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雪花
【摘要】誦讀經典詩文,注重積累,注重激勵,營造書香班級,讓學生走進積淀著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華文化,讓他們在成長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
【關鍵詞】誦讀經典 培養德行 營造氛圍 注重積累 少年君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40-02
“經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為了傳承民族精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我校積極開展“誦讀經典詩文,陶冶好品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此,談談我班在開展誦經活動的具體做法。
一、誦讀《弟子規》,讓學生學會感恩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是有思想的,我們為師者更應該從小讓學生知道感恩,讓學生明白“受之以桃李,投之以木瓜”,古人語: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能孝順,他就能有一顆善良的仁慈的心,就可以利益許多的人。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們班的同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藍字航的奶奶說,現在的孫子可乖了,每天晚上吃飯都先給我盛飯,給我捶背,還給我打洗腳水,以前可是沒有過這樣的事情。韋懿芪的媽媽說,在母親節節的這一天接到女兒的賀卡跟祝福,讓她感到作為媽媽無比的幸福,自己的女兒這么小就會感恩,自己真是太高興了。韋依樂在日記中寫道:爸爸媽媽把我養大太辛苦了,我要從現在開始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報答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交往中學會寬容,尊師愛友,如:給家長一次腳、倒一杯茶,捶一次背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所以就有了同學們如此喜人的變化。
二、誦讀《弟子規》,讓學生學會簡樸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又勤儉敗由奢”、“靜以修身,儉靜以養性”。《弟子規》中說:衣貴潔,不貴華。節約——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養成了學生的攀比心理,零用錢更不用說了。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為師的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不穿奇裝異服,不奢靡浪費,“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讓學生明白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小川家很有錢,他的零用錢很多,經常是今天變形金剛在同學們中炫耀,明天又是蘋果手機——反正他就是有你想不到的東西在炫耀。我跟他講了很到節儉的名人故事,引導他用實際的行動去幫助那些困難的人,這樣我們的零用錢用得就更加有意義。在一次為一個白血病患者捐款中,小川很大方地為這位小朋友捐了300塊錢,在以后的日子中,也沒在看到他在同學們的眼中有新的東西炫耀。
三、以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活動,鞏固誦讀成果,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1.定期開展朗讀比賽。通過比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品讀能力,同時在老師的評價中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讀書能力,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2.分期辦手抄報。為了讓學生能理解詩意,走進詩歌的意境,我每年按四季節的特點舉行“古詩配畫大放送”比賽及其他內容的手抄報比賽,讓每個學生的作品都可以張貼于教室內教室外,營造了一種濃濃的經典文化氛圍。如此,一幅幅精美的古詩配畫、一句句書寫工整的名言警句讓大家共同欣賞,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學生欣賞著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
3.定期出版以“誦經”為主題的板報。每學期出版三期,每期都讓每個學生自己設計,然后取其精華。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都紛紛翻出自己的手抄本挑選內容,設計版面,每個同學的手抄本都派上了用場。
4.在習作中開展引用經典“評星”活動。在學生誦讀、積累了一定的經典名句后,鼓勵學生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批改作文時,仔細地在學生能引用的地方畫線、眉批,再看整篇文章引用的多少來評星。如果學生能用得多、用得巧的,可以評上“太陽”的級別。我班每學期還開展兩次優秀作文展,讓學生互相傳閱,互相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習作積極性高漲,每次作文,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中華成語千句文》里的很多成語都被學生搬到了自己的文章里了。這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四、誦讀經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
《余力學文》篇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從小養成愛學習,勤思考。我從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利用《余力學文》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良好行為。我用“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來教育他們讀書要規范。老師也不是圣賢人,不是什么都懂。在我的課堂上我也會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時候我就讓學生和我一起用筆把問題記下來,課后在一起討論解題的方法,如果找不到解題的辦法,我就會問同科目的老師,為學生樹立“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的榜樣。在我的熏陶下,我們班的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他們也會像我一樣發揚“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求確義”的精神。
總之,讓我們的經典教育,伴隨孩子一生成長,讀經典美文,讓我們的經典教育,伴隨孩子一生成長,讀經典美文,做少年君子。讓我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會了做人。陶冶情操,學習傳統美德,塑造美好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