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張瑩
“王石的命運已經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個團隊的股東大會見一次少一次。”在6月27日召開的萬科年度股東大會上,一位股東表示。他身旁的另一位股東則搖頭,表示并不認同。
前一天,擁有萬科24.29%股份的寶能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議案還包括罷免王石、郁亮等10名董事和解凍、廖啟云兩名監事。
而在此次股東大會上,年度董事會及監事會報告在萬科的歷史上首次未獲通過,作為前兩大股東,寶能和華潤均投出了反對票。
此次爭端有個導火索般的角色:深圳地鐵。萬科引入深圳地鐵的計劃,會稀釋寶能系和華潤的股份,這也遭到了二者的一致反對。
萬科一直被視為現代公司治理的典范,但它遠稱不上完美。
對于管理團隊的某些做法,小股東們也頗有微詞。萬科存在管理層、股東和董事會之間信息交流不暢的問題。比如“在2015年7月曾宣布計劃用100億元回購A股股份,但計劃期內實際只回購了1.6億元。”

但寶能系發出的罷免議案,卻讓中小股東對現有經營層的感情被徹底激發了。從經營層進場時的掌聲、中小股東哪怕是被再三催促都要在提問前抒發一段自己與萬科長期共同成長的感受等表現上看,這次股東大會更像是一場他們對經營層的“聲援大會”。
華潤、寶能前后態度的轉變及不夠明確的主張也讓他們擔心,如果最終由大股東接管管理層,萬科還能否保持現有的高增長,投資者的利益是否更會被大股東綁架?
“此類爭奪對于后續股價來說不是好事,而且可能也會影響近期萬科下面其他專業條線管理層的人事問題。”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在股東大會當晚,深交所對鉅盛華(寶能旗下)和華潤兩家公司發出關注函。其中,除了要求兩家自證是否構成關聯和一致行動人關系,還要求鉅盛華解釋為什么之前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時說“暫無計劃改變上市公司現任董事會或高級管理人員的組成”,半年后又突然改變主意。
兩大股東最終是否被認定為一致行動人,將決定這場股權糾紛的走向。按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超過30%時,若要繼續收購,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約,除非能依法提出符合法律規定的、可以豁免要約收購的情形。目前寶能和華潤的持股比例加起來已經超過了39.5%。
在股東大會上,王石表態,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層保有信心,他似乎將挽救萬科的希望壓注在了監管層身上。
這位萬科的創始人曾在自傳中說:“我的成功是別人不再需要我。”他會否一語成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