迅速,血管再通率比較高,出血并發癥少等特點[6]。通過本次臨床研究證明,注射用瑞普酶的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2%,明顯的比對照組的74%(P <0.05)要高,病死率也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
近些年,隨著通過皮冠狀動脈接入治療的方法得到不斷的進步和推廣應用,不斷替代溶栓治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醫學應用,但溶栓治療法相比較其他治療法而言,具有更快速便捷、經濟劃算、操作容易等特點。但由于現階段國內經濟水平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性,使得各地區的醫藥資源分配不均,特別是對于廣大基層的醫院而言,更是缺乏開展通過皮冠狀動脈接入治療的醫療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因此溶栓治療依然是用于急性緊急梗死再灌注治療的重要醫學手段,尤其是在醫學技術不發達的基層醫院里面,更是發揮著最主要的治療作用。第三代溶栓藥物——注射用瑞普酶相比較第一、二代溶栓藥物有更好的治療功效,在臨床治療上取得了相對可觀的效果,并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7]。實踐證明,注射用瑞替普酶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比較高,并且其出血并發癥也比較低,用于臨床溶栓劑的使用更為高效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研,唐彥,裴建行,等.不同負荷量氯吡格雷聯合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12,18(3):108-111.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循環雜志》編輯委員會,等.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725.
[3] 劉春堂.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36例臨床觀察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3):1787-1788.
[4] 劉冬梅.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3):374-375.
[5] 高鳳敏,游陸,趙瑩,等.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臨床觀察[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9,31(5):930-931.
[6] 廖馳林,梁東,潘國州,等.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20):135-136.
[7] 周俊,余意君,吳師偉,等.胱抑素C、IL-6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預后判定中的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3229-3230.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