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
橋梁質量無損檢測中GPR技術的應用
楊磊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550001)
摘要:針對公路橋梁質量無損檢測的要求,分析GPR技術在公路橋梁質量無損檢測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先介紹了GPR技術的基本原理,并研究了GPR數據處理的要點,最后結合工程實例,對GPR技術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提高公路橋梁質量無損檢測水平,全面提高公路橋梁管理水平。
關鍵詞:公路橋梁;無損檢測;GPR技術;應用
0引言
無損檢測是一種新型技術,能通過多種方式“觀察”物體內部結構,并且不會對物體表面產生破壞,具有檢出率高、速度快等優點,進而被廣泛的應用在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中,并發揮著重要效果。公路橋梁質量檢測一直都是無損檢測技術的重點應用領域,該技術有效彌補了傳統公路橋梁檢測的弊端,避免了對公路橋梁的不必要破壞?;诖耍疚囊訥PR(探地雷達)技術為切入點,對該技術在公路橋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GPR技術原理分析
GPR(探地雷達)技術最早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隨著人們研究的不斷深入,該技術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已經能很好的適應多種條件下的公路橋梁質量管理的要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任務內GPR技術的基本原理為:通過高頻電磁波,以脈沖的形式通過發射天線傳入地下。在這個過程中,雷達波快速的向地下介質傳播,當遇到空洞、鋼筋等地下目標物體時,電磁波開始發射,并在返回到地面時,由天線接收,并對雷達波進行分析與處理。而相關人員在獲取該數據后,能根據雷達波的強度、雙程走時等確定地下目標的空間位置、幾何形態,實現對目標物體的檢測。GPR技術的具體運行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GPR技術原理示意圖
而對技術進行詳細研究后可以發現,介質間的電磁特性差異越明顯,則介質之間的界面越容易識別。以橋梁的立柱為例,由于立柱中的金屬、混凝土等存在明顯的電磁性能差異,因此在操作上,可以通過GPR技術完成對立柱混凝土、鋼筋、孔洞等物質的探測。在操作上,探地雷達主要根據電磁脈沖波的發射原理來達到探測目的,在這個過程中,確定電磁波脈沖的傳播時間就成為整個研究中的核心參數之一,其表達關系式為:
(1)
在上述關系式中,V代表雷達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該數據主要指平均速度,例如雷達波在混凝土傳播中的速度等。d代表探測深度;Δx代表收發天線間距。
而多數學者認為,一般當兩種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時,電磁波在截面所產生的透射、反射會出現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界面處反射率大小與相對介電常數之間的關系表達式為:
(2)
在上述關系式中,P代表反射率;ε1代表介質1所對應的節點常數;ε2代表介質2所對象的介電常數。
通過研究發現,收材料電磁特性因素的影響,當雷達波透過不同材料時,其變化的速度也會存在差異。而在參數運算過程中,速度屬于材料介電常數分析中的一個必要函數,并且與材料相對介電常數的平方根存在反比例關系。但在實際上,混凝土與鋼筋等物質在介電常數、導電率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可以根據公式(1)等參數,確定保護層厚度,在根據厚度的平均值,分析其中存在的差異地區,判斷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2GPR的數據處理
對相關人員而言,為了保證GPR的檢測結果,在獲取數據資料后,還需要對檢測數據進行處理,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科學性。一般來說,在GPR數據處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2.1確定反射波的方向與時間振幅
一般在有關反射波的問題研究中,需要從時間、振幅等方面進行分析。其中,時間參數比較容易識別,而振幅的識別則較為困難,需要進行大量的相關分析與運算。一般認為,在反射波振幅的識別中,相關人員需要從反射系數方面入手,截面兩側介質的電磁學性質差異越明顯,反射波參數變化越強烈。同時,當反射波以高速度形式進入到低速度介質中時,反射波所產生的振幅方向發生變化。
2.2識別反射波同軸形態特征
在開展有關雷達記錄問題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在統一連續界面下,反射信號會形成同相軸,而在數據資料的解讀中,相關人員也根據同相軸的方向、強弱等信息進行詳細的研究,最終對目標的資料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最終達到判斷工程狀況的目的。
3公路橋梁質量無損檢測中GPR技術的應用實例分析
3.1工程案例簡介
在某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當高架橋樁基礎與立柱施工完成之后,施工單位決定開始進行蓋梁施工。此時技術人員認為,為了保證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質量,需要確定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鋼筋籠的主筋數量等參數?;谶@個要求,該工程項目采取了SIR-3000地質雷達開展工作,并對橋梁立柱的質量進行檢測。
3.2確定地質雷達的參數
考慮到該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技術人員主要從分辨率、穩定性、穿透率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所選擇的檢測天線為900M,其向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GPR系統參數統計表
3.3檢測方式
每個立柱上分別設置2個監測斷面,其中第一個檢測斷面與地面之間的間距約為1.5~2.0 m,第二個檢測斷面設置在第一個檢測斷面上方4 m的位置。
在檢測過程中,每個檢測斷面需要至少接受往返兩次檢測,并保證檢測面起點方式是一致的。檢測時,雷達監測方向為順時針繞柱一周,保證發射與接收一體化天線能緊密貼在立柱表面上;操作時,天線緊緊沿著檢測斷面滑動,并保證滑動速度緩慢、均勻。當雷達儀在完成對每一點的采集后,測定記錄設備上會分別顯示每厘米的參數資料。
該工程項目為了保證監測點的準確性,分別在檢測斷面每隔1cm的位置設置檢測標志,檢測過程中先將天線與標記點對其,隨后,操作人員向儀器中輸入標記信號,并記錄信號資料;通過記錄信號標記,能確定所對應部位的鋼筋資料。
3.4圖像解釋與數據處理
在GPR檢測技術后,對檢測的資料進行解釋。在解釋過程中,需要將解釋工作分為兩方面。在立柱檢測過程中,立柱屬于一個復雜的濾波器,受介質本身性質的影響,在不同介質的影響下,其吸收情況會出現差異。針對這種情況,當脈沖達到接收天線時,會接收的電磁波信號降低,所產生的波形也會出現差異?;谶@種特點,在進行信號資料解釋時,需要先改善資料信噪比,再對圖像進行處理,其處理內容主要包括:(1)消除隨機噪聲壓制干擾,達到改善背景的目的;(2)實現自動時變增益以補償介質吸收和抑制雜波,從而進一步明確目標體的圖像特征。
3.5結果分析
在該工程項目中,根據探測結果,確定在立柱中,電磁波的運行速度達到0.086 6 m/us,將該參數代入公式(3)中,確定鋼筋保護層厚度。
在公式(3)中,l代表鋼筋保護層厚度,其余參數與公式(1)中的解讀方式相一致。
根據公式(3)的研究結果,確定工程立柱的鋼筋籠存在嚴重的偏位現象,施工單位在現場鑿開立柱后,進行了實際勘察,經過檢測,確定GPR得到的結果與現場勘查情況是一致的。
4結束語
主要分析了公路橋梁質量無損檢測中GPR技術應用的相關問題,并對該技術的原理、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傮w而言,GPR技術在公路橋梁質量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快速確定目標體的質量問題,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必要的數據資料支撐,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沙衛福.高頻地質雷達在橋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與建設,2013,(5):640-642.
[2]武科,馬明月,李術才,等.地質雷達點測法在橋梁樁基巖溶檢測中的應用[J].土工基礎,2011,(2):83-85.
[3]趙繼祖.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層病害的地質雷達診斷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簡介:楊磊(1984-),男,貴州貴陽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交通土建。
中圖分類號:U44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5-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