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圖書館如何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文化幫扶
摘要: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應充分利用自身圖書資源,為留守兒童做好服務。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圖書館與農村中小學結合,開展閱讀服務的途徑。
關鍵詞:圖書館;留守兒童;服務
近幾年,隨著農民工群體的擴大,其衍生品—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急劇增長。由于缺乏監管,涉及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留守兒童幾乎成了“問題兒童”的代名詞。據全國婦聯統計數據,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超過6 000萬,這么龐大的數字,使得留守兒童教育早已不單單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成為一件關乎國運民生的社會問題。不僅需要家庭盡責,還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會關愛。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在普及文化知識,提供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一些縣區館,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更應該深入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
閱讀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全民閱讀對于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農村的父母也早已認識到只有靠知識才能改變“農二代”的命運。但是為什么農村兒童閱讀推廣仍然是困難重重?問題主要在于:一方面農村的家長覺得在經濟相對緊張的情況下為孩子的課外閱讀投入更多是一種壓力,另一方面農村的家長沒有時間也缺乏能力對孩子的閱讀進行指導,尤其是那些與祖父輩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這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出臺了 《關于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到2018年,結合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大項目實施,有條件的地區要按照學校建設標準補充新建圖書館,改善不達標圖書館,不具備條件的農村中小學、教學點要建有圖書柜、圖書角。這一文件的出臺對于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農村兒童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
各級各類圖書館與當地的中小學結合,既能夠豐富文化教育資源,又有利于幫扶工作的開展與實施,有利于幫扶成果的鞏固與加強。
2.1配合教育部門加強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加強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教育部門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如配套設施、館藏保障、資源利用、隊伍建設、管理應用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而在這些方面,一些院校圖書館和公共館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館藏和人才優勢給予支持。如對專兼職教師進行職業培訓、對館藏構建進行指導,甚至可以提供部分資源援建、共建等。
2.2與學校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近幾年,縣區公共館在服務三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都開展的有聲有色。今后,如果能夠與農村中小學攜手,將在閱讀推廣方面取得更大成績。圖書館可以與學校共同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讀書征文等,還可以定期開展科普知識講座,甚至可以在校內設立書刊借閱點,直接開展圖書借閱。而這些活動在學校老師的監管和指導下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大力推廣閱讀療法。多項調查表明,由于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缺少了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與同齡人相比更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針對社會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焦慮、恐慌、煩惱等,將閱讀作為一種輔助療法,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同。為此,圖書館在文化幫扶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推廣閱讀療法,派專業館員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梳理,早發現、早干預,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063000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姜麗萍
史連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