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時代的發展革新了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本文以微信及其微信公眾號為網絡新媒體的典型代表,指出當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努力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微信 思想教育 挑戰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50-02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寵,微信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現代人的青睞。同時微信也開啟了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新模式,既可以利用微信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也能夠通過微信了解最新的專業知識和學術動態,更能夠受到多元化思潮的種種影響,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價值觀。
一、微信是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一把雙刃劍
微信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我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各種困擾。
(一)微信的消極作用
微信作為騰訊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序,截止2016年1月數據統計,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微信以其獨特的即時通訊和信息獲取方式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微信的主力軍。利用微信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微信語音通信、刷朋友圈或點贊朋友圈來實現自己的人際交往。但是這種身體缺席式的交往方式使得大學生厭煩與人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溝通,在不斷刷朋友圈的過程中浪費大量時間同時也使個人形象的建立更加片面化和虛擬化。久而久之,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降,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巨大差異使得部分同學封閉自我、沉溺網絡不可自拔。除此之外,通過微信平臺大學生可以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在這種信息獲取的過程中,如果缺乏良好的辨別意識,大學生容易陷入網絡詐騙等各種不良環境。
(二)微信的積極作用
微信便利的信息獲取方式以及微信訂閱號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學生思想教育模式。在傳統的學生思想教育中,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實現。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學習,容易對思想教育產生逆反和抵抗心理。而微信則為學生和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方式,學生既可以通過微信這種隱形的方式與思想教育工作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也可以通過微信訂閱號獲取思想教育中的正能量,并且可以參與到思想教育工作中,扭轉了學生的被動接受地位,使得師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夠更加平等暢快的交流溝通,革新了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微信給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訊息來源便捷化,弱化教師權威性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和相對的權威性,在思想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公開課和微信訂閱號去跟著全世界的大師學習,同時在浩瀚的知識中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各種知識。因此,當單一的教學方式被顛覆后,教師的絕對權威被弱化,思想教育的權威性被沖擊,教師只有通過專業知識的積累不斷提升自身修養才能在信息變化的時代得到學生的信服和尊敬。
(二)信息價值多元化,沖擊主流價值觀
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民主化為學生提供了新的知識平臺,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網絡參與到各種各樣的事件中,行使自己的話語權。學生的價值觀能夠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各種負面思想也能通過網絡傳播平臺影響到學生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也會收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和沖擊,造成教師思想教育工作的困境。
(三)網絡道德淡漠化,影響師生安全性
網絡的便捷化也為各種社會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之途。各種網絡詐騙、侵權等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犯罪途徑,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危機。同時在網絡上有各種不良思想的傳播,學生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和滲透,有可能演變成危害社會的主體。因此,網絡的惡性影響不容忽視。
三、微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 利用微信平臺,拓寬師生互動渠道
微時代的發展,師生雙方各自擁有自己的微信平臺。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平臺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傳播各種教育知識,尤其是利用微信平臺的即時性,及時與學生互動,促進彼此的交流和溝通。這種交流方式可以打破時空界限,使得師生互動的渠道更加開放多元。
(二)強化媒介素養,增強學生網絡自律
微信平臺的信息更新過快且各種信息魚龍混雜,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和形成期的大學生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通過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大眾傳播資源,強化其媒介素養,使其達到能夠利用網絡媒體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的發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道德法律規范,促使學生以道德和法律為準則,自發的形成網絡自律行為。
(三)加強業務培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聯網趨勢研究者謝爾·以色列在其書《微博力》中指出:“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換的時代——一個全新的交流時代正在代替老朽的、運轉不靈的傳播時代,如果我們沒有跟上它的腳步,那么可能被這個時代所拋棄。”①所以我們需要把握時代的機遇,與這個網絡時代同進步。然而在這個微時代背景下,迅速傳播的信息真假難辨,虛實相雜,嚴重影響人們的正確判斷,尤其是對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而言,會被各種各樣的信息所誤導,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因此,在此種環境下,教師尤其是學生工作者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各類媒介的駕馭能力,有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微信為例,微信提供了“附近的人”、“搖一搖”等各種便利的網絡人際交往方式,同時公眾訂閱號也以其精細的分類為學生提供了分門別類的知識,這些都革新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此過程中要不斷的學習,掌握各種媒介工具,為思想教育工作奠定技術基礎。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別能力和是非辨別能力,引導并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
(四)組建微媒隊伍,共創思想教育新模式
微信為當前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也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安全隱患和變數。微時代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實現全面化教育。學校各個部門要聯合起來組建微媒監控隊伍,以輔導員為核心力量,將政府網絡安全管理部門、通信運營商等技術資源引進學校,結合學校的網絡信息安全機制,實現微媒監控共同參與。同時,要大力發展學生的有效力量,建立學生微信工作群,班級、社團微信監控小組,組建以學生干部為主題的非正式組織協助學校的微媒監控,實現微媒監控工作的全員化、實時化、動態化,一旦發現問題可及時解決,理性引導。
四、結語
微時代的到來革新了傳統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探索出更加切實可行的思想教育模式,促進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美)謝爾·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李青.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3.
[3]尚億軍,馬加名.微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的探索與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2014(8):123-125.
[4]劉麗芳.微時代提高高職學院輔導員工作的有效途徑[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5(6).
[5]劉楠.微時代背景下的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科教文匯,2015(5).
作者簡介:
胡雪潔(1983年-),女,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事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