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溪明 胡育輝 趙世友 張泉
【摘要】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提出是建立在專業資源獲得的技術水平與領先程度優于企業投放水平,本文以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3D打印與逆向資源對接并服務企業為例,探討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建設,為專業資源服務體系的建立與運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3D打印 逆向技術 專業資源 企業需求 對接服務
【課題項目】2014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W2014350。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25-02
高職院校近年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專業建設中相關資源的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與行業企業密切貼合,將教學、科研、生產實現一體化銜接。先進的專業資源拓寬了服務企業的范圍和途徑,使其可以發揮更多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了專業資源的綜合效能[1]。3D打印與逆向技術是目前對制造行業改革與發展影響較大的先進技術,3D打印與逆向專業資源與企業的資源對接是校企都愿意嘗試的實踐合作。[2]
一、專業資源與企業需求對接研究思路及方法
以3D打印與逆向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研究思路為:
1.深入到制造類企業中調查了解企業對學校可以提供的專業資源的相關需求,如3D打印機的制造企業、3D掃描設備的制造企業、其他相關制造類企業。
2.深入到同類高職院校中調查了解專業資源與企業對接服務的情況,虛心的學習及請教,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調研法和比較法,根據調研收集的信息,針對遼沈地區的企業需求情況進行相關比較,有針對性的有選擇的開展關于3D打印與逆向專業資源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合作。[3]
二、依托3D打印與逆向技術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
1.專業資源對接企業需求的優勢互補研究
通過調查研究遼沈地區相關企業需求發現,制造設備的相關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意愿多于企業。對于新興技術產業推廣和實踐,學校有更多企業不具備的優勢條件,在政策的支持下為了滿足教學科研學校需要購置技術領先的設備資源,對設備的使用多在于提高其綜合效能,使設備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使用。此外,對于設備的相關操作和技術培訓,學校教師具有更多優勢,可以為設備制造相關企業提供更多潛在的技術推廣和培訓的講師。
其他制造類的相關企業中,對于3D打印和逆向技術的需求多處于技術需求的嘗試性階段。該類型企業希望通過與學院的合作,解決目前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考慮生產成本和技術環節創新的需要,依靠學校提供的專業資源如設備、人員、技術支持滿足企業在技術創新發展中的需要,而學生是學校專業化人才培養提供給企業人力需求的重要資源。對于學校專業建設來說,畢業生的良性就業與口碑是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校企合作服務社會的目的也在于使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形成良性循環。
2.3D打印與逆向技術專業資源建設
3D打印與逆向技術專業資源建設分為三個部分:3D打印技術資源建設、3D掃描技術資源建設與逆向工程技術資源建設。資源建設中除了設備相關的硬件配置,還要具有一定水平的資源建設。資源建設內容來源于相關企業的技術培訓,為行業企業解決的實際案例,以及由行業企業參與組織的各類賽事內容,通過以賽促學方式積累相關的學習資源。
3.3D打印與逆向技術服務團隊建設
3D打印與逆向技術服務團隊的建設以專業技能為基礎實現與企業的互補對接。服務型團隊建設除了結構、學歷、職稱層次上的合理性,還需要考慮團隊發展的可持續性,同時需要調動企業技術人員、學校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校和企業方面以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為依托,使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參與,同時針對學生的技術團隊可以通過學生興趣小組的方式得以實現。這樣專業技術培養的可持續性和團隊隊員有效更替,使團隊具備完成對接服務企業工作任務的條件。
4.構建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模式
專業資源與企業的對接服務中,企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需求、技術資源需求、設備資源需求、創新需求等幾個主要方面。構建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模式有以下幾種途徑:針對不同的企業需求搭建專業資源對接企業需求的服務平臺,通過平臺的構建實現需求的及時反饋與更新,線上平臺可以通過各種群資源共享得以實現,線下以工作室為載體,進行與企業的溝通與合作;由企業牽頭建立行業協會分支,通過行業協會組織為資源的對接服務提供條件,具體對接服務模式如圖1所示。
三、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的實踐結果與保障條件
1.專業資源對接服務企業的實踐結果
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經確定的規則來推動和使用,模式的建立在于職責權利的對稱。專業資源與企業需求的對接關鍵在于校企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各種對接的實踐模式,整合校企間的資源平衡,形成良性循環后對學校的專業發展、對企業發展,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如圖2對接企業資源服務模式的生態鏈所示。
2.專業資源與服務企業需求的對接的保障條件
(1)專業資源的領先程度決定企業對專業資源需求的依賴性。新技術革新是產能過剩現狀改變的重要途徑,企業的發展轉型依靠技術創新。先進的專業資源對接并服務企業是企業對新技術進行嘗試的有利方式,為學校創建了校企合作的新形式,為學生的就業積累了企業的潛在需求。
(2)實踐過程中關注合作進行的節奏,簡化行政過程、提高服務效率。合作的目標是校企雙方都能在合作的過程中獲得各自的需要實現雙贏,對接服務的過程中重點在于是否能夠考慮學校的教學規律和企業的生產規律控制好提供所需的各種資源的服務節奏,簡化合作過程中的各種行政過程,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3)學生資源和教師資源培養的可持續性在對接服務企業需求中起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學生因為能參與和接觸真實的企業案例使其成長的更迅速,更容易對專業、企業產生歸屬感,同時以興趣小組為依托的學生資源是獲得企業對人才培養認同的有效途徑。師資培養的過程中更需要考慮階段性的進修學習和與企業共同進行通過橫向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在技術研究方面的能力,使教師知識更替的時效性更強,具有服務企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鎳.關于高職教育效率評價指標的選擇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4期59-63
[2]王影,董大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對接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4(17)17-19
[3]楊文林.依托專業資源 服務社會培訓——以渤海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船體裝配工培訓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4年第6期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