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劉成剛
機關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分析
山東省膠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劉成剛
目前,我國政府機關在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工作人員管理意識薄弱、管理制度和職責不夠明確、監管不到位、資產購置預算制度缺乏。為了提高我國政府機關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本文對我國政府機關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對我國政府機關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起到改進作用,避免其固定資產的流失和浪費。
機關 固定資產 日常管理
固定資產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政府機關實現事業計劃和完成行政任務的物質條件。對固定資產實行科學管理并進行正確的核算,能夠提高我國政府機關固定資產的使用率,有利于促進節約型社會的發展。但是,當前政府機關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還比較薄弱,管理方式和方法還有待改進。
1.1 責、權、利相結合原則
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中心,落實到人。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在建立定期考核和評價管理業績的基礎上,與責任中心的獎懲掛鉤。
1.2 全過程管理原則
固定資產管理應貫穿于固定資產使用的全過程。所以說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要僅僅停留在日常的簡單維護上,而要從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到采購使用、維護、財產清查、報廢等全過程均要實行科學管理。
1.3 全員參與原則
固定資產管理是全體職員的共同任務,只有通過全體職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固定資產應用于機關部門運行的全過程,這并非單純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全體職員、所有部門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才能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做好、做細。因此,凡是使用固定資產的人員,都要負起管理固定資產的責任。
1.4 全方位管理原則
固定資產管理不是單純的要求和監督,它一方面要采用財務管理的專門方法進行科學管理;另一方面要降低固定資產的購買成本、使用成本等,這樣才有益于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
我國財政部門本著提高行政效率的原則實行了一系列的財務改革管理,這在一方面增強了財務管理的核算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門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力度,因而在機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以下問題。
2.1 工作人員管理意識薄弱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經費主要是來自財政撥款,且固定資產管理的好壞不是領導干部考核的指標,因而對于政府機關的固定資產管理,不僅僅是相關部門的領導不夠重視,甚至相關固定資產的使用人、負責人的管理意識也不夠強。這在我國政府機關固定資產的管理現狀中,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對于固定資產的態度都比較冷漠,主人翁意識缺乏。這導致固定資產盲目采購、重復采購情況的發生,以及固定資產分布結構上的不合理。
2.2 管理制度和職責不夠明確
目前,對于我國政府機關的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法規只有兩項: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但這兩項制度很難適應目前機關固定資產管理出現的新情況,同時,這些制度對于機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固定也相對籠統和模糊,缺乏系統性。再加上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對于這些制度存在不能認真落實的情況,使得固定資產很難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在機關固定資產管理的關系上,財政部門、機關事務部門以及國資部門存在著職責分工不明確的問題,致使在制度的制定、監督的開展工作上存在著搞不清誰負責、誰不負責的情況。
2.3 固定資產監管不到位
目前我國政府機關的固定資產管理方式還沿襲著幾十年來形成的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采用手工記錄卡片、統計數字的方法對固定資產的情況進行登記和核算。但由于固定資產的類別繁多,很難將實物與卡片一一進行核對。先進的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缺失使得固定資產在實物管理上的系統性、有效性相對較差,這必然會造成監管的困難。另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測評體系,就會造成機關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缺乏相應的依據,以及管理人員的不夠重視,致使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不到位。
2.4 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制度缺乏
固定資產的預算是政府機關財政預算基本數據的依據,盡管政府機關進行了預算改革,但是,在預算的編制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在具體的購置環節安排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約束和規范。這些現象的存在,很容易使固定資產的購置出現沒有預算或者超出預算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對于固定資產購置的標準和規模缺乏科學有效的規劃,隨意性強,這大大增加了資產的浪費,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國有資產配置的不合理應用。
3.1 提高認識,建立管理機構
固定資產是每個政府機關工作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機關管理工作的內容之一。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應該設立專門的機關固定資產管理組,派專人進行資產的管理工作,并且開展有關機關固定資產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使其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并提高其關于固定資產管理的知識,促進管理工作。另外,建立各個部門并明確其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職責。財產管理部門主要對實物管理進行登記,財會部門則主要進行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使用部門負責對在用固定資產進行實物管理和維護,機關領導要對整個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進行協調和指導,這樣形成一套完備的管理體系,使各個部門相互連接起來,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管理。
3.2 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規章
固定資產的管理程序涉及方方面面,對于其相應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制定固定資產購置處置制度。固定資產的購置要能滿足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務和科學研究的需求,又要避免浪費現象的發生,盡量做到物盡其用。因此,在固定資產從申請采購到審批、執行、驗收、結算付款的環節上,都應該設置相應的控制點,配備相應的人員,嚴格把控其購置環節,保證固定資產的購置與申請書相符,并確保其質量和完整性。固定資產由于是實物的形式,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報廢、出租等問題。對此,機關應該建立相應的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制度,對其處置范圍、標準和程序作出相應的規定,對于正常報廢、投資轉出等不同形式的固定資產在處置環節上制定相應的措施,具體來說就是對固定資產的處置依據、方式以及價格等進行規定和審核,保證對固定資產的處置恰當合理。
(2)建立固定資產檢查制度。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對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檢查制度,把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納入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主要是對固定資產的業務授權批準情況、投資預算執行情況、日常保管情況等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一些管理薄弱的問題,要及時地查明其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強化機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完善進程,使機關固定資產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
(3)創建信息系統,實行動態管理。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給人們的各項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借助電腦和網絡技術來開展對機關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建立信息系統,對固定資產實行動態管理。一是要結合機關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需要,開發或者購置一些固定資產管理軟件;二是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數據庫,對資產進行清查并按照價格、型號、使用部門等分類錄入數據庫,設置查詢功能并不斷進行升級和更新;三是要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國資部門、財政部門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信息的共享,通過這些措施使得固定資產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學性。
機關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于我國資產的安全以及合理配置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機關固定資產能夠管好用好,是對貫徹勤儉辦事、節約行政支出費用理念的貫徹,對于充分發揮多種類型固定資產的作用,促進機關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以及保證國家財產的完整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周賢元.淺談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建議[J].金融經濟,2008(12).
[2] 胡曉蓉.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效益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0(9).
[3] 彭定桂,彭定芳.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考察及對策思考[J].企業導報,2009(8).
[4] 常志為.如何完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J].中國外資,2011(24).
F810.6
A
2096-0298(2016)07(b)-027-02