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珍 祝章強
【摘要】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誤我們應更多地站在學生立場替他們想想為什么會出錯,不謾罵、不奚落、不挖苦,而應更多的關注他們錯誤,從課堂教學出發自我反思,正確引導,巧妙融化開錯誤,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明白道理,發展思維實現創新,從錯誤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融錯教育 思維 建模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23-01
恩格斯說過“最好的學習是從差錯中學習把錯誤化開將錯誤嘗試最終引向正確”。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會產生各種錯誤。面對錯誤我們是避之不及還是拾級而上,想方法設堵,還是相機融化,把錯誤的答案變為有利的資本。筆者結合課堂實踐研究,巧用錯誤資源讓課堂靈動起來,讓數學在學生心中生動起來。
一、巧誘錯,促思維
人生自古誰無錯?錯可怕嗎?數學課堂往往追求答案的準確性,害怕學生出錯!可是,如果沒有錯,那樣的課堂看似一帆風順實則大大減少了學生擴展認知范圍,抹殺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創新的機會,使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的主動性根本沒有發揮,只是一味的灌輸知識點。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內角和》在引導探究解決問題環節時。師:通過計算,同學們發現三角尺的內角和是180度,是不是其他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請各小組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按要求試著研究一下三角形內角和是不是都一樣。學生匯報。生:我們剛才是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答案好像就是老師要的理想答案,實際測量的結果都是這樣嗎?師:奇怪,我剛才也用量角器量,怎么我量到三個內角和是181度。瞧,你看我們起先測量時明明是179度,你還說是180度,現在老師都測量到181度。一個學生嘀咕著。師,為什么我測量與你們不一樣,可能是什么原因。生:誤差。生:或您量錯了!師:除了用量角器量,你還有別的辦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嗎?這樣就激發起孩子們大膽嘗試其他方法的欲望。于是就出現了剪、拼、撕、折及推理等方法。巧妙誘錯,激起孩子們進行大膽想象和演繹推理。即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為一,或把長方形沿對角線一分為二,分為兩個三角形,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二、巧糾錯,促建模
“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以自身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進行主動建構?!睂W生糾正錯誤不能只靠正確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必須要經歷“自我否定”的過程。要有效的融錯,教師就得為學生提供或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來達到這個目的。筆者教學《圓環的面積》在學生自主探究圓環面積公式后匯報。葉子欣:指著學習單3.14×(10-6)說,我認為外圓的半徑為10厘米,內圓的半徑是6厘米,面積就增加了4π平方厘米,約是12.56平方厘米,你們同意嗎?張李寧,我不同意,半徑增加4厘米,面積也應增加16π,“我反對,半徑不是增加4厘米”,彭肖龍,請你說。這是個圓環鐵片,它的面積就是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 3.14×102-3.14×62=3.14×100-3.14×36=3.14×64=200.96(平方厘米)應該是64π。張李寧,那半徑由6厘米增加到10厘米,面積為什么會增加64π。師:誰來解決李寧的問題,說說你的想法。彭欣怡,我發現彭肖龍3.14×102-3.14×62有點像乘法分配率,如果把3.14×圈出來,那剩下就是102-62就是64.鄭煜容:我認為102-62就是指外圓半徑的平方減去內圓半徑的平方,所以這個鐵片的面積就是π×外圓半徑平方減內圓半徑的平方。葉子欣:是不是所有環形面積都這樣。師:“孩子們,驗證一下”?!耙?!就是這樣!”。師,“孩子們,請看3.14×102-3.14×62和3.14×(102-62)有聯系嗎?”生(眾):哦,乘法分配率啊!孩子們通過自主討論、交流,結合原有的經驗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把錯化開,主動巧妙彰顯其積極意義最終引向正確。在自我否定,批判內省過程中提高元認知能力,促進知識自主建構。
三、巧析錯,促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學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課堂內外,教師就要利用錯題集提高孩子們的反思能力元認知能力。讓曾經走過的“彎路”學生們對當時所犯的錯誤有了比較深刻印像,通過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從而警示自己避免發生同樣錯誤。巧用錯題集,讓學生在將原題抄到專用錯題集中,在訂正處添加自己對相關知識的新認識,進行跟蹤式、剖析式多次觸碰。揣摩知識前后聯系反思自己為何出錯,尋求錯因,并將正確解題過程思路記錄在案。如肖慧瑄同學在錯題集上寫著:今天我在做練習冊時,錯了一道題。題目是這樣的:哈爾濱第二季度的平均氣溫是-3攝氏度。第三季度平均氣溫是4攝氏度,它們相差多少攝氏度?我原來以為4攝氏度比3攝氏度高1攝氏度。課堂上老師在評講這題時,問大家還有沒有不一樣的答案嗎?到底是相差1攝氏度還是相差7攝氏度呢?請同學們陳述理由。詹陳芳說,我認為是相差7攝氏度,因為-3攝氏度是指零下3攝氏度。4攝氏度是指零上4攝氏度,它們之間相差7度。謝冉瑩還用畫圖來表示,-3攝氏度是零下3攝氏度它到0度是相差3度。4攝氏度到0度又相差4攝氏度。這兩個攝氏度之間就相差7攝氏度。特別是冉瑩的圖畫讓我徹底明白了。原來這題還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解答。孩子們通過錯題集自我警示反思,把“錯誤” 當作進步的基石,促進學習的“法寶”。不再感覺到可恥,而是將它記錄在案,品嘗錯誤自覺進行反思在失敗中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尚待學生差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發生偏差或失誤,要巧妙隨機融入錯誤,引導學生猜測或嘗試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實現創新把錯化開方是好學。
參考文獻:
[1]王耀東主編:《化錯改變了我》[J],《小學數學教師》,2016年第4期
[2]王建波主編:《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3]南京東方數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著: 《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五年級下冊[M],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一版; 《數學教師教學用書》四年級上冊[M],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一版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5]鄭毓信《國際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http://www.17xxw.com/Article/qtb/sx/sinjx/FDH666/200904/20090411171518_1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