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燕
摘 要 廣播是人們生活中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其功能的實現,需要廣播發射和檢測技術的支撐。我國廣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因其經濟性、流動便捷性等,深受廣大受眾的歡迎,尤其是一些不發達地區的受眾,在信息的獲取上,主要依靠廣播。而為了實現信息的更好傳輸,我國也加強了對這方面技術的研究實踐。本文就廣播發射與廣播監測技術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 廣播發射技術;廣播監測技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044-02
廣播發展至今,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要想實現廣播信號的良好傳播,還需要加強對廣播發射技術和監測技術的研究,充分保證信號發射質量,建立全面的監管系統,提升廣播發射、監管業務能力,避免不良信號侵入,使廣播能夠順利、安全播出,為受眾呈現出高質量的廣播節目。
1 廣播發射與監測技術相關概述
1.1 廣播發射技術
廣播發射技術主要由帶寬和調制方式所決定[1]。在發射過程中,發射端會產生極大的干擾,并對處于發射狀態的電波產生影響,導致信號減弱,甚至會對電離層非周期造成影響,嚴重降低了傳輸的信號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針對廣播發射技術展開了深入研究,并開始將數字技術運用在廣播演播室之中,以數字技術記錄信號,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數字轉化困難的情況。而數據率技術的創新發展,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能夠使用戶及時、準確的獲得相關信息。我國廣播發射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并處于不斷進步的狀態。
1.2 廣播監測技術
廣播監測工作是我國廣播建設中基礎工作,廣播監測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對廣播監測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并能夠改善我國廣播覆蓋效果,提升發射信號的質量,通過對廣播節目傳輸質量的分析,監測廣播頻段,實現動態監測,使頻譜資源能夠得到充分運用。因而,在廣播工作中,應加強對廣播監測技術的運用、研究,提升廣播事業發展的水準和廣播節目質量。
2 廣播發射與監測技術應用
2.1 廣播發射技術應用
在廣播發射技術的應用中,首先,需要對廣播發射信號類型進行了解,并良好掌握發射機的應用方法。尤其是調幅廣播、抑制性的單邊廣播等;其次,需要充分掌控發射機的工作范圍,例如,短波發射機,其全頻率通常為3.9MHz~26.1MHz;最后,還需要分析輸出到負荷的高頻率。
目前,這一技術的應用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維護與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足、維護意識較為缺乏等,導致在廣播發射技術應用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得到及時解決。因而,為保證廣播發射技術的應用質量,還需要在廣播發射技術的應用中,加強對技術維護管理工作的重視,保證發射工作的有序進行,全面的考慮影響發射質量的因素,建立健全廣播發射技術維護管理體系,注重對維護管理人員的培養教育,提升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并加強對設備的檢測,排除故障和隱患,從設備、人員環節保證廣播信號發射質量。
2.2 廣播監測技術應用
廣播監測技術應用,是保證廣播安全播出質量、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各廣播電臺主要是基于電視發射臺所發出的聲音信號進行監測。在廣播監測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首先需要構建廣播無線場強檢測網,對相關信息進行采集、管理,充分保證廣播的安全、高效播出。本系統的核心部分為監控中心。其能夠對廣播監測前端設備進行集中監控管理,運用無線通信網絡等,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前端設備,或是從前端設備獲取相關信息,充分實現了信息的及時傳輸。同時,以多個檢測點為基礎,運用先進技術,大大提升了發射信號的準確性、快捷性。另外,這一系統能夠對廣播進行全程動態、智能化監測,檢測內容包括廣播安全、內容等,可以及時應對廣播播出時的突發事件,實現準確、及時的調度,且各遙控監測點無需人工值守,有效緩解了人員壓力。
其次,應建立數據網絡傳輸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需要以當地無線管理中心安全播出監測平臺為中心,連接到各監測點[2]。通過鏈路冗余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運用,構建出數據傳輸網絡,接入廣播節目監測系統,提升監控中心的信息化水平。這一網絡傳輸體系,主要為B/S、C/S混合架構。在系統維護管理上,需要建立相應的網絡管理中心,配置相應的維護重點,以便對傳輸網絡和現場進行及時有效管理。同時,監測中心數據傳輸網絡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傳輸大量的數據,且要保證數據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因而,在網絡建設過程中,應保證網絡的物理結構等模塊化、技術產品標準化,所運用技術能夠隨著網絡的發展而不斷深化,保證投資價值。系統具有較好的可靠性,保證網絡中所存在的單點故障、多點故障,不都會對整個網絡產生極大影響。并通過對現有需求情況的分析,獲得需求增長趨勢,并在網絡建設中,充分結合這一趨勢。
隨后,建立安全播出監管管理平臺。安全播出監測平臺的核心控制部分為中心系統[3]。這一系統主要由中心控制管理軟件、工作站、服務器等構成,具有處理、查詢監測數據等功能。中心系統能夠按照功能和任務,劃分出相應的工作席位,并在所有席位上都配置相應的設備,利用發射臺、網絡等,實現數據的傳輸,最后運用相應軟件對廣播節目進行集中監測。通過這一系統,工作人員能夠清晰的看到監測點地理分布地圖,并利用其實時顯示功能,對廣播節目的動態監測數據進行了解。系統中的實時異態報警顯示功能,能夠使用戶運用圖形、語言等多種形式發出警報,并查詢最近系統曾經發出過的報警信息。而其監測數據查詢功能,則能夠實現對廣播節目故障起始終止時間、監測站名稱、頻段等的查詢,并自動播放所查詢的廣播節目。運用其系統安全管理功能,能夠對密碼、優先級等進行設置。在監測數據報表的打印上,也能夠實現個性化選擇,工作人員可以隨意選擇所需要的節目名稱、年度故障持續時間、季度故障持續時間等所需要的項目進行打印。
最后,還需建立移動監測系統。這一系統主要用于對調頻廣播信號強度、載波信號載噪比、音頻信號幅值等進行準確的測量,明確測試點時間、地理位置信息等。若是能夠與相應的并準測試天線一起使用,則能夠對發射信號的接受、覆蓋情況進行了解。在應用過程中,系統各模塊能夠實現對信息的獨立采集,并由控制主機集中管理[4]。電子地圖GIS的應用,則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對車輛行駛軌跡進行跟蹤,從而了解與發射臺之間的距離、信噪比等。通過LAN網絡接口、RS232串行接口及兩個USB接口,遠程控制、更新數據[5]。利用系統對所需要文件、報表等自動導出、生成,從而了解場強影響情況。
3 結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廣播發射與監測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為保證廣播信號發射質量,還需實現對廣播發射與監測技術的科學運用,優化發射維護管理工作,構建廣播監測系統,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廣播的全方位監測。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加強對廣播發射與監測技術的研究,不斷提升廣播節目質量,提高覆蓋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武守剛.關于廣播電視信號系統發射監控技術的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1,12(12):27-28.
[2]劉崇輝.廣播信號的監測技術系統及應用[J].數字通信世界,2016,3(3):14-16.
[3]寧建英.計算機技術在廣播發射監控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1(1):227-228.
[4]李孟軍.計算機技術在廣播發射監控中的應用[J].新媒體研究,2015,7(14):21-22.
[5]閻立明.關于對廣播電視發射技術的問題分析與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7(1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