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高校對于學生事務管理者要求的日益提高,然而,學生事務管理者們在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卻難以抽身來提升專業素質,這使得學生事務管理者們難以應對工作中的諸多挑戰。此時,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和工作理念,構建學生事務管理者共同體則成為當今學生事務管理者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學生事務 管理者 專業化發展 全面均衡發展 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69-02
一、高校學生工作的構成
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事務管理兩大子系統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統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黨團教育等,重點關注主流價值觀、道德觀、多元文化、多民族文化等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及其傳承和發展的規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子系統工作是指高校中通過規范、指導、服務學生以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非學術性組織活動。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學生在課外所涉及的具體事務,如招生與學籍、就業指導、學習指導、學生宿舍、學生資助等,重點關注作用于學生的生活世界以及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規律。而學生事務管理人員作為高等院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執行者和操作者,則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
從辛亥革命至今,我國高等院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的稱謂從“齋務長”、“訓導長”、“訓導主任”到“政治輔導員”、“輔導員”,再到時至今日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的“學生事務管理者”,稱謂的變革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重點的遷移以及學生事務管理者的角色轉化[1]。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主要包括學校管理崗位的領導人員、一線輔導員以及在其他學生工作崗位上的管理和服務人員[2]。
對于學生事務管理者來說,凡是涉及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事務,都屬于學生事務管理者的工作范疇。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輔導、心理輔導和職業輔導等。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決定了這一職業不同于其他職業,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服務性的特點。
三、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發展現狀
伴隨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學生類型及其需求多元化,隨之學生需求也更為多樣,大量新的學生事務管理事務如獎助貸工作、黨建團學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科技指導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內容進入學生工作領域且工作強度不斷加大,學生事務管理的內容不斷擴大,成為兼具教育、管理、服務的體系,要求學生事務管理者也必須完成集教育者、領導者和管理者于一體的角色轉變。
在這種狀況下,學生事務管理者因個體的局限性,比如工作年限少,大多非科班出身、工作經驗和能力欠缺、知識結構單一,忽視政治理論學習,不能利用科學理論有效地指導學生,所具備的能力素質與工作要求之間差距較大,不能把大道理講深道講透,工作的主導性差,不能成為大學生真正的領路人。而且,除了從事本職工作外,基層學生事務管理者們,還過多地承擔了職責之外的事務性工作,常常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繁雜的事務性工作讓學生事務管理者們幾乎沒有閑暇時間去研究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規律,無法顧及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帶來的不良后果是工作成效不顯著,難以在工作中體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四、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的專業化發展道路
在諸多挑戰之下,順應時代和社會要求作出變革,走專業化道路,必要的專業只適合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正確的工作理念則是學生事務管理者走專業化道路的必備武器。
(一)必要的專業知識
學生事務管理者走專業化道路的前提就是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即具備較高水平的教育科學知識,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學和心理學、教學法、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識,具備以上知識除了可以配合任課老師的教學工作之外,還能在學習方法、策略上給學生以指導,更能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開展管理工作,更深入了解教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較強的實踐能力
有了工作的基礎知識之外,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工作能力也是專業化發展的必備。學生事務管理者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或者黨團工作等活動時,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是開展工作的首要條件。表達溝通能力是重中之重。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學生事務管理者的一大利器,創新性地開展學生工作更是保持學生事務管理者隊伍良性發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學生事務管理者的一大武器,不善于表達和溝通做不好學生工作。
(三)正確的工作理念
我們應該在結合國情以及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的工作理念和經驗,以疏導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幫助他們建立一套合乎社會規范的價值和倫理標準。
五、學生事務管理者共同體的建立
(一)學生事務管理者全面發展的要求
當強調“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口號時,學生事務理者們應該反問自身是否也實現了全面發展呢?學生事務管理者的“個體成長”與“全面發展”是實現學生事務管理隊伍穩定性及專業化的內在保障,唯有對個體的未來發展前景予以充分關注,才能確保管理者對職業的認同感及管理隊伍的穩定性,不致造成人力資源的流失和組織秩序的混亂;也唯有對個體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均衡發展予以充分重視,方可實現管理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以免由于過分關注“專業化”而使得個體片面發展乃至整個管理隊伍的發展失衡。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針對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片面發展,現實人處于“異化”狀態而提出的?!叭说娜姘l展是指每個人在勞動、社會關系和個體素質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發展?!盵3]過分強調“專業化”有可能造成個體的片面發展和“異化”,即循規蹈矩、墨守成規、視野狹隘,以至于功利行事、追逐績效和利益競爭,這既與高等院校學生事務管理者“以服務為本”的角色定位相悖,也與其“全面發展的宗旨相違背。鑒于此,學生事務管理者共同體順應局勢發展起來。
(二)學生事務管理者共同體的定義和作用
學生事務管理者共同體是由學生事務管理者和具有一定共同特征和對學生事務管理者發展會產生一定影響的相關對象構成的資源共享、同質促進、異質互補、共同發展的群體[4]。其以專業化發展為目標,以共同發展愿景為紐帶,以自主發展模式為特征,對于激發輔導員的工作熱情,提升輔導員業務能力,轉變工作理念和方法,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與管理者自身專業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1.提升學生事務管理者的成就動機。學生事務管理者共同體通過創新工作模式,注重以“人”為本,在通過績效考核的同時,以其自身合理化訴求為根本落腳點,讓他們快樂工作、享受工作,激發創造力,喚醒學生事務管理者的職業幸福感,與學生一同實現成長、提高。
2.確定學生事務管理者的發展目標,提升工作能力。學生事務管理者尤其輔導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承擔畢業教育、黨團建設、獎助貸等等事務工作,沉重的工作壓力容易讓他們產生職業倦怠感。共同體的強調共同參與,共同探討,相互勉勵的精神這樣有助于學生事務管理者之間的進行專業交流和探討,為學生事務管理者們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從而盡快使自己走上職業化專業化道路。
3.釋放學生事務管理的身心壓力,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讓我們的大學生價值觀更加多元化,這無疑是對學生事務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工作時間久、強度大、各類突發事件讓他們的神經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學生事務管理者自身的心理也隨著出現不少問題。共同體的更加強調學生對管理者們的影響,讓學生和老師在平等、輕松、包容的的氣氛中交流談心,更有效率地開展工作,優化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儲祖旺,蔣洪池,彭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發展歷程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7)
[2]蘇梅蔓,徐士元.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地質教育,2007(3)
[3]梁家峰.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途徑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6)
[4]朱冬香,王香.輔導員發展共同體與職業倦怠現象的改善[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6)
作者簡介:
呂慧(1985年8月-),女,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輔導員,山東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畢業,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